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dǎo)演呂克·貝松受父母影響,年少的夢想便是做一名潛水運動員,因此,這部電影帶著強烈的自傳色彩。他曾說,這部電影是他17歲潛水夢碎的補償,現(xiàn)實奪走他的深海,他用膠片造了一個更美的。當雅克最終松開纜繩沉向深海時,呂克·貝松留給我們的不僅是平靜的地中海陽光、深藍色的海水,還有一個永恒的疑問:人類是否真的屬于陸地?這個問題,或許只有那些真正與海洋交換過呼吸的人才能回答。
當沉船變成珊瑚 表盤開始生長苔蘚
BREITLING百年靈
超級海洋文化自動機械腕表36
表帶化作龍門 金魚銜著秒針躍遷
Glashütte ORIGINAL格拉蘇蒂原創(chuàng)
SeaQ Chronograph SeaQ計時腕表
氧氣瓶負責(zé)續(xù)命 歐米茄負責(zé)證明時間沒有白費
OMEGA歐米茄
海馬系列300米潛水表美洲杯版
潛水員的新發(fā)現(xiàn):一塊會走字的礁石
ZENITH真力時
DEFY巔峰系列Extreme Diver潛水腕表
水流撥動表針 替迷失的魚指北
SEA - GULL海鷗表
千米深潛潛水表
紅珊瑚托舉著時間 沛納海在深海加冕
PANERAI沛納海Submersible潛行系列
44毫米自動上鏈腕表(PAM01229)
苔蘚在表盤上殖民,時間開始進行光合作用
斯沃琪寶珀聯(lián)名款
Bioceramic Scuba Fifty Fathoms系列 碧波洋腕表
萬寶龍的深海 連時間都是渦流形的
MONTBLANC萬寶龍冰川系列
潛水無氧腕表冰晶藍特別款(38毫米款)
這塊表在泳池里泡出了深海PTSD
GIRARD-PERREGAUX芝柏表Legacy Editions
傳世新篇系列 Deep Diver腕表
我們長出了肺,卻忘不掉鰓的鄉(xiāng)愁
“第一次下水時,我穿的是水肺的潛水服,而且還穿反了,把拉鏈穿在了前面。”趙磊笑著回憶道。比起這個尋常的中文名,他還是更喜歡別人叫他“銅峽谷Enzo”——正是 《碧海藍天》中那個狂熱的潛水冠軍Enzo,但趙磊的版本多了幾分東方克制。他的潛水生涯始于一場“地下革命”:辭去工作考取教練證都不敢告訴父母,直到他們在報紙上發(fā)現(xiàn)兒子早已把愛好變成了事業(yè)。作為One意潛創(chuàng)始人兼自由潛水國家隊教練,他從面對蘇州海洋館16米深的池底沉船前瑟瑟發(fā)抖的新手,到培養(yǎng)出打破亞洲無蹼潛水紀錄(82米)的徒弟,可他卻用淡淡一句“一息一世界”就囊括了累月經(jīng)年。此刻,這位“銅峽谷Enzo”正站在潛水池邊指導(dǎo)訓(xùn)練,他的目光穿透水面,仿佛又看見那個反穿潛水服的自己,正笨拙而堅定地游向深藍。
趙磊(銅峽谷Enzo)|One意潛自由潛水創(chuàng)始人
Q&A:
Q:你還記得自己第一次下水那次嗎?
A:我是一名自由潛水員,我的第一次下水是在蘇州海洋館。當時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履薄冰。當我看到16米深的池底的沉船時,我不是興奮而是害怕,沒有縱身一躍潛入深藍的沖動,而是惶恐不安和手足無措。
Q:那時候的裝備靠譜嗎?有沒有差點被嚇退?
A:不太靠譜。我第一次穿的潛水服是水肺的潛水服,而且還穿反了,拉鏈穿在了前面。面鏡和呼吸管也是水肺的,腳蹼也是,又短又硬,還要穿著潛水靴才能穿。這些裝備用來自由潛水就像馬拉松跑者穿著大大的斗篷跑步一樣。當然最終對于潛水的熱愛還是戰(zhàn)勝了裝備的不適應(yīng)。
Q:你自己有沒有過那種“碧海藍天式”的經(jīng)典畫面?
