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 | 黃玉龍:多元文化碰撞出的雕塑世界

他的作品以街頭文化為背景,致力于打通以Hip-Hop為代表的當代青年文化與中國傳統美學的任督二脈。他的作品大多以第一人稱的視角與世界對話,充斥著不羈、叛逆的個性張力,作品形式不同于主流審美,飽含民族文化自信,遵從內心,自成一派!曾受邀在北京、中國香港和法國多個海內外地區展出,參與展覽包括武隆懶壩大地藝術節、藝術+上海畫廊、巴黎國際工藝與創作雙年展和藝術北京等。

藝術家 | 黃玉龍:多元文化碰撞出的雕塑世界

黃玉龍,1983年生于中國安徽。2007年畢業于中國景德鎮陶瓷學院雕塑系,獲藝術雕塑學士學位。中國當代青年雕塑藝術家,曾被美國Complex雜志選為“二十五位一定要認識的中國當代藝術家”之一。

他的作品以街頭文化為背景,致力于打通以Hip-Hop為代表的當代青年文化與中國傳統美學的任督二脈。他的作品大多以第一人稱的視角與世界對話,充斥著不羈、叛逆的個性張力,作品形式不同于主流審美,飽含民族文化自信,遵從內心,自成一派!曾受邀在北京、中國香港和法國多個海內外地區展出,參與展覽包括武隆懶壩大地藝術節、藝術+上海畫廊、巴黎國際工藝與創作雙年展和藝術北京等。

2015年 Met Gala“中國風”主題慈善晚宴上,黃玉龍作品中身披金色帽衫的彌勒佛雕塑形象,為安妮·海瑟薇的禮服提供了靈感,顯示其作品所創造出的具有世界性的獨特審美范式。

2018年與巨星劉德華合作創作了一套名為“分享愛”的系列雕塑作品也使黃玉龍在大眾層面獲得廣泛關注。

藝術家 | 黃玉龍:多元文化碰撞出的雕塑世界

Q&A:

如果用三個關鍵詞來形容自己的作品,會是哪三個?

黃玉龍:真誠,簡單,直接。

您對雕塑的藝術啟蒙是在什么契機下發生的?

黃玉龍:我高中時期我的美術老師為了讓我畫素描更加理解結構,讓我泥塑臨摹頭骨。

衛衣人系列以西方街頭文化為背景,無面人加上Hip-Hop衛衣造型,又引入了中國傳統文化標志性的符號,使中西文化相交融。您是如何看待中西方文化的碰撞與交融,進而理解及把握之?

黃玉龍:我是伴隨著我的生活學習經歷來的,我熱愛街舞這項運動,高中畢業后又去了景德鎮讀大學,在每天的排斥與追尋的過程中形成了我的思考方式,從而轉化成了這些作品。

藝術表達與個體生命體驗和關懷有著深層次聯系,因此也是非常個人化的,這其中隱含著您怎樣的體驗與感悟?您希望傳遞給大眾怎樣的生活啟示?

黃玉龍:我一直在拒絕和排斥在我的生活和學習中讓我不喜歡的東西,然后就自然地留下了我喜歡的,我唯一可以表達的就是一定要活在自己開心的世界里,要靠自己慢慢去調整和拒絕掉很多東西。

藝術家 | 黃玉龍:多元文化碰撞出的雕塑世界

《Back照》表達的是一種父親與孩子互相凝望的溫馨情感,這其中是否也藏著您想對女兒表達的愛?您的藝術創作對女兒帶來影響了嗎?

黃玉龍:我對于跟孩子之間,我認為我對她的情感需求大過于她對我,我從陪伴她的過程中一直在調整我自己,我做任何事并不想去主觀地去影響她,所以我也一直在調整和尋找跟她相處最舒適的一種狀態,她也一直在讓我變得更好。

藝術理論家赫伯特·里德曾說:“雕塑是一種觸摸的藝術。”您會怎么去探索對雕塑的觸覺價值和意義?在雕塑媒材上會怎樣選擇和思考?

黃玉龍:我對藝術的理解并不只針對雕塑范疇,我覺得任何表達方式以及雕塑媒材都是簡單的,重要的是自己對藝術的理解、和自我的一種典型的并非慣性的思維方式,藝術的創作練習是一次又一次的鍛煉人的智慧。

雕塑藝術作品在靜與動的輪回中表現作者的關切和主張,從大眾審美角度該如何去欣賞和理解一部雕塑作品?

黃玉龍:觀眾去看任何一件藝術品我想得到的收獲應該都是不一樣的,因為每個人的經歷不同性格不同導致不同的認知,看一件作品只要不去猜測藝術家想表達什么就好,應該多關注自己與作品之間的溝通體驗,好的作品不需要看所謂的作品解讀,好的藝術家也會給作品和觀者之間留有空間。

藝術家 | 黃玉龍:多元文化碰撞出的雕塑世界

您認為自己的創作思路在過去幾年中是否沿著同一脈絡推進?當中是否發生過變化?

黃玉龍:是一直有變化的,隨著時間的積累,我的認知也在不斷發生變化,我不做任何梳理與計劃,藝術是不能被規劃和被計劃的。

現代科技的發展,尤其是計算機技術的介入對傳統雕塑產生巨大影響,并有可能會使雕塑家脫離雙手雕塑而改用軟件創作,你會怎么看待現代科技對傳統美術的沖擊與影響?

黃玉龍:要與時俱進,當代藝術的創作始終與當下發生關系,這在不知不覺中記錄著人類的歷史和文明進程,科技進步不會對傳統美術有任何的沖擊或影響,格局放大去看沒有絕對的聯系,因為討論的內容和創作的目的都不一樣。

可以聊聊最近的生活和創作狀態嗎?

黃玉龍:生活很忙碌,創作狀態一如既往的好。

當下有沒有比較喜歡的藝術家或者哲學家,他們給你的創作帶來了哪些影響?

黃玉龍:有啊,邁克爾·杰克遜,和埃米納姆,陳丹青、王朔,我都特別喜愛。

編輯=eko、文字=eyedc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