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俊杰:用音樂與世界持續呼應

林俊杰相信平行時空的存在,不同時空的JJ,可以幫他成就不同的事,有投身舞臺的沉靜,亦有闖進自然的野性,順應天性而為,是這位藝術家特有的哲學,正如他曾說“要跟著華語音樂的能量,越來越影響全世界”,并非“引領”“改變”,而是態度虔誠的“跟著”。

林俊杰:用音樂與世界持續呼應

林俊杰

《JJ林俊杰JJ20 FINAL LAP世界巡回演唱會》最終站定在北京鳥巢,連開九場依然一票難求。在最忙碌的巡演周期被問及開演唱會的心情,林俊杰沒有使用“開心”“感動”“辛苦”這些常見的描述,他用的詞,是“過癮”。

“出道20年這件事,當時我覺得分量很重。但'JJ20'演唱會跑了兩年多,一轉眼就出道22年了,我覺得這段時間過得很過癮,有很多的故事可以跟所有的朋友分享。”

事實上,在2003年發表個人首張專輯《樂行者》后,21歲的林俊杰走出家門的第一天,他仍抱著質疑的想法去問他的老師許環良:“老師,你真的認為我能唱歌嗎?”

當年尚未有證據能預示“新人林俊杰”會成為一名出色的歌手。只有他能證明給自己看,并最終向所有聽他唱歌的人們,奉上一首又一首具備時代影響力的作品,作為“證據”。

林俊杰:用音樂與世界持續呼應

林俊杰

所以當我們帶著“過癮”這個詞去回望JJ的藝術家生涯,會發現時間在他身上形成奇妙的疊層:2003年唱著《翅膀》的青澀少年,如今已是掌控萬人合唱的成熟歌手;曾經被質疑“聲音不夠獨特”的新人,如今用演唱技術與情感密度筑起華語樂壇的音樂標桿。

林俊杰的藝術家生涯,就是一個從膽怯變勇敢的過程,是一個男人在探索人生的旅途上,收獲越來越多或正面或負面的反饋,從而拓寬無限多可能性的,“過癮”的過程。

在JJ面前,仍有很多亟待探尋的目的地。他可以是持續為音樂燃燒靈魂的歌者,可以是在商業世界冒著槍林彈雨前行的領袖,也可以是山野間追逐自由的旅人。

回顧創作歷程,林俊杰將其分為三重蛻變。

早期像寫生活筆記,捕捉純粹的情緒。《翅膀》《江南》《美人魚》等代表作,如同他在青春期寫的一首首抒情詩。

林俊杰:用音樂與世界持續呼應

林俊杰

2005年第三張個人專輯《編號89757》,這個科幻愛情故事的概念,以一個來自3005年的未來戰士的角度關注今天的世界和生活?,正中熱愛科技、依靠豐富想象力創作的林俊杰下懷。

“我希望不單單是把歌曲組合在一起變成一張專輯,而是反過來的,先把概念想好,再把歌曲寫出來,把歌曲組合成像小說或電影的作品。”

正是從《編號89757》開始,林俊杰在每張專輯制作前,都會先給自己布置一個“功課”:這一次,我想讓歌迷朋友接收到的情緒或者故事情節是什么?

從相對青澀的情緒小品,到“先有骨架再填血肉”的概念專輯,林俊杰逐漸將音樂這一敘事載體,轉向更宏闊的人與人之間的共鳴與呼應。

林俊杰:用音樂與世界持續呼應

林俊杰

近十年,《偉大的渺小》《愿與愁》等作品仿佛是林俊杰構筑的一條條對話通道。他形容自己變成了一面鏡子,通過音樂創作,持續反射著自身接收到的所有感受。向世界發起對話,向聽歌的人發起對話,也向他自己發起對話。

“面對這個世界,

我感受到了某種情緒,

自己消化、接收之后再回應給這個世界。

有時我會覺得自己在用音樂產生著各種各樣的對話。

你跟我說一句話,我回應你,你再告訴我多一點,

我也會再把心里的想法告訴你。

這是一種"呼應式創作”。

(現在)這個階段的創作,

其實它還是很直覺型的,

它還是很小品的,它還是很有概念的。

但是經歷了22年的時間,

它多了一層又一層的沉淀,

變得越來越靈活、真實、豐富了。”

