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奕宏
“給你講講我這幾天的食譜:早上是三個蛋清,250 毫升的牛奶,5 克的花生醬;中午是三個蛋清,一盤蔬菜,5 克的花生醬;晚餐和午餐一樣。第四天的時候我加了一點主食,是湊成一個拳頭大的土豆泥和玉米?!?/p>
段奕宏也開玩笑地說,“可能下次我就不拍了,拍你們的封面,這真的是一個特別考驗人的事兒。”
從運動中尋找專注
通常堅持運動的人會分為兩種,一種是為了讓自己身心愉悅,輕松享受型的健身者;一種是嚴于律己、嚴格要求自己的修行型健身者。在段奕宏看來,自己可能稍稍居中,但更偏向于后者。
“在健身這件事情上,我不敢說我是以修行的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當然,健身是非??菰锏模绕涫钱斈憬o自己定下了一個比較高的目標之后,在達到目標的過程中,有的時候真的需要很強的意志力。”
因此,也有的人說健身是一件“反人類”的事情,因為人的惰性是天生的,而健身和運動,就是在不斷地壓抑自己的惰性,段奕宏說:“有時候確實我也會打退堂鼓,比如今天的目標定的是跑8 公里,在開始跑之前,我也會想著說要不就跑個5 公里得了,或者說練個器械,組次和動作是不是能少一點?!钡且坏╅_始,他就不會再允許自己停下來,“在跑到3 公里時,可能會遇到‘撞墻’,但是突破了這個最艱難的狀態之后,接下來的一切就都是享受?!?/p>
“其實不論是前3 公里,還是最后的一公里,那都是一個個100 米累積起來的,如何給自己在枯燥的運動中找到快感或者期待感,是一個特別有意思的事情,在這個過程中,我會有很多自己同自己的對話,一次一次的對話,再加上要跑到目標的信念,能逐漸讓我平靜下來。即便中間的過程再糾結再難受,我最終也都能從中尋找到平靜和專注?!?/p>
運動中的這種體驗,段奕宏在其他方面也找到了通感。“比如有時候去看歌劇看話劇,或者需要去專注研究一件事情的時候,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空間,人難免會有精神分散、精力難以集中的時候,這和在跑步時對抗不適感的原理類似,跑步可以幫助我訓練專注,訓練集中精神的能力。在現代社會中,能夠分散人的精力的事情太多了,而運動能夠讓你找回自我?!?/p>
“其實開始運動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為了應付一場話劇表演的體力,比如為了在鏡頭前的形象,比如一本雜志的拍攝。但之后,你需要從運動中,找到屬于自己的一份喜悅。”
段奕宏也承認,有的時候,對于某個目標,他會對自己比較“狠”,也會有點“軸”。上一次拍攝《男士健康》雜志封面的時候,段奕宏已經將體脂練到了只有11,但是在拍攝的時候,他卻沒有選擇特別去顯示自己的肌肉,“我已經享受到了過程,如果特別刻意地把結果展示給別人,那就有點顯擺了?!?/p>
段奕宏
身體是為了藝術表達
堅持運動鍛煉,保持好的身體線條,段奕宏在最近幾年的作品中,也大多都扮演著硬朗、冷酷的男性形象。但他并不擔心自己的外型,對于挑戰新的角色、新的影視作品有什么影響。
“不是說我把臉變得棱角稍微少一些,再架上一個眼鏡,就能演好一個記者的角色的,有的時候,通過鏡頭的處理,通過化妝,都能在外形上達到完全不同的效果,但表現出一個角色的精粹,需要的是精神上和氣質上的貼近。”
克里斯蒂安·貝爾,他會因為拍《蝙蝠俠》而練出一身肌肉,也會因為拍《機械師》讓自己瘦到病態,拍《美國騙局》和《副總統》的時候,又把自己給吃成了一個200 斤胖子。如果有一個特別好的劇本,但是需要增肥很多,段奕宏會怎么選擇?
