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上海@新天地設計節”2021將于5月28日至6月14日期間在上海新天地免費向公眾盛大開放。在上海新天地20周年之際,本屆設計節將作為20周年慶典活動中的重要一站,于上海新天地全域向公眾展出20件極具時代符號的優秀裝置藝術作品。以“「新 · 生 · 活」”為主題,設計節還邀請到了8名新老策展人共同協作,用設計語言詮釋未來全新生活方式,開啟“Design Next 20”創意盛典,在設計領域持續詮釋“由新創造”。
過去的20年間,上海新天地持續不斷地以文化和社交創新賦能商業,從率先引進國際性文化IP活動創意打造城市公共空間,到成為中國創藝的孵化、交流及展示平臺,一直以來新天地希望構筑多元的創意生態社交系統,持續驅動商業創新及文化發展,引領可持續城市生活方式理念。
“設計上海@新天地設計節”2021主題海報
今年是上海新天地與設計上海合作的第5年。從2017年開始設計上海@新天地設計節已經向公眾陸續呈現了近100件裝置與作品。本屆設計節突破原有模式,啟用“老帶新”方式,四位新策展人苗注雨、汪昶行、閆震、張婕,將與策展人侯正光、孫信喜、陳敏娟、曹晶一起,聯合20位國內外出色的設計師和設計團隊,共同以「新 · 生 · 活」為主題,從“生活再生新“、“傳承再創新”和“可持續再循環”三個層面對于理想未來新生活作出創新詮釋。為了解答“生活再生新”,設計師們用設計語言對未來生活,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模式等在后疫情時代形成的「新 · 生 · 活」提出了自己的思考,用設計的力量為日常生活注入了全新活力。圍繞“傳承再創新”,設計師們積極挖掘包括“非遺”在內的傳統工藝的文化與藝術價值,借助科技、新材料、新制造方法等方式來重新讓傳統工藝煥發新生。而“可持續再循環”則在作品中傳達出可持續發展的環保理念。設計師們發掘并“活”用新型可持續設計材料,通過創“新”設計,探索當代設計大環境中推崇的再“生”。從實現作品的方式,到作品傳遞的訊息,都讓觀者更直接地與環保面對面。
設計上海@新天地設計節——裝置地圖
這20件飽含著設計師思考與創意的作品就在上海新天地全域的公共空間內,等待人們通過他們與設計師隔空對話,激發奇妙設計藝想的互動碰撞。在新天地廣場,《ELLE DECORATION家居廊》帶著觀者住進“無界之島”,用數字網絡打破時空藩籬,重塑人們對于未來之家的想象。UKER設計用一面“幻彩屏風”勾勒出疫情之年形成的人與人之間特殊的相處方式,墻里墻外,人與人之間既保持距離,又彼此相望。惟昔設計和SHOWLAB則將極具時代感的老物件一一解構并重新定義,以其形成的獨特“回響”與觀者建立交流。這些作品不僅充滿了創意與美感的藝術表達方式,也藏著后疫情時代設計者對新生活的解讀和思考。而對于個體在后疫情時代對自我的追尋,設計師們也有諸多想法。Bespoke攜手C&E在湖濱道聯合開辟出一條“阡陌”,日常的嘈雜在其中被隔絕,聚焦在個體之上的感官體驗被無限放大。Puzzle Lab的“數字景亭”就仿佛一個沉浸式萬花筒,隨著亭內的光影變幻,一切意義在色彩與光影逐漸消解,以期為觀者帶來片刻的出離與歡愉。
無界之島——《ELLE DECORATION家居廊》
幻彩屏風——UKER設計
回響——惟昔設計 & SHOWLAB
阡陌——Bespoke、C&E
進入新天地石庫門街區,一段從地表飄向美妙宇宙的意識旅程將要開啟,VAVE Studio和卡司通渴望和觀者一起孕育一個神秘的“氣泡宇宙”。 2-LA Design將目光轉向了制造生活物品的基本單元之一:纖維。用3D打印技術創造而成的“初新”不僅是循環纖維形體的放大,也代表著可持續再循環的理念。麓刻景觀設計事務所渴望將“瞬間”定格并放大,在它面前的每一次牽手、擁抱都會被交互設備捕捉,轉化為急促變化的燈光效果。IK Design將畫框放大,打造了一扇“記憶之門”。在這扇門內外,觀眾可以用當下的心情、直覺,去留下點痕跡。泡泡、纖維、畫框,這些生活中容易被忽略的平凡的元素被設計者們放大,呈現出別具一格的藝術效果。
