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渤
演員、導演、歌手,天命之年,黃渤又為自己解鎖了一個新身份:藝術家。
從娛樂產業轉戰當代藝術,他如何被藝術擊中?又會成為什么樣的藝術家?
黃渤清晰地記得最初登上舞臺時,血液里涌動的那股沖動和能量。后來拍電影,他可以連續幾個星期、一個月沉浸在角色里?,F在,他從藝術創作的雕雕刻刻畫畫弄弄中找回了這股血脈的賁張。
“生命的能量需要找到不同的地方去釋放,有的通過靜脈,有的通過動脈。我們身上的靜脈割開了,無非是緩緩流淌,當動脈割開,就是血濺當場,這時你會感受到它的強烈?!?/p>
隨著年齡增長,人變得成熟、老練,青春的荷爾蒙會消散,曾經的沖動會收斂?!霸谏倪@個階段,如果一件事兒還能帶給你沖動,”他說,“你一定要抓住。因為不是誰都有機會碰到。”
黃渤正在成為需要層層通關的藝術生存實驗的路上苦心孤詣、不亦樂乎、狂飆突進。
黃渤
表演一個藝術家,還是成為一個藝術家?
作為演員的黃渤,可以扮演任何藝術家,但他自己會成為什么樣的藝術家呢?
最近黃渤的一些創作是在夢中產生的,這聽上去不可思議。他以前也做夢,但是醒來就忘。他說近期睡眠質量下降,每天凌晨四五點準時會醒一下,進入淺睡眠階段,半夢半醒間,白天思考的問題會在腦子里輾轉跳躍?!昂脦准髌返男蜗?、對材料的想法都是在夢中醞釀的,真正睜眼那一刻好像就想明白了,非常興奮,趕緊抓過紙筆記下來,再倒頭睡?!?/p>
一些情緒,憑空浮現的想象,某種材料,甚至做夢,都可以成為一件作品的觸發點。
有的時候是在過程中產生的,拿一坨泥,漫無目的做一些塑形,突然冒出一個想法,又漸漸具體起來;有時候捏一個晚上也是白費,最后把它攢一下,裝到塑料袋里,洗手睡覺。
有時候跟著情緒在走,比如特別氣憤的時候,特別上頭的時候,尤其是做一些人物形象,手會跟著情緒走。
更多的是材料。這些年,黃渤跑了很多的石材市場、材料工廠、藝術家工作室,學習翻銅、著色,逮著感興趣的材料就使勁研究,上手試驗不同材料的特性?!皩τ谀吧牟牧?,如果不使用,光憑想象,你摸不透它的特性和原理,更無從想象怎么拿它創作,只能不斷嘗試,了解之后,就知道怎么去玩了?!?/p>
黃渤
在成為藝術家的道路上,他興致勃勃,玩得不亦樂乎。
黃渤工作室有一些實驗品,確切地說是他創作實驗失敗的產物。
其中有一件瑪瑙材質的茶幾。瑪瑙的原石是白色和偏綠一點的顏色,見到的第一眼,黃渤頭腦中就浮現出作品的雛形:他想做一個云朵,于是將瑪瑙切片著色,當燈光亮起來,綠色的瑪瑙被鍍上了一層天然的藍色光影。
瑪瑙的材質、材料的透光性,光的色溫和照射角度,各種參數的匹配,都要細細打磨調試,一遍遍實驗,黃渤說最終的樣子就快成形了。
外框的材料也很有趣,是透明的,像亞克力。黃渤說那不是亞克力,這是他10年前偶然發現的一種特殊材料?!八袼В该鞫群芨?,重量也沉,又不像玻璃那么平,上手摸起來有肌理,像波浪一樣起伏,光線照上去折射出流動的光影,是渾然天成的?!?/p>
黃渤偏愛這種材料的可塑性和包裹性?!八梢员凰茉斐筛鞣N形狀,也可以包裹其他材料,但它本身又是隱形透明的,可以延展出無限多的可能性?!彼粩嘣囼灒ッ宀牧系钠⑿裕?“它要進入到高壓高溫窯去燒制,溫度不能太高,要控制在200攝氏度左右才不會碳化?!?/p>
