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陸毅 設計:圖/仲春之會
導語:剛下飛機,熱帶特有的濕熱空氣就像一床棉被將我包裹起來,然而當我的身體還沒來得及適應這份“熱情”,便進入了四季恒溫的酒店當中。中國位于北回歸線以南的國土面積不算小,但真正具備典型熱帶氣候的,卻只有西雙版納以及海南島南部等極少數地區。
金碧輝煌的景洪總佛寺
打開行李箱,我取出跑鞋,在健身房中慢跑一個小時,是我對付旅途疲勞的“秘方”。無論去哪里,只要有機會,我都會用慢跑來放松一下。慢跑之后,感覺身體又恢復了活力。
當晚,我被邀請參加一個露天派對。在從老撾購買來的棕櫚樹下,聚集著一群衣著光鮮的男男女女,大家在Loop 風格的電子舞曲中吃著西班牙蜜瓜火腿,喝著法國起泡酒,聊著誰又出了柜誰又劈了腿的花邊新聞,臺腔港調中夾雜著英語。如此“與世界接軌”的派對我在城市中參加過很多次,早已習以為常,不過當這樣的場景在西雙版納再現時,我總覺得有些不接地氣。透過閃爍的霓虹燈,我依稀看到夜空中有星星在閃爍,如果關掉所有的燈光,我將會看到一個燦爛的星空。
第二天清晨,在半夢半醒的時候,我聽到從窗外傳來公雞的啼鳴。一開始我還以為是在做夢,但望出窗戶才發現,一座未經任何矯飾的村寨正在酒店的圍墻外醒來。就這樣,我將晨跑的場地由酒店健身房移到了一墻之隔的村寨里。
這并不是一個會吸引游客到來的寨子,幾乎家家戶戶都蓋起了新式吊腳樓,不過托福于溫暖濕潤的熱帶氣候,繁茂的綠植和艷麗的花朵掩蓋了粗鄙的水泥瓷磚,令這次晨跑變得神清氣爽。和我一起“晨跑”的還有一群群的“走地雞”,它們身體瘦小,但雙腿強健,不時地在我腳邊竄來竄去。今天清晨,就是它們將我吸引到了這個叫“曼灑”的村寨。
嘎灑曼丟村寺廟里的僧人,他很高興向我們展示身上的文身。文身是傣族男子的傳統習俗,一來可以彰顯勇氣,二是為了驅邪護身。
隨著太陽升起,空氣也迅速變得燥熱起來,令我這個“北方佬”有些吃不消。正當我準備返回沒有任何“緯度歧視”的酒店時,一座古樹參天、鳥語花香的寺廟適時地出現在我面前。脫鞋、入殿,我在空無一人的佛殿中盤腿而坐,佛殿四窗敞開,穿堂風吹得風鈴叮當作響,也將燥熱一掃而光。
十多分鐘的靜坐讓我在到達西雙版納近24 小時之后終于接上了地氣,也讓我如開悟般開始考慮一些“重大課題”:我所投宿的喜來登,還有酒店對面的那片別墅群,以及昨晚參加的那個時髦派對,都代表了西雙版納的未來,這個未來看似美好而舒適,卻與中國其他地方沒有任何兩樣;如果我想看到版納的獨特面貌,看來只有走出酒店,回到版納的過去。
就這樣,我的版納假期因為這次“禪意慢跑”而改變了走向。在重新迎回清新空氣的時候,我也準備迎回久違的背包旅行。
傣族特色著裝
背包上路之前,我在酒店做了一下“適應性訓練”——學傣語,酒店的傣族公關玉喃成了我的臨時老師。“玉”(念Yi,而不是Yu)是傣族女孩兒最常見的名姓,就像傣族小伙兒大都姓“巖”(念Ai,而不是Yan)一樣。其實,“玉”或“巖”都不是姓,而是名字的首字,作為平民百姓的傣族人,是沒有姓氏的。
在這堂“傣語課”上,除了中國人民都知道的“哨哆哩”(美女)和“貓哆哩”(帥哥),我還學到了一個傣語新詞:佬油馬,就是“啤酒”的意思。玉喃說她也不知道是誰發明了這個詞,但覺得很形象,因為在傣語中,“油馬”就是“馬尿”的意思。在今后的幾天,我將奔走于熱帶的炎炎烈日下,“瀾滄江馬尿”將成為最好的消暑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