記憶之門——IK Design
氣泡宇宙——VAVE Studio
匠鑄三維在新天地時尚I做了一個社會實驗,當人們在“數字環亭”內外或坐或站,或交談或獨處時,建筑與人類之間的關系盡數體現。LIN architecture在書法中尋求對空間概念探索的新突破,“國風椅“以互動座椅為載體,以書法為文化內核,通過研究文字在書法中的運筆走勢,將“上海”二字融合進了座椅中,呈現出一個獨具中國風的藝術形態與氣韻的公共媒介。如何為城市空間注入全新活力?設計師們的心中自有答案。當ennead把“翠飐”這方可再生農場搬進了城市里時,不僅讓食物變得觸手可及,同時也在都市環境中創造出了一個人與自然、人與人親密互動的綠色空間。該藝術裝置將在未來繼續巡展至瑞虹天地,與即將在今年揭幕的瑞虹天地太陽宮一同,向更多人傳達“可持續發展”的宏觀愿景,并呈現后疫情時代的公共空間與交流互動理念。作為國內少數能獲得LEED金級認證的綠色商業綜合體,瑞虹天地太陽宮旨在搭建“可持續發展”與都市商業間的生態橋梁,與此次裝置呈現的理念不謀而合。
翠飐——ennead
設計師們對時間的思考也從未停止。藝瓦建筑設計將抽象的時間具像化,“過隙亭”的20張紅色切片封存著2001年至2021年的時光。當觀者經過這個紅色的時間隧道時,對特定時間的獨家記憶將被喚醒。時間被具象化的另一個載體必然是年輪,查瀾文化對一棵枯木的剖面年輪進行光學采樣,將獲得的波形數據與樂器相連,用音樂實現了“一棵樹”的“新生”。致敬過去的同時,也要勇于面向未來。走進Kzeng Jiang 姜斌與Ran Zhuang 莊雁華打造的這座“宇宙瓷場”,和青花瓷紋樣的宇航員一起獲得獨自探索未知的勇氣,在榫卯結構的龍骨中感知巨龍騰飛的攀登精神。日清設計在新天地放下了“叁”只耳朵,一只耳朵朝向新天地石庫門街區傾聽過去;一只耳朵朝向新天地時尚I傾聽“現在”;另一只耳朵朝向遠處城市喧囂,傾聽著“未來”。
過隙亭——藝瓦建筑設計
宇宙瓷場——Kzeng Jiang 姜斌 & Ran Zhuang 莊雁華
叁——日清設計
中國傳統文化向來是設計師們情之所鐘的元素,「多少MoreLess」在新天地時尚I&II的天橋上種下了一片竹林,結合藝術家許赟的書法作品,讓觀者們在其中穿行時暫時遠離城市喧囂,體驗一回“竹林七賢”的悠然自得。八人集則結合了京劇與潮玩文化,以紙藝雕塑的形式將穆桂英和楊宗保請到了現代人群中,希望每一位年輕人都能“二十不惑”。現代文化與上海元素的結合則迸發出了不一樣的力量。在新天地時尚II,基準方中劉哥舒團隊把東方明珠和霓虹燈裝進了盒子里,重構觸感、視感和體驗感,邀請觀者們一起“打堆堆”(四川話,擠熱鬧)。布凱時尚將植物的自然之美糅合藝術的再生之美,呈現出“浪潮”和“上海之花”兩件花藝藝術作品,傳遞出奮發向上的精神。不同文化的交互與碰撞,讓作品煥發出了新的生命力。
竹林七賢——多少&吾齋
打堆堆——基準方中劉哥舒團隊
這場為期18天的“設計上海@新天地設計節”希望通過一系列互動裝置,用“創新”、“再生”和“活用”的理念重新定義美好設計,在后疫情時代帶給人們更多的幸福感和治愈力。自2001年起,上海新天地的誕生開啟了城市更新、文化傳承及可持續社區的創造之路,二十年間見證并引領了中國商業發展的蝶變及城市文化記憶的塑造。除了設計節,上海新天地更將以20周年為契機,以“由新創造CreatedinXTD”為主題,繼續開展貫穿全年的設計、時尚、藝術、建筑、社交等多個領域慶典活動,并持續積極推動本土創藝的新生力量。
「設計上海」展覽基本信息
2021年6月3 - 6日
上海世博展覽館(上海市浦東新區國展路109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