“它們的收縮率不同,有時候在退火的過程中會炸裂,尤其是體件比較大的時候,所以收縮比相差太大的物質放在一起就不好融合?!秉S渤蹲守工廠,用木材、布料、化工品、塑料、金屬、其他透明材質反復測試。最終,他找到了方法:讓這種材料把不同的物質黏合到一起,在同一個器型里呈現相互沖突的元素,既能單獨存在,又能變成一個包裹其他物質的括號,一個不存在的存在。
在2025年的北京當代藝博會,黃渤拿出三件作品《界·媤》《界·染》《哼》參展,其中有對他這場曠日持久的、精巧且克制的材料實驗的檢驗,也攜帶著他對從小生活的城市青島的文化記憶,和他自己獨到的審美視角。
黃渤
這兩件作品從外觀上看是兩個明式柜的形制,兩個柜體里分別嵌入了蕾絲和傳統的萬字紋,代表兩種不同的文化符號?!八鼈儚男问缴鲜莻鹘y的、保守的、規矩的,使用的材料卻是開放的、透明的、展開的、外放的、裝飾性的?!秉S渤認為有趣的地方在于,“從外觀看起來很美,但是把美給打破了,柜門一開一合,把保守的外放出來,東方和西方,傳統與當代,有很多可以融合與對撞的地方?!?/p>
每年攜新作品亮相,似乎成為黃渤與北京當代藝博會心照不宣的默契和保留節目。北京當代成立的2018年,黃渤過來看展,從那時他就醞釀著要做點什么。轉頭的2019年,他就帶著阿爾茨海默相關的攝影裝置《忘不了》參與公共藝術單元。2024年黃渤攜《Breaker·激浪》在內的5件作品亮相北京當代,激起了公眾討論和關注的更大浪花。這次除了他的三件作品,他的藝術工作室 “北京夕多夕藝術中心”也首次亮相北京當代的“活力”單元,帶來更多其他藝術家的作品。
不只活躍參與當代藝術展覽,黃渤還欣然接受各類委約和跨界創作。在成為藝術家的這條道路上,他興致勃勃,玩得不亦樂乎。
黃渤
一個破壞者,還是一個顛覆者?
黃渤如何成為一個藝術家?如何通關,如何進化?他顛覆了什么,又創造了什么?這是《BAZAAR ART時尚芭莎藝術》本次與黃渤對話的核心議題。
“瓶頸時時刻刻都在,所以我也無時無刻不在享受著把瓶頸打開的愉悅。當我發現手慢慢可以跟上腦子的時候,這件事變得好玩起來?!?/p>
黃渤的作品帶著很強的實驗性。他實話實說:“實驗性的來源是沒什么家底兒”。非美院科班出身,沒有師承,沒系統學過色彩和素描,沒接觸過繪畫、雕塑相關的任何課程。
十幾年前,黃渤出國特別喜歡逛各地的博物館、美術館和畫廊,同行朋友不太愿意跟他一塊,因為他在里邊待的時間太長,別人都快逛完了,他還在喜歡的作品前流連。他也曾在不同時期被浩繁的東西方藝術史上不同風格流派的大師作品所震撼,有的讓他感嘆精妙絕倫,也有的讓他感到匪夷所思。
黃渤
他描述那種迎面而來,被某種東西正面擊中的感受:“有可能是那種質樸,有可能是那種艷麗或者強烈,或者就是一道線,一個簡約的型,我天,怎么可以做到,就覺得被它給擊中了,有的時候會有那種沖動。”
但其實他回過頭來再看,意識到真正能夠影響到他的,還是他自己的生活?!盁o論對作品的想法也好,對美本身的認識也好、具體的實踐也好,都是來源于生活本身,或者說自己成長的經歷、人生的歷練。”
黃渤
作為一個青島人,黃渤小時候最大的娛樂就是潛在水里,從海里撈點東西出來。憋一口氣,扎一個猛子潛入海里。有時一個浪過來,從海里起身時,身上會掛著海草。
黃渤第一次測靜態閉氣,時長4分18秒,這是童子功。他還掌握了一項技能——不戴水鏡也可以睜眼潛水。浪花在瞬間濺射與凝固,他把記憶中的感受定格凝固。2022年,黃渤完成雕塑作品《Breaker·激浪》。
