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蘇瀧
汪蘇瀧最喜歡寫歌的時刻,打開電視機,放一個游戲直播,或者其他的什么,總之不能安安靜靜的。“我一定要有個東西陪伴,可能彈一彈琴,玩玩樂器,那個時候就非常快樂。寫歌不是持續的輸出,也許今天彈了一天,一首都沒寫出來;也許只寫了一句,你就知道這歌成了。”
話語內外,充滿長期主義的思維。如同他最近的健身,奉行自然而然。他說有些瘦身方法很極端,比如斷食斷水、暴汗,都不是長久之計。“生活化減脂就很好,你正常生活,開心運動,與食物妥協,每天都能看到細微的變化。”
這也是他對音樂的態度。“音樂是需要時間的。十年后我還在開演唱會,我的歌能給你力量和安慰。這才是最重要的。”
汪蘇瀧
羅曼城里的一場美夢
歷經一整年的體育場巡演,十萬伏特在鳥巢站正式進入了2.0階段。無論是舞美還是歌單都做了全新升級,這其中最具鳥巢獨創性的當屬3+4面臺和飛天素龍裝置。談及“飛天”想法的誕生,汪蘇瀧說,從三面主舞臺到四面臺,需要在鳥巢上空完成一個飛躍,飛天素龍裝置就這樣應運而生。在唱起《不服》這首歌時,汪蘇瀧乘坐飛天素龍從三面主舞臺飛向四面高臺,在鳥巢上空飛躍的畫面,震撼且成功。
“我是一個恐高的人,彩排的時候還是會害怕,演出后就沒空想那么多了。”而四面臺,也讓汪蘇瀧跟各個區域的觀眾更為靠近了。盡管去年已經巡演了一年,但在鳥巢首唱的第一天,他說自己多少有些緊張,隨著熒光棒亮起,狀態漸入佳境,他和歌迷一起全情投入。
汪蘇瀧
今年他將會故鄉沈陽巡演,他首先囑托家人,“親友票沒那么多,務必少欠人情人債”,要把盡可能多的公售票留給自己龐大的歌迷群體。演唱會也安排了一些巧思,設計了沈陽限定海報,融入當地特色,比如地標建筑“彩電塔”,還有被網友稱為“大錢”的方圓大廈。
汪蘇瀧的演唱會一直很“卷。從去年的“十萬伏特”巡演開始,他在主屏幕背后搭了一座城堡,隨著屏幕向后轉動,如夢似幻的世界呈現在眼前,還有多巴胺的小怪物、巨型愛心電塔。特別是在“大娛樂家新年限定演唱會”上,增加了很多設施,像搬來一座游樂園,過山車、蹺蹺板、旋轉杯、啵啵池,一切都像一場大型的烏托邦。
汪蘇瀧
他的演唱會是個開心無限的地方。來到這兒的人,都是“羅曼城”的公民,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快樂。汪蘇瀧說過:“每次演唱會的最后一首歌,小怪物們離開了羅曼城,又變成人的模樣,就好像我們做了一場美夢,三個多小時后我們還是要回到現實,但是沒關系,羅曼城永遠歡迎大家。在這里,你可以大聲哭、放肆笑,盡情的奇奇怪怪,而我永遠覺得你們可可愛愛。
汪蘇瀧
時代癥候的共情書寫
美好短暫的歡樂之后,人們又將回到現實,這和專輯《十萬伏特》的表達暗暗契合。一首首電力十足的歌曲,剖開都市群體困境——社交媒體信息過載,職場壓力無所遁形,想逃離卻無法實現。他不提供標準答案,只讓音樂緩緩流過大時代的個體,讓聽者獲得放松、休息和宣泄。
歌詞有大量比喻和象征,比如用“蟑螂”形容生活的小煩惱,“短路”和“電光火石”比喻內心的爆發。大量電子元素,如“十萬伏特”“電流”,既和專輯整體的電子音樂風格呼應,又表達對現代科技和快節奏的隱喻。
不同的群體,能在專輯中找到需要的情緒。若此時感官爆炸、混亂不堪,可以聽《短路一刻火花四散》,“生存本來就危險,不勝負荷就斷裂”;或是《十萬伏特》,“情緒的電路永遠都超載,明明想尖叫,堅持到現在,就在我腦海,蘑菇云盛開”。然后發現,自己在這世上并不孤單。
汪蘇瀧
在《流浪是合理的需求》中他唱道:“開輛最破的車,越顛簸越快樂,連路燈都在通緝,都在妒忌,能這樣活著。”看似是一個辭職逃亡宣言,而汪蘇瀧卻說:“你可以休個假,而非貿然辭職,我不是這樣的人,也不鼓勵這樣。這張專輯是希望給大家充充電,讓生活更好一點。”
他說自己是一個需求很低的人。“我就是那他說自:-個妻求很低的人。種好孩子,老老實實上學,老老實實工作給我假我就休息。去年一直在巡演錄節目我不多想,反正也想不明白,就做事情。也不知道做什么是快樂的,但在演唱會上看到那么多人因你而快樂,你會覺得我很快樂。”
汪蘇瀧
《梆梆》是首有意思的歌,邀請說唱歌手魚翅作詞,他說:“梆梆是慌亂的聲音,是弱弱的回擊,想給世界兩拳,結果只有自己應聲倒地。老板的電話一響起,作為牛馬又將回到服務區。”魚翅認同汪蘇瀧的想法:“生活中人們的十萬伏特是憋在心里的,網絡上大家精神狀態非常好,但在職場還是要理性對待。”