“為了角色而改變身體狀態,在我看來,最重要的還是這個故事能否支撐得住這個角色。以貝爾為例,他的這幾部電影,全都是非常優秀的劇本和非常優秀的導演,這些故事,能夠讓他的角色變得真實、可信、完整,而且有非常強的代入感。”
“我拍《白鹿原》的時候有類似的經歷,有一個場面,可能需要我的身體有一定的裸露,對于演員來說,身體就是屬于電影的,在那個情境里,我就是黑娃,而不是段奕宏。為了露,為了噱頭而露,我是絕對不會去干的,而在《白鹿原》中,那樣的境遇那樣的人物關系中,裸露是自然貼切的,所以我會尊重故事,尊重表演,完成那樣一個角色的表達?!?/p>
段奕宏
做一個會思考的觀察者
對于塑造角色,段奕宏是圈里出名的“體驗派”。他會深入到這個角色所在的生活環境及生活方式。比如拍王小帥的《二弟》,他去體驗街頭混混的生活,拍《白鹿原》,就下地割麥子,演《烈日灼心》,就去廈門派出所和民警們一起出警。但是段奕宏卻并不會讓自己完全沉浸到角色中來,更多的時候,他說他在其中扮演的是觀察者。
“我沒經歷過的生活環境對我都是有陌生感的,我進入這種陌生感的時候,我是抱著工作和獲取的心態去的,我會排除一些我在表演中不可用的素材,把真正有用的留下來,如果全身心去進入到一個角色所在的環境,獲取的信息量太多,那也不是一件好事,而且作為一個外人、外行,在短時間內就融入一個完全不同的環境其實是不可能的,所以一定要保持好自己旁觀者的角色?!?/p>
雖然一直作為旁觀者對角色進行觀察,但段奕宏也有很多被感動的時候,比如在為《烈日灼心》的拍攝去體驗生活的時候,和民警一起看到民工討薪自殺、交通事故、民事糾紛等。“所謂靈感的東西,有的時候是可遇不可求的,不是說進入了一個陌生的環境幾天,就能迸發出靈感。所以我們需要學會觀察,觀察你的工作最需要的東西,然后進行攫取和思考。比如那些感動的瞬間,雖然令我在感性上有所震撼,但理性上來說,卻不一定是伊谷春這個角色所需要的。”段奕宏說。
能夠把情緒復雜的人物演得精準,但段奕宏卻不擔心難以從角色中抽離,“曾經我也會在一個角色中難以抽離,覺得這樣對人物塑造更有好處,但現在基本上不會了,就像我說的要學會觀察和思考一樣,學會了之后,這件事就不是太大的問題了?!?/p>
段奕宏
不安全,才有可能
2003 年,當時還未大火的段奕宏,和郝蕾一同出演的孟京輝的話劇《戀愛中的犀?!?,被無數的實驗話劇觀眾奉為經典,是《犀?!窔v代主演中,最為出彩的一對。相對于影視劇可以拍攝數條,選取效果最好的一條進行剪輯,可以NG 的表演方式來說,每一場話劇都是一鏡到底,沒有重來的機會。出身中戲,曾經在話劇舞臺上大放異彩,現在又被公認為銀幕中最會演戲的演員之一,段奕宏更喜歡哪種表演方式?是銀幕上展現的完美,還是舞臺上有可能出現的遺憾?
“完美和遺憾我都非常享受。就說話劇,這一場我演的挺棒的,臺詞沒有‘吃螺絲’,觀眾反應熱烈,節奏和卡的點都沒出錯,但這并不是一個話劇最高水準的要求,這只是在技術上能打一個高分。
但很多需要靈性,靈魂出竅的東西,并不是技術層面的東西,可能技術上稍微犯了點錯誤,但在情緒、靈感上有一個突破,那就不是遺憾,是完美。其實我有時候挺享受一場話劇演完之后那種整個人都迷迷糊糊的狀態,那是一種舒服感?!?/p>
未來會不會重返話劇舞臺,段奕宏坦然自己心里有憧憬也有點緊張,“其實我有一個自己特別想合作的話劇導演的名單,但是也有點緊張,最近幾年其實我也在《四世同堂》的話劇里有客串,這個角色的臺詞量可比《犀?!返臅r候要少很多了,但是每次在我登臺之前我都會很緊張。
臺詞雖然少了,但是因為是客串,磨合幾乎是沒有,這和演《犀?!返臅r候,完全在準備充分的狀態下才上臺是完全不同的。我非常尊重話劇舞臺,我希望站在臺上,就能把自己表現到更好。”
合作過先鋒話劇導演孟京輝、文藝片導演王小帥、把商業和藝術平衡得很好的導演曹保平、拍廣告片出身的年輕導演董越,段奕宏一直在不斷地主動挖掘自己身上的可能性,而在與每一位導演的合作中,段奕宏也是出了名的“軸”,對于故事和角色的鉆研異常認真,和導演在業務探討上有時也會發生爭執。但他其實也有自己的一點“私心”。
“我特別想遇到一個懂我的導演,比我自己還要懂我,我能放心的把我自己交給他,讓他來開發我,但目前不多(笑)。
所以我喜歡在合作之前先和導演多聊,我很喜歡聽到導演說我身上有什么不足,和不同導演的合作,總能找到各種新的靈感,然后挖掘自己的可能性。我們這個職業不需要安全區,突破安全區,是我們非常正常的狀態,只有不安全,才有可能。”
段奕宏
工作中的軸,與生活中的松
雖然在工作中是出了名的愛“較真”,但生活中的段奕宏卻不會把自己弄得那么緊繃繃。
他喜歡音樂,最近在聽坂本龍一為電影《末代皇帝》做的配樂。也會去看音樂劇,在國家大劇院看了《弄臣》,看了《玫瑰騎士》,在威尼斯看了《圖蘭朵》,在倫敦看了《悲慘世界》,在俄羅斯看了《羅密歐與朱麗葉》,每次出國,他都會搜索當地的音樂劇演出信息。
“我的緊繃只存在于工作中,生活中其實我是比較放松的人,這些松,有利于我在工作中的緊,人活著可別過得那么緊張。”
對于未來,段奕宏從來沒有想過不做演員了去干點別的,“從未思考,因為我現在就是個演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