這件作品是一個浴缸,當一個人進入水里,或者一個物體落入水面,浪花飛濺,所有的平衡被打破。那一瞬間的定格,就是黃渤想表現的。他想表達對個體與世界的關系的一些思考?!盁o論遠方還是附近,疫情、戰爭、國際政治、經濟走勢,我們每個人置身其間,或者是破壞者、親歷者,或者是受害者、被迫的感受者,誰也無法獨善其身,每個人都是平衡的打破者?!?/p>
半路出家,不敢造次。因為從起步就是瓶頸,無時無刻不在面臨瓶頸。
黃渤
黃渤最初的創作是從一些小件的人物雕塑開啟。先用精雕泥,再燒成陶瓷,翻成銅等其他金屬材料,或者這種透明材料的大件。精雕泥硬度合適,用它來捏一些小件人物雕塑,坐下來就能開工,隨時被叫去拍戲,拍完回來接著捏。手上在動作著,腦子依然沉浸在角色里,角色的情緒也會影響雕塑人物的狀態,兩者有種奇妙的交融。
一些基礎的工具和技術啟蒙,要說沒有老師嗎?好像也有。
拍攝《尋龍訣》和《封神》期間,劇組駐扎著不同的美術工作室,看著各種奇幻場景、妖魔鬼怪神仙打架的造型被創作出來,黃渤覺得太有意思了。師傅們就給他一些雕塑泥和簡單的工具,他利用拍戲的間隙隨手捏起來?!拔易畛醯墓ぞ?、雕塑泥,都是這些老師送給我的。”
后來去深圳拍戲,他專程跑去嶺南石灣拜訪陶瓷藝術家。這段探訪工作室的經歷很奇妙,他認識一個做雕塑的老師傅,七十多歲,滿頭白發,身上掛個小圍裙,在工作室里忙這忙那,他覺得特別好玩,就在旁邊看著,有時候自己也忍不住上手試著做點什么。師傅雖然沒有手把手教他具體的技巧,但是看他吭哧吭哧在那兒折騰半天,時不時會遞個工具給他,唰一下就行了。
黃渤
“有一些他們自己做的工具,比如切泥、割泥的,我家里還有一些轉臺,用了多年,十分順手,都是這些藝術家老先生送的,這也算是個傳承。還有他們自己用得很順手的泥,也給我拿一些回來?!秉S渤從心底感謝這些老師,覺得受益良多?!皩W到了一些東西,厚薄多少,胎體里留孔怎么做支撐,但我不好意思說是跟人家學的,拿出來一看,敗壞人家的名聲。好玩,其實還是好玩?!?/p>
半路出家,黃渤說自己不敢造次。因為從起步就是瓶頸,無時無刻不在面臨瓶頸。但這也是一柄雙刃劍。
行家看作品,有時一看畫面,就知道作者是美院出來的,甚至可以分辨出背后的教育體系和背景,這是中央美院的,那是四川美院的。黃渤調侃自己是朝陽美院畢業。沒有體系,套路之外,不受任何一種評判體系的束縛。
他認真考慮過要不要去美院進修個一年半載,也咨詢過專業人士的意見。但專業人士覺得黃渤做的東西不是學校里能教的,接受完正規訓練之后可能就做不出現在的作品了,這是他想要的結果嗎? “有時候想想,自己要真去讀了美術學院,有些東西就不敢、也不太好意思做了。”因為是半道出家,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反而帶來更大的可能性和愉悅感。
黃渤回想起十幾年前在博物館里轉悠時萌生過的一些遐想。有過那些想象,現在又有了一定能力以后,他就去試,在過程中又萌發出其他想法,最后收獲的卻是意想不到的效果。
最終,黃渤他與同時代有影響力的人的自我覺醒,表達與輸出,不斷向人們傳遞生生不息的能量。
黃渤
無論表演、編劇,還是做雕塑,本質上都要塑造形象。
表演和雕塑都是在塑造形象,二者如何相互映射反哺?知天命的年紀,黃渤還要如何通過藝術自我重塑與突破?
