李乃文
過去的做派
《我們的日子》播出期間,李乃文在社交媒體上發起了“王憲平吐槽大會”話題,和觀眾一起吐槽自己在劇中演的角色,還配上了表情包。總的來說,大家的槽點很一致,王憲平這人,對妻子大男子主義,對孩子家長式作風,情商還不高。從女性的角度來看,王憲平這個丈夫真是不合格,不懂浪漫,脾氣又大。李乃文經常看到彈幕中高頻出現的一句話:王憲平不會好好說話,就會嚷嚷。
這些吐槽,全都在意料之中。早在看劇本的時候,李乃文就琢磨:這男的太直了,演的時候我能不能往回掰一點,尤其是他對丈母娘也是直來直去的,太不客氣了,這不對。雖然李乃文覺得自己的情商算不上出類拔萃,但某些方面多少總比王憲平的情商高一點,王憲平做得不合適的地方,他想調和調和。
到了劇組,李乃文找導演王雷溝通這事。王雷聽完,說:“乃文,你說的沒錯,但是我們也要尊重編劇設置這個角色的初衷,王憲平就是一個典型的直男,他對丈母娘不太客氣,是因為他拿丈母娘當親媽看待,我們在生活中對自己人是不太客氣的,太客氣就見外了,你想想,是不是這樣?”
李乃文
從這個角度理解王憲平,一切都說得通了。他之前長年在部隊,培養出了這樣的脾氣和性格。他講原則,有時未免過了頭,他有正義感,正義感經常爆棚。更要命的是,他永遠認為自己是對的,因為他只會從自己的角度出發,不擅長換角度看待問題,所以他處理問題的方式往往是簡單粗暴的。
對王憲平來說,這個世界特別簡單,有命令,就服從,遇到問題,發一頓脾氣就解決了。不管大事小事,只要他覺得不對,他的嗓門就會大起來。這也正是王憲平沒有當上保衛科科長的原因。廠長很清楚地看到,王憲平不懂人情世故,不會變通,這樣的人不適合當領導。
理順了人物的邏輯,演起來就沒什么障礙了。每次拍完夫妻爭吵的戲份,李乃文和李小冉都會一起感嘆:王憲平真是找抽啊。有一場戲,王憲平的爆脾氣又上來了,李乃文突如其來的一嗓子,把飾演姥姥那人和的宋春麗嚇得一趔趄。
李乃文、李小冉
從王憲平的身上,李小冉看到了自己父親的影子。父親以前是空軍飛行員,做事極其嚴謹,對孩子的教育也是一板一眼不容出錯,在家里,李小冉遲到5 分鐘,一定會挨爸爸的批評。王憲平集中體現了那個年代的退伍軍人的做派。就連王憲平對親弟弟的嚴苛,李小冉也能理解,別人想的是:“你弟弟倒賣走私品都是為了這個家,你這個當哥哥的認識派出所所長,就該求人家放他一馬,怎么反倒讓人家該怎么處理就怎么處理呢,弟弟真的判了刑坐了牢,一輩子就留下污點了,你怎么不為他著想?”王憲平想的卻是:“他這一步走錯了,如果不接受懲罰,將來可能會犯更大的錯誤,我寧可讓他吃點苦頭,也不能害他誤入歧途。”
在關鍵的事情上,王憲平都會顯示出強烈的責任感。經歷了妻子的難產,他決定以后不再生孩子,甚至想要去結扎。在哥哥嫂子家看見他們對丈母娘態度惡劣,他狠狠訓斥哥哥嫂子,帶著丈母娘憤然而去,當面說,從今往后,你就是我的親媽,我給你養老送終。其實,在此之前他的所作所為早已把老太太當親媽對待了。這就是那一代人的共有特征,不會說話,只會默默做事。
李小冉
時代的變奏
劇中,姥姥對傅瑩和東方玉樹兩口子說過一句話:“你們倆啊,要是倒過來就好了。”其實,這句話用在李乃文和李小冉身上也合適,因為他倆在這部劇中的角色都和本人的性格截然相反。李乃文開玩笑地說:“李小冉在生活中就是王憲平,這個戲她完全是靠精湛的演技征服了觀眾和我們的心。”李小冉也說:“李乃文在生活中是不可能吼的,要吼的話,那個人也是我啊。”