A:在夏威夷被上百只野生海豚包圍算不算?
Q:水下拍照那么難,你手機里存著最滿意的一張潛水照是哪張?
A:那應(yīng)該是在塞班的鷂魚城和鷂魚共游。
Q:你羨慕巴瑤族這種海上民族嗎?一輩子都住在海上。
A:不太羨慕,我也喜歡陸地,喜歡高山。一輩子都住在海上和一輩子沒出過遠門一樣無趣。
Q:用一句話總結(jié):你跟時間的關(guān)系,尤其是水下時間。
A:一息一世界,一念一浮生。
這個回答特別有意思。有人問“那自由潛水員這個物種,未來會進化成極限運動狂魔,還是都市冥想大師?”客觀上,他們可能會卡在一個很妙的位置——一邊玩命,一邊禪定。
“玩命派”以歐洲為代表,追求深度競賽,選手們能把“packing”,即強行往肺里塞額外空氣,他們能練到暈厥;“禪定派”則流行于中日韓,更注重水下瑜伽、閉氣冥想,甚至衍生出“水下喝茶”這種玄學(xué)項目。畢竟都市人需要的不是征服海洋,而是花298元體驗半小時“假裝自己是珊瑚”的放空權(quán)。
看來,人類對深海的渴望未必與深度成正比——有時候,光是知道自己的身體能啟動“魚模式”,就足夠?qū)龟懙厣系?96了。
電影里,有人為海而生;現(xiàn)實中,有人為海而活。張翼第一次接觸大海,是被父親親手扔進去的——那時候才三四歲的他,撲騰著哭喊,卻在多年后成了與海洋共呼吸的人。自由潛水員、競技選手、泳池世錦賽中國首金得主,這些標簽背后,藏著一個把水下屏息當作冥想的“浪漫騎士”。
張翼|泳池世錦賽冠軍
Q&A:
Q:你還記得自己第一次下水那次嗎?
A:我接觸大海可太早了,從小在海邊長大,第一次應(yīng)該是被爸爸扔到海里的,還是三四歲的時候,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沒有特別清晰的記憶了,但據(jù)父親所說,是為了讓我學(xué)會游泳,當時我是直接嚇哭了,后來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nèi)都有點怕水。
Q:你覺得人類是不是骨子里就有點水生物的 DNA?
A:當然有!我們?nèi)祟愐彩遣溉閯游铮谀赣H肚子里從胚胎階段直到出生前都一直泡在羊水里,這難道不就是在潛水嗎?尤其水下分娩時,我們可以看到剛出生的嬰兒在水里不但不會被嗆到,還會自主的屏住呼吸,甚至自然的睜開眼睛,這難道還不能說明一切嗎?
Q:如果讓你把“水下時間”擬人化,它像一個什么樣的家伙?
A:像個與我共赴深海的密友吧剛?cè)胨畷r,它與我同步下潛,指尖碰著我的手腕,帶著 “再往前點” 的慫恿;中途化成貼背的影子,呼吸般的存在感壓著你,卻不說話,只在你晃神時用暗流推一把 “穩(wěn)住”;最后幾秒突然攥緊你的手,力道越來越沉,卻在你轉(zhuǎn)身上浮的瞬間松開,留一串氣泡在身后——像在說 “下次還陪你”。
Q:你在水下最喜歡的那個瞬間是什么?
A:最喜歡的瞬間莫過于今年上半年在埃及沙姆沙耶赫,和心愛的姑娘在紅海潛水,伴著夕陽相擁,在海面上看日落。
Q:手機里存著最滿意的一張潛水照是哪張?
A:與抹香鯨同游。
Q:你見過最巴瑤式的“潛水奇才”是誰?