“你越走得近了,就越知道別人的高妙之處在哪兒;你越扎得深了,就會越了解自己的無知,明白自己與想要的高度之間的差距?!?/p>
雕塑和繪畫,是跟一團泥巴或一堆顏料,揉搓、摔打、扭結、涂抹、勾勒、渲染,羈絆纏斗得再激烈,終歸是一個人的戰斗,只需面對自己,不用顧及其他聲音。
黃渤
而拍電影,是合作的藝術。服化道、攝錄美、編劇、導演、演員,這些創作者共同注入自己的才華和專業,即便你是導演,也要做出不同的妥協,有些未必是你的初衷,但你只能通過合作去共同完成一件作品。就好比端一碗水,你端著最初的想法走一路灑一路,到最后成片時,這碗水還能剩下多少?
黃渤覺得在需要面對公眾的演員和僅需直面自我的藝術家身份之間,無須轉換就可以絲滑過渡?!疤焯煸谕饷嫒藶蹉筱蟮?,回來自己能安靜待會兒,能跟自己聊會兒天,這多舒服的一個事,不需要任何調節。”
反而兩者的共通之處可以相輔相成。
無論表演、編劇,還是做雕塑,本質上都要塑造形象,而塑造形象是他多年來一直在做的事情?!盁o論這個形象是放肆的、收斂的、拘謹的,無論怎么樣,它都是一個形,最終要表現核,內里的東西。影視作品里我們對社會關系的思考,對人與人之間種種關系的探討,在我的雕塑創作中依然存在,都是從內核上引發的一些思考,像《Breaker·激浪》展現的就是生命中的沖突和碰撞?!?/p>
黃渤的很多人物雕塑都來源于他平時在表演時最想抓住的那些瞬間?!盁o論這個人表面是虛偽的、奸猾的、怯懦的、驕傲的,我會看到那一瞬間這個人物的內心,或許會有些夸張或變形,我想把這瞬間的精彩狀態凝固下來?!边@類人物雕塑他做了不少,但展出的不多,他想再多積累一些。
黃渤
“做雕塑跟學表演一樣,當你具備了差不多的表演能力,就可以去塑造一個人物。當你有了一定的能力以后,做雕塑的時候,手就慢慢能跟得上想法了,這時無論你往哪個方向走都能把它做出來了。到一定階段,技術大差不差,最后比的就是審美?!?/p>
黃渤認為,無論演員、導演、藝術家都是屬于在感覺里游走的職業?!斑@無法用一個數學公式計算出來,也無法用分數量化。你走得越近了,就越知道別人的高妙之處在哪兒;你扎得越深了,才越了解自己的無知,才明白自己與想要的高度之間的差距。創作者最怕的就是看不到差距,看到距離以后,你知道自己還有很多可以攀爬的空間,這讓你產生一個巨大的動能,同時讓你感到愉悅?!?/p>
黃渤
有些東西原來沒在你生命里出現,你慢慢開始思考它,這是生命的一部分。
那么最終,黃渤在藝術上的野心是什么?
黃渤說自己沒有去考慮這么大的命題。“有一些東西不用考慮,自然會掉到你頭上,你自然會去應對的,包括時間帶來的坦然與焦慮、你所從事的事情、時代的變化,都會給你帶來一些感受,以及一些你不得不應對的東西?!?/p>
黃渤
“老天爺對我真的很好了。無論是之前的唱歌、舞蹈、表演也好,還是現在的藝術創作和表達,一輩子都能投身于自己喜歡的事情,已經非常幸運了。”黃渤說自己逐漸找到一些松弛感,“有些東西你慢慢覺得不重要,有些東西原來沒在你生命里出現,你慢慢開始思考它,這是生命的一部分?!?/p>
走出舞臺的黃渤又回到舞臺。把物性外化出來,把物的精神延展開來,打破白盒子的空間,將繪畫、雕塑、裝置、聲音、各種感官結合起來帶來更加放射性的感受,用更釋放的方式把含蓄的力量表達出來,打破邊界。這也是黃渤接下來一些項目的理念。
在2022年的烏鎮戲劇節以及次年的北京戲劇嘉年華,他與北京現代舞團先后合作了裝置舞劇《第N次沖突》和《談·香·形》,將自己的雕塑作品與現代舞融合。前年他還完成一個音樂劇,他擔任制作人和主演,未來他還會做更多跨界融合?!爱斈汩_始接觸不同的東西,又具備了一些新的能量和能力的時候,就會愿意做出一些不同的嘗試?!?/p>
黃渤
黃渤 終極 10 問
你從什么時候萌生了藝術創作的沖動?