《我們的日子》是導演王雷和李小冉的第三次合作,和李小冉認識二十多年了,王雷看到,李小冉身上其實沒有劉淑霞那么多的詩意,“李小冉是北京女孩,性格直率,大大咧咧,做人做事挺哥們兒的。”
接受采訪的時候,李小冉提及周依然說:“依然真的是很有靈性的演員,我們當初找演員的時候,就想找到一個能把王雪花的個性和成長演出來的人,依然真的做到了。她是不太顧及自己的形象的,可能這個角度不漂亮,但是她不在意。這就是王雪花,雪花從小帶著大家過家家都是演《西游記》,她要演孫悟空,媽媽看《紅樓夢》,她說,你看這些哭哭啼啼的玩意干什么?依然演出了雪花的個性。”
李小冉
李小冉在劇中以母親的身份出現,她想塑造一個真實可信的女性,她不想演一個過分溫柔慈愛、無微不至的媽媽,而是盡力還原現實中的親子關系。姥姥離家出走的時候,劉淑霞在床上陪兒子明中玩,哄他睡覺。李小冉觀察過身邊的媽媽帶娃,基本操作都是這樣的:“兒子快睡吧,媽累了。”“睡不著,媽媽給我講個故事吧。”“行行行,媽給你念首詩,念完趕緊睡。”做父母的,天天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候多少會有點不耐煩,都是“快,快穿衣服,上學去,趕緊的”,等到孩子長大了,要離開家了,需要放手的時候,父母特別舍不得,就像劇中雪花去上大學,劉淑霞對她的千叮萬囑。
有一場戲,劉淑霞和女兒王雪花一起在雨中走著,有觀眾評論:媽媽打著傘,給女兒披一塊塑料布。拍這場戲那天突然下雨了,傘只有那一把,劇組里很多東北人說:“下這么點雨,我們東北人根本不打傘,小孩就披一塊塑料布得了。”大家試了試,發現特別像那個年代的生活氛圍,再說雪花的性格也不會乖乖打傘的,那場戲她的情緒是不高興的,這樣的安排反倒符合當時的劇情。
在李小冉看來,劉淑霞是那個年代的優秀女性。做家務方面,淑霞不在行,她為這個家做的貢獻是收入和孩子的教育。她是家里賺錢最多的人,下班回家還要輔導孩子學習。為了給兒子治病,淑霞一直省吃儉用,她對生活的要求也就是有機會喝喝咖啡、看看書、讀讀詩。淑霞還是一個開明的母親,家人都舍不得孩子離開家去上大學,淑霞卻是支持的,對待孩子,她懂得放手。
李小冉、李乃文
“劉淑霞讀書多,有情商,她的格局比王憲平大得多,”李乃文說,“我們家格局大的是女性,你看姥姥,舊社會過來的人,有狹隘的一面,但是格局大起來比她閨女還大。因為女性看待問題的角度和男性不一樣,男性總是一條道走到底,女性的視角更多元,要不怎么沒人說‘直女癌’,只有人說‘直男癌’啊。”
過了十幾年,王雷和李小冉再合作,發現她和以前很不一樣了,有了更多的人生閱歷,內心變得更強大、更穩定。一個演員,心里更有內容了,眼睛就會更有內容,舉手投足、面部反應都會隨著心動。更讓導演王雷刮目相看的是,經常有演員說:“導演,我這句臺詞不要說了,不討喜”,李小冉從來沒有這樣說過,她反而認為“討喜”是藝術創作中最忌諱的概念,“我們演的是一個真實的人,有優點也有缺點,一部劇呈現出來的都是鮮活的靈魂,這個劇才會好看。”
周依然
獨立新一代
李小冉和周依然都是學舞蹈出身,但她們都沒有舞蹈演員的范兒,沒有時刻保持優雅的習慣。“演員需要能上能下,”李乃文說,“這種家庭生活戲,需要演員沉下去,落在地上,接地氣。”有很多場戲,他看到李小冉故意讓頭發支棱著,化妝師習慣性地要去幫她梳理好,她說:“你別弄,我們拍的不是偶像劇,天天整整齊齊的就不對了,尤其演到一個女性心力交瘁的時候。”