歌曲初見效果后,汪蘇瀧提出加入京劇《清官冊》中的唱段——“殺一陣敗一陣,殺一陣敗一陣”,就是現實生活的寫照。音樂的價值不在被多少瞬間記住,而在被多少靈魂需要。“十萬伏特”不僅是能量單位,也是一種精神電壓,讓每個“羅曼城公民”在電流過載中重獲感知力。
汪蘇瀧
創作的開放與迭代
從《21世紀羅曼史》到《十萬伏特》,汪蘇瀧的專輯越發傾向實驗性、概念性。“它是完整的企劃,包括專輯和演唱會。從去年開始,我每場巡演唱一首新歌,這張專輯的誕生是大家一起見證的。我聽到一個有意思的說法,歌迷去了哪場演唱會,就會說哪首歌是他親自接生的。”
動感的節奏、強勁的電音,烘托著現場氣氛。而《想到我們》是個例外,在《歌手2024》的舞臺上,汪蘇瀧唱了這首當時還未發表的歌,以示誠意。“《想到我們》是一首孤獨的歌,演唱會的時候,我讓所有熒光棒熄滅,所有樂器都收掉,只留鋼琴,大家合唱。我想表達的是,就像封面上的兩只手一樣,能救贖的只有我們彼此,我在找你,你也能找到我。”
汪蘇瀧
身為創作者,他明白每個人的作品都有階段性。“有些東西是有時代感的,但有些東西沒有,就像《想到我們》,它可以發生在任何時代,過去、現在或者未來。好的東西能夠穿越時代。”
時代的風吹過一波,又是一波,從華語樂壇的黃金年代,到如今的細分市場、百花齊放,汪蘇瀧覺得,音樂人越發敢于表達。“現在越來越多獨立音樂人和廠牌,在表達上更加赤裸。比如我喜歡聽回春丹,他們的歌詞都很勇。”
很多人誤會了汪蘇瀧,認為他像傳統唱片公司一樣,專門分析數據,寫迎合市場的歌。其實他是抵觸的,但他不打算辯解了。“這就是幸存者偏差,很多人覺得汪蘇瀧你的歌都這么火,那么你一定專門去寫火的歌,其實我只是足夠幸運,這些歌被聽到了。我沒有那么厲害,否則每首歌都火了。”
汪蘇瀧
他一直在跟年輕樂人合作,尤其是詞作者。“我不想越來越封閉,我想跟每一個時代有關聯。”做到第十一張專輯,他沒感到疲倦,也從未重復。包括影視OST,他都在持續自我更新,從《年輪》《那個男孩》到《難哄》心動曲《像晴天像雨天》,他的作品一直在自我迭代。
汪蘇瀧很坦白地說:“我有很多自己的堅持,比如在音綜上我只唱自己喜歡的歌,不會唱平臺神曲,不會唱那些很速食的歌曲。”他也不斷通過專輯,表達真實的自我。
“我好像走在一條好的路上。”汪蘇瀧說。
汪蘇瀧
Q&A:
《十萬伏特》這張專輯好像在書寫這個時代,信息量爆炸,注意力短暫,很多場景令人窒息,你會警惕碎片化的信息時代嗎?
汪蘇瀧:不警惕,也沒有辦法,你始終要生存,尤其歌手這個行業。比如現在多少人不喜歡短視頻,但多少歌是通過短視頻傳播的。但你只能適應。
為影視創作OST歌曲,和制作個人專輯,這二者如何平衡?
汪蘇瀧:不會有那么大區分,這些都是你的作品,與平臺和介質沒有關系。你的歌不管是在短視頻、影視劇還是音綜上被人聽到對歌手而言都是好事。只是我現在越來越少唱OST,作為創作者,我自己要更加嚴謹更加精致。
汪蘇瀧
電子音樂已經勢不可擋,將來它會是全球音樂的大趨勢嗎?
汪蘇瀧:我不覺得是一個大趨勢,公告牌上還是有鄉村、hip-hop、rap,包括有一些很老的歌,我覺得將來肯定會持續分流。世界一定是往多元走的。這兩年我參加音樂節發現有一天全是樂隊,有一天全是rap,已經分類了,我覺得這是一個好現象。
你更想生活在千禧年代,還是現在?
汪蘇瀧:我沒什么感覺,因為我都活得挺好的。每個時代都有成功的人跟不成功的人,成功了也不代表更厲害,像我現在很多歌被聽到,也不代表這些歌就很厲害,有的時候就是機遇。
有沒有哪些話,是你想通過這次采訪跟大家說的?
汪蘇瀧:我覺得音樂是一個特別需要時間的東西,所有藝術都是。現在不少人說的話都很無力,包括我自己,也很無力。我的一些歌,發的時候無人問津,可能有一天在短視頻被傳播,因為它經過了時間的沉淀。我現在說什么也沒用,但什么是有用的?十年后我還在開演唱會,十年后我的歌還能給很多人力量、感動和安慰,這才是最重要的。
監制:衛甜 / 攝影:梁恒溢 / 編輯:Yoanna Liu / 策劃、造型:Yashu Kuo / 制片:Cathy / 化妝:小喜 / 發型:高瑋 / 文字:陳晶 / 美術:付佳玉 / 美術助理:紫菜 / 服裝助理:Lea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