黃渤:很難明確是在哪一個瞬間。無論表演,還是現在的創作,我一直在找不同的方式去玩去表達,我從小就沒太單純在一個事兒里邊死扎著。我一直很愛逛博物館、美術館、畫廊,看各種展覽。差不多10年前,我在劇組接觸到一些材料和造型,開始在拍戲間隙拿泥做點小雕塑,捏一些小的人物造型,畫點小畫,靜靜地在這個事兒里邊覺得是一種享受,當時沒太想成個什么樣的結果,更多是樂趣、興趣。
你最理想的創作狀態是什么樣的?
黃渤:其實沒有最理想的創作狀態,有的時候一些拘束也好,限制也好,壓力也罷,都是創作的條件。真正有閑有錢,工作室都布置齊備,顏料都調好了,當然是一個想象中很好的狀態,但那未必是創作的基本條件,因為你也不一定坐下就能畫。其實更多來自于你對生活和自身狀態做出自觀的一些反應,這些瞬間發生的時候就是最好的狀態。
看作品發現你是個材料控。能否歷數目前為止你使用過多少種不同的材料去創作?
黃渤:透明材料用得比較多,木頭用過,翻銅、玻璃、陶瓷、樹脂、泥巴都有嘗試,后面還會用一些石頭,取其天然的型,與人工的東西做結合。不同的材料帶來不同的可能性,不只是型的變化,還會產生質的變化。
說到陶瓷作品,你的一些釉色和窯變類的作品是你自己做的,還是跟其他藝術家或助手合作?
黃渤:我還沒有那么專業,這是以后自己要花功夫努力的地方。我問過自己,是不是要把所有厲害的技術都學會?但這種能力不是說你許個愿,晚上睡一覺,第二天醒來就具備了。我自己做過上釉,吭哧吭哧捏了很多作品,上完釉出來以后完全不是想象的那樣。所以我會跟其他藝術家、工匠合作,把自己的一些想法跟他們商量。
說到這兒,景德鎮是一個非常奇妙的地方,這里幾乎可以實現你所有的想象,各個環節和工種都有細致的分門別類,你想要拉胚、修胚,想做任何事情,都能夠找到很好的老師。我在景德鎮結識了很多做陶瓷的老師,和他們慢慢成為朋友,大家除了做陶瓷,晚上一塊喝酒也是非常高興的事兒。
對材料的研究也好,創作的這么多作品也好,你哪兒來的時間創作?
黃渤:上大學的時候,白天上一天課,晚上踢完一場球,夜里還能拿著吉他在女生宿舍樓底下彈半宿,為什么?“因為你喜歡,你就有勁頭,也不困了,縫隙的時間都能用上了。
你對當代藝術的參與其實已經比較深入了,可以談談你對中國當代藝術的感受和評價嗎?
黃渤:我還無法評判,沒有那個高度,也并不全面。評價是基于自身的感受,而自身的感受是算不得數的。因為我還在這個缸里邊游,不管在水下還是上來喘口氣的時候,你讓我描述缸的形態和它內里的材質,確實能感受到一部分,但我進來的時間還太短,沒有辦法做到宏觀和客觀。
當我們選擇某個題材拍電影寫劇本的時候,除了有切身的感受,還需要有能比別人高出一尺或半尺的客觀和高度,不然就只能是直觀的生理感受,這樣意義不大。我經常在看展覽的過程中才發現,原來中國還有這么一個我不知道的藝術家,他還可以這么去創作,我還是會發出驚喜和贊嘆。
你的作品銷售嗎?大概什么價位?