A:我覺得應(yīng)該是 Alexey Molchanov,他的母親是最偉大的女性自由潛水員之一,他自己也保持著多項深度世界紀錄。
我們發(fā)明了潛水表,卻依然渴望自由的遨游
在自由潛水界,Alexey Molchanov的名字幾乎等同于“不可能”的反義詞——這位手握30多項世界紀錄的王者,血液里流淌著“潛水皇后”Natalia Molchanova的深海基因。像Molchanov這樣的頂尖選手,或許能靠天賦和訓(xùn)練征服深海,但對大多數(shù)潛水愛好者來說,一塊可靠的潛水表,才是探索蔚藍時最忠實的伙伴。說罷,張翼展示出了他下水的“戰(zhàn)友”歐米茄海馬系列300米潛水表,走時精準,防磁性能強,同時因外觀時尚也成了影視劇中的常客。如果你想入手人生中第一只潛水表,歐米茄的這款腕表絕對是一個靠譜的選擇。
聽他聊完表,不禁讓人陷入思考:當潛水表脫離品牌光環(huán)和設(shè)計噱頭,究竟什么樣的才配得上“專業(yè)”二字?我總結(jié)為“三線法則”。
第一,可靠性是底線。防水深度至少200米,配備單向旋轉(zhuǎn)表圈(防止誤操作導(dǎo)致誤判潛水時間),夜光涂層在黑暗環(huán)境下必須清晰持久。表冠要有旋入式設(shè)計,避免水壓滲入。
第二,功能性決定上限。專業(yè)潛水表通常會加入抗腐蝕材質(zhì)、防震結(jié)構(gòu),甚至深度計等實用功能。ISO 6425認證是行業(yè)標準,但真正的好表會超越標準——比如在極端水溫下依然走時精準。
第三,耐用性才是指標線。海水腐蝕、沙石摩擦、劇烈溫差……一塊合格的潛水表要經(jīng)得起真實環(huán)境的長期磨損,而不是僅活在品牌宣傳冊里。所以說,它未必是最貴的,但一定是最扛造的。
這些嚴苛的專業(yè)標準,其實藏著潛水表最初的使命。它誕生的理由很簡單:人類想從深海活著回來。1932年,歐米茄用雙層表殼的Marine表叩開了深海大門,證明機械表也能與水共存;1936年,沛納海為意大利皇家海軍研制的Radiomir,用夜光涂層和枕形表殼定義了軍用潛水表的原始形態(tài);1957年,百年靈Superocean的可旋轉(zhuǎn)外圈,讓潛水員第一次能直觀計算氧氣余量;而1965年海鷗推出中國首枚潛水表,這是中國制表業(yè)的一個重要里程碑。當這些機械齒輪還在深海堅守陣地時,誰也沒想到后來者會是一塊電子屏。有意思的是,當潛水電腦表開始接管專業(yè)領(lǐng)域后,機械潛水表反倒在都市里站穩(wěn)了腳跟:它們成了某種生活態(tài)度的宣言——未必關(guān)乎冒險,但一定關(guān)于選擇。這或許才是潛水表未被說明的價值:讓佩戴者保持對深藍的敬畏,無論他們最終是否走向那片海。
自由潛水:用最靜的呼吸,玩最野的深度
當潛水員下潛到30米,水壓會讓肺部劇烈收縮,體積變得只相當于一個橙子。這時身體會啟動一套精妙的生存機制:心率自動減慢到接近深度睡眠的狀態(tài),脾臟像應(yīng)急血庫一樣釋放出額外的紅細胞,同時四肢的血液會向心臟和大腦集中。這套與生俱來的保命機制,科學(xué)家稱之為“哺乳動物潛水反射”,本質(zhì)上是人類未被陸地生活磨滅的海洋本能。
想嘗試自由潛水?先記住三個關(guān)鍵數(shù)字:2分鐘、10米、1個脾臟。別緊張,這倒不是什么神秘代碼——2分鐘是新手閉氣的及格線;10米是建議的初始下潛深度,因為這個距離剛好夠你體會水壓,又不至于讓肺部變成葡萄干;至于