歌迷們所熟知的林俊杰,是不會允許自己止步不前的勤奮歌手。近幾年通過《夢想的聲音》等音樂綜藝,大家感受到出道多年的JJ的唱功,尤其在強混方面的水平依然在不斷精進。

在他看來,歌唱技巧好比打游戲的武器裝備。當一位歌手練功練到一定境界,手上的“武器”便越來越多。下一步的關鍵,就是如何在每一個作品里,運用不同的“武器”。

“像《愿與愁》、《Turn Of A Page》它們所需要的狀態或者面對的挑戰,就是越放松越好。它們跟我的其他作品比如《交換余生》《不為誰而作的歌》是完全相反的理念。你要用很 R&B的唱法。你只有越放松,你才越能夠在那個節奏里面。”

唱歌有時就像心跳的律動,必須卸下技巧的枷鎖,心跳聽起來才更有生動的勁兒。對于在音樂表演這件事上有“強迫癥”的林俊杰來說,枷鎖可遠遠不止這些。

林俊杰:用音樂與世界持續呼應

林俊杰

每次演唱會,他都會先把故事定下來,就像做一張專輯一樣,它就是一個新的、獨立的作品。定好要講的故事以后,他再去選歌,根據自己認為要有的風格改編歌曲,然后再把自己放到舞臺上去呈現這些歌曲。“林俊杰”這個人永遠被他放在編排流程里的最后一位。

“我每一次站上舞臺的時候都會覺得好難吶,哈哈哈。

唱歌這件事不難,但你要去把整個東西串在一起的時候,

其實是很消耗體力跟精神的。

像這一次WJ20 FINAL LAP'演唱會,

讓我覺得又突破以前的難度了,

因為在唱的方面需要更多的耐心去平衡節奏,

不然很容易就累了,所以我常常覺得自己在‘賣命’。”

他做到了“賣命”的程度,卻從不覺得“賣命”是一個人的功勞。他是這場演唱會的靈魂人物,負責把伙伴們的創意想法編排進去。臺前幕后的所有樂手、導演團隊付出的努力,才能真正把一場演唱會的故事傳達完整。

“音樂永遠比人大。

音樂永遠比‘那個人’要大。”

在音樂的大世界以外,電競游戲的開麥語音,賽車引擎的轟鳴,咖啡研磨的細碎,這些聲音構成了林俊杰在不同平行時空下的生活BGM。

“我是比較極端的個性,就是一動一靜吧!除了平時比較喜歡一個人,跟比較喜歡安靜的活動之外,自己也有比較瘋狂的一面,喜歡去嘗試挑戰自己。喜歡速度感,喜歡車子、 賽車元素,所以我也希望,對于生命的熱誠,可以透過運動來展現自己。透過喜歡的東西給予自己一些突破的目標吧! 我滿喜歡自己這個比較極端兩面的樣子,覺得生活就是要能夠去體會不同模樣的自己。我覺得那才是人生嘛!”

林俊杰:用音樂與世界持續呼應

林俊杰

他的骨子里或許住著遠遠不止兩個人。但正如他所說,其中一個要爆發激情,還有一個要絕對安靜。前者是他在電競里的激烈對抗與賽車場上的極限競速,后者滲入他創立的咖啡店Miracle Coffee的氤氳香氣,以及在戶外露營時的靜默沉思。

2015年制作實驗專輯《和自己對話》時,林俊杰嘗試走出錄音室,在海邊、森林等自然環境中錄音,實現了“3D超立體環繞聽覺”的逼真效果。他甚至抱著“假人頭錄音機”一起下了海,在海水中,就連波浪從面頰撲向額頭的場景都被一一還原。

生活中總有很多理由讓人分心,內心的聲音經常被外界的嘈雜聲淹沒。因此,思考“音樂該如何更靠近聽眾”的過程,也是他找到和自己、和世界對話方式的過程。

也許是從那時起,大自然仿佛給林俊杰提供了一個可以“靜心”的生活靈感庫。而這份取材于大自然的靈感,也被他注入到商業版圖中。他親手創立的SMG品牌延續軍營的硬核精神,而近年與露營品牌聯名推出的限量裝備,卻主打松弛哲學。

可以像SMG的精神“在槍林彈雨中前進”,也可以隨時帶著一份露營的心情裹著睡袋看銀河。

林俊杰:用音樂與世界持續呼應

林俊杰

“SMG希望透過一些設計跟色彩,提醒大家生活中有很多的樂趣,有很多值得我們去珍惜的快樂。所以最近有些比較可愛的圖案,甚至有些賽車的元素,有郊外露營的主題,其實都在鼓勵大家多出去走走。在生活中遇到難題、痛苦、挑戰的時候,不要放棄!”