黃渤:陸陸續續賣出去一些。好像對我來說,銷售并沒那么重要。銷售固然是體現藝術價值的一個手段,定價卻是一門復雜的學問。定價過高,自己都覺得不好意思??傊疫€沒有找到合適的方式,所以我也經常問其他人,你覺得這個應該值多少?我是覺得還遠沒到時候,等創作慢慢成體系以后,價值自然就顯現了。我相信價值是一個大家慢慢會有所共識,會公允的一個東西。
當你決定收藏一件藝術品的時候,會被什么打動?
黃渤:我其實沒有太系統的收藏,都是零零碎碎的,有些介于工藝品和藝術品之間,有時會為一幅畫的色彩,有時會因為一個雕塑的憨態,有的時候也會愛慕虛名,被藝術家的名氣吸引,都有可能。重要的是它迎面而來,有可能是那種質樸,有可能是那種艷麗或者強烈,或者就是一道線,一個簡約的型,我不只是看見它,我被它擊中了,就會有收藏的沖動。
你也談到,對你藝術創作影響最大的是生活本身,作為一個青島人,青島對你有什么影響?
黃渤:青島是座很奇妙的城市,無論繪畫、雕塑、表演、聲樂,青島在藝術領域的人才輩出。曾經有人開玩笑說把青島籍演員拉到一塊,估計同時拍10個戲沒問題。可能青島一直以來都是丘陵地帶,地殼運動所造成的這些褶皺,搓出了這么多人的不同的想法,把靈性給激發出來了吧。
對全國人民來說,提到青島,可能第一印象會跟美聯系上,紅瓦綠樹碧海藍天,美食美酒美景,一到周末節假日,滿沙灘都是婚紗攝影和各地來的游客。小時候習以為常,長大后去過了別的城市,多年后再回看,這個城市真是非常洋氣。這種洋氣可能跟青島遺留下的一些歐洲的建筑風格,以及相伴而生的審美有關,青島應該是國內市民結婚最早穿婚紗的城市之一,婚紗上的蕾絲花紋、歐式的鐵藝窗花圍欄、教堂上的彩色玻璃、紅磚綠樹紅瓦,你從小就在這兒長大的,對這些美不陌生,這些慢慢都會進到基因里,會不知不覺造成一些影響。
你希望別人怎么評價作為藝術家的你和你的作品?
黃渤:這個問題在拍電影的時候,被問得比較多。你沒法左右別人的任何評價,做好你自己想做的、喜歡做的以及能做的事其實就夠了。別人怎么評價,好像不如我自己有什么樣的感受重要?,F在做雕塑,覺得雕塑好像跟電影一樣,有一天我走了,它好像還能留一段時間,想想這個還挺有趣的,能代替你在這個世界上多留一段時間。
我也不知道過了許多年以后,這些作品是不是有價值的,可能它自己就說話了。我們的人生也好,現在做的很多事情也好,可能過些年回頭再看,你才知道它真正的意義是什么。對我來說,當下就是意義,此時此刻的創作本身帶來的愉悅感和滿足感就是意義。發現一個新材料,對物質某個特性的再開發,或者是裝飾層面的一個小想法,對我來說都有意義。
黃渤的藝術創作
黃渤,《哼》
銅,42cm x 33cm x 100cm,2025年
黃渤,《哼》
銅,42cm x 33cm x 100cm,2025年
黃渤,《They立》
蕾絲、透明材料,88cm x 42cm x 42cm,2023年
黃渤,《They立》
蕾絲、透明材料,88cm x 42cm x 42cm,2023年
黃渤,《曾經青澀》
銅,26cm x 25cm x 30cm,2023年
黃渤,《界·媤》
木、蕾絲、透明材料、銀,71.5cm x 38cm x 120cm,2023年
黃渤,《界·媤》
木、蕾絲、透明材料、銀,71.5cm x 38cm x 120cm,2023年
黃渤,《界·染》
木、蕾絲、透明材料、銅,71.5cm x 38cm x 120cm,2023年
黃渤,《Breaker·激浪》
透明材料,240cm x 110cm x 102cm,2022年
總策劃:徐寧 / 采訪:顧維潔 / 編輯:毛阿達 / 造型編輯:劉鵬飛 / 撰文:張八叉 / 攝影師:C楠 / 妝發師:金永明 / 造型助理: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