周依然也沒有形象上的包袱。一場哭戲拍了兩遍,導演王雷都說“過”了,她仍然要求:“導演,再給我一次機會,我還能哭,能更好。”王雷有點不忍心,讓一個演員在短時間內哭第三次,醞釀情緒,從不哭到哭,這個走心的過程是很難的。但是周依然很倔,堅持拍第三次。那是王雪花初次來月經那場戲,雪花不懂這是怎么回事,以為自己身患絕癥,又哭又鬧。因為距離那個年代比較遠,不容易代入王雪花的心理,狀態總是不對,周依然有點著急,李小冉走到她身邊,給她講了一些小故事,帶她進入情緒,這一次,所有人都覺得不錯。
周依然
劇中,王雪花是串聯起幾個家庭兩代人的那個孩子,也是整個故事的講述者。旁白錄了好幾遍,經過大家的商量,周依然最終是以三十多歲的王雪花的口吻和狀態去講述的。這個時候,王雪花應該已經結婚生子了,人生處于穩定的階段,內心沒有太多困惑和迷茫,在某個下午,她坐在沙發上,喝著咖啡,和閨蜜聊起自己的往事,回憶童年,很輕松,很溫情。
周依然替王雪花高興,她最后成為了周依然很欣賞的那種女性,獨立,勇敢,敢于去闖,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在北漂的那些年里,東方宏已經成功了,雪花可以投靠他,但她沒有,她覺得自己努力的過程很重要,再難也一定要自己去嘗試。
周奇第一次讀劇本的時候,覺得東方宏這個小男孩太愛哭了,性格和自己太不一樣了。東方宏是一個乖乖男,學習成績好,話不多,從小跟在雪花身后,像個小跟班。周奇的性格直來直往,生活中是個話癆。東方宏和周奇之前演的角色也不一樣,這對他來說是一個挑戰。
周奇
然而,東方宏長大后變得很有想法,內心充滿力量。尤其是東方宏對音樂的堅持,讓同樣熱愛音樂的周奇感同身受,看到一個同齡人對夢想的堅定,周奇也被這份濃烈的情緒感染,把自己的特點盡量縮小,演出了一個不善言談卻又爆發力十足的男生。
劇中有場戲是至關重要的一個拐點,改變了兩個人物之間的關系:東方宏因為王雪花離家出走之后,兩個青梅竹馬的年輕人再也沒見過。期間,雪花經歷了一段感情,然后去了北京。突然有一天,好幾年沒有聯系的兩個人在北京的一個地下通道里偶然相遇了。這段五味雜陳的感情戲,周依然周奇這兩位年輕演員都演得非常動情。
拍得更曲折的是兩個男孩同時向王雪花求婚。開機第一天就拍這場戲,三個年輕演員還不熟,也都沒經歷過這樣的人生時刻,很緊張。后來,這場戲重拍了兩次,一次比一次好。周依然的狀態從最初的被求婚的幸福感,到“選哪一個,拒絕哪一個”的糾結,轉變到最終的冷靜篤定,因為她在拍攝過程中跟著雪花經歷了很多事情,她知道此時的雪花內心非常成熟了,知道自己要歸于什么樣的生活,知道自己未來和什么樣的人生活在一起是合適的。
周奇
走完了王雪花的這段人生,周依然很羨慕這個女孩,她之所以那么勇敢、那么自信,是因為她擁有很多的愛和幸福感,她的身邊有愛他的家人和朋友,這些愛讓她長成一個善良又有正義感的人,讓她可以把愛分給別人。
周奇很留戀劇中的年代,沒有網絡、沒有手機,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很近,誰家做了好吃的,會給鄰居送一份,每個人都很善良,雖然日子總有一些磕磕碰碰,但大家還能坐在飯桌上一起笑,一起因為某些事情而感傷。
周依然、周奇
幸福的回響
在《我們的日子》的彈幕里,李乃文看到很多人說:這兩對夫妻弄反了,應該讓劉淑霞和東方玉樹在一起,王憲平和傅瑩在一起。要真這么安排,李乃文也不看好,他估計,炮仗性格的王憲平和率直潑辣的傅瑩在一個屋檐下,那房子不到一個月就會被他倆鬧得拆了;愛好文藝的劉淑霞和心思細膩的東方玉樹如果成了兩口子,不到一個月,他倆就會餓死。