作為JFJ Productions的主理人,林俊杰的公司里常飄著咖啡香。培養音樂人也好比尋找優質咖啡豆,需要不斷發掘原產地、不斷給予烘烤測試的機會,它才能展現其真正的風味。

面對公司旗下的新人,林俊杰始終保持著一種欣賞與鼓勵的態度,愿意多給她們時間成長。

“我針對每個人的狀態給的建議都會不一樣。像楚晴(Jasmine Sokko)是一個非常清楚自己要什么的人,她很積極嘗試新東西,也很愛用科技去完成作品,所以我會給她最大的空間去探索她的音樂世界。她的音樂很新鮮,我不需要給太多個人的意見。

林俊杰:用音樂與世界持續呼應

林俊杰

另外一位蔡宥綺(Patti Tsai)?,她有點接近我們聊到的'大自然'的這種風格,很有靈氣。但因為她本身是一個很害羞的人,她的靈氣是需要被挖掘、推動跟鼓勵的。這兩位都是非常有潛力、有才華的女孩,都值得擁有更多被人聆聽的機會。

在短視頻時代,聽歌的人逐漸變得浮躁。林俊杰和他的JFJ Productions 正在努力提供一個平臺,給予更多優秀的人才音樂的能量跟養分,同時期待著更多的音樂奇才與明星誕生。

“現在的年輕聽眾很有自己的想法,

所以他們很快會下定論,喜歡或者不喜歡。

但我覺得只要愿意給自己更多時間,

或者愿意給這些新人和新的音樂更多的機會,

音樂一定是有魔力的,

它可以慢慢地去感染更多人。”

“JJ20”劃上句號后,林俊杰的“JJ30”“JJ40”又會是什么樣子呢?

2025年巡演期間發生的一幕,或許可以回應這份想象。在香港,一位男歌迷在游艇上偶遇林俊杰,激動之下當場清唱起《那些你很冒險的夢》。沒有伴奏、沒有舞臺,他的歌聲卻穿透海風,讓林俊杰在甲板上笑出聲來,起身揮手回應。

歌迷說:“他像老朋友一樣回應我的笨拙表白,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他的音樂早已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而這一點,與林俊杰眼中的音樂世界神奇地一致。他曾經說過:“我在音樂世界里是大家的好朋友。我很渴望跟大家分享我脆弱的一面。每張專輯幾乎都要有一首是邀請大家坐下來聊天的感覺,這是一定要有的。”

這場意外的“0幀開唱”雙向奔赴,或許是林俊杰與他的歌迷朋友共同開啟下一個篇章的最好方式。

林俊杰:用音樂與世界持續呼應

林俊杰

而回到林俊杰自己,他與音樂的一些新的關系,也像是大自然里經歷陽光雨露沐浴后的樹,正在慢慢生長。

“以前音樂可能對我來說是一個輕松、好玩的東西,

我想要用音樂去把心情寫成像日記一樣。

但現在的音樂對我來說又多了一層意義……

其實人在最低潮的時候是沒辦法創作的,

至少對我來說,能夠寫出下一個作品,

通常都是因為從困境走出來了,才能夠把下一首歌完成。

所以才會有一種情況就是,我的作品里面講到的都是這個力量。

喔!已經走出來了,而不是還困在里面的那種狀態。

雖然說還是有一些作品是比較陰暗的,

但是通常我的作品都偏向在講整個‘走出來’的過程。

所謂的過程也不單單是一個人的經歷啦,

我覺得它累積了我的情緒,

也累積了我想要表達的看法。

希望我的作品可以給予聽眾那種幫助他們走過來的力量。”

2014年的電影《星際穿越(Interstellar)》,是對林俊杰的創作與人生觀影響很深的一部電影。

“平行時空”這一概念,也時不時出現在他的自述當中。

出道22年來的那些高低起伏,那些差點以為走不下去的時刻,拯救他的不僅有音樂和歌迷,或許還有另一個在平行時空里打游戲、玩賽車、喝咖啡的“林俊杰”。

“我想跟22年前剛出道的自己說:已經做得很好了。嗯,對啊,已經做得很好了,不要想太多。開心就好,哈哈哈哈。”

這段簡簡單單的,隔著22年時空的自我對話,收錄于林俊杰2020年的EP《幸存者·如你》的作品《暫時的記號》,或許早已預言——

“每次當我沾染了黑暗的色調 / 想象自己 有對照 / 在此刻 在某處 那個我 他很好 / 每次當我迷惑在 眼前的美好 / 提醒自己 更善良 / 這一生 只是永恒 暫時的記號”

出品:李曉娟 / 監制:滕雪菲 / 攝影:馮志凱 / 視覺統籌&創意:Clif / 造型: 賴妍筑 EDIE LA / 統籌:ShaoXuan車干、Kevin / 總制片&藝人聯絡:劉希艾  / 化妝:高秀雯 / 發型:胡智豪 PETER WU / 服裝助理:王文鍹 LETICIA WANG 、柳季廷 GT L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