在很長的日子里,劉淑霞一直在想:“我的世界,王憲平怎么就不懂呢?”王憲平也抱怨:“我說的話,你怎么聽不明白呢?”李乃文在這部劇中看到,不管在什么年代,不管跟誰在一起,都會面臨很多問題。生活的本質是不會變的,問題永遠等著你去解決,劉淑霞、王憲平、傅瑩和東方玉樹都在思考,怎么面對對方,怎么面對父母,怎么面對生活?時間長了,他們發現改變不了對方,不如各退一步。
演到六十多歲的時候,李乃文回想這個故事從孩子出生、上學到他們談戀愛、結婚,這對王憲平來說是一個“折壽”的過程。因為他有自己的思維模式,發現事情不往自己預想的方向發展,就會覺得“怎么這樣啊”,他又那么軸,總想掰過來,只有一種辦法就是發火。可是,孩子長大了,王憲平說不動了也打不動了,他也知道自己老了。
周依然、周奇
但是,對婚姻、對家庭,王憲平的認知其實也在進步。他也在反省自己,試圖和妻子、孩子溝通。進步多少不說,至少他努力了。日子永遠在往前走,時代在變,王憲平也在跟著變,盡管他的步伐慢一點,有時候還有一些錯亂。我們也要向王憲平學習,在自己的生活當中反思反思,想到別人有問題的同時,也想想自己的問題。這是李乃文在王憲平身上學到的。后來,楊大山成立了一家房地產公司,方慧邀請已經下崗的劉淑霞去當會計,王憲平不同意,他還是老思想,認為楊大山干的都是不合法的事。姥姥和淑霞都說,什么時代了,兩個大人都下崗了,家里還有孩子要上學。最后,王憲平把淑霞叫到客廳,給她鋪了格子布、沖了咖啡,兩個人坐下來,把所有的事都聊開了。結婚這么多年,夫妻倆終于相互理解,王憲平理解了妻子的苦心,思想觀念也開始轉變了,跟上時代了。拍這場戲的時候,李小冉感覺到,兩個演員心靈上都是有觸動的,好像那個年代的淑霞和王憲平真的就坐在他們身邊。
“我們這個戲,每個人身上都有問題,問題還不小,”李乃文說,“但是,他們骨子里都是善良的,這份善良蓋過了所有的缺點。”這部劇引起了很多觀眾的共鳴,因為生活中的大部分人都是這樣,不完美,卻善良。看著這部劇,總會想起很多人,他們是你的父母,是你的孩子,是你的同學、朋友、同事和鄰居,是你偶然認識的一個人,是成千上萬的普普通通的中國老百姓。
周奇、李乃文、李小冉、周依然
生活中的很多家庭也像劉淑霞和王憲平他們家一樣,在女兒王雪花的眼里,媽媽的文藝爸爸永遠理解不了,爸爸的壞脾氣經常鬧得全家人仰馬翻,但是,很多年以后回頭來看,這些平常生活中的小插曲,一家人打呀鬧呀的畫面都變成了樂趣。
有很多次,周依然在拍攝過程中感受到了王雪花的幸福。每當雪花不開心了,有心事了,媽媽會輕輕地敲門進來,問她怎么了,像一個知心的朋友陪女兒說心里話,她可以躺在媽媽的懷里一邊說一邊哭。爸爸呢,成天兇巴巴的,竟然也有哭的時候,讓雪花坐在旁邊調侃他“王憲平哭鼻子嘍”。后來有一天,長大了的雪花突然想吃冰糖葫蘆,她從小到大吃的冰糖葫蘆都是姥姥親手做的,可是這時候姥姥已經走了,雪花再也吃不到姥姥做的冰糖葫蘆了,她才知道以前自己是多么幸福。
《我們的日子》觸動周依然和觀眾的,就是這些日常生活里真實的點滴小事。幾十年后,我們老了,回想曾經的日子,那時候爸爸媽媽有健康的身體,姥姥也還在,我們可以跟他們生氣,吃飯的時候還能跟哥哥爭個什么,那就是幸福的生活啊!
監制:佟宇 / 策劃:李祺 / 統籌、編輯:趙文斐 / 攝影:張博然 / 美術、制片:Mia / 采訪、撰文:Maggie / 服裝造型:劉宇程、Hannah / 妝發:文浩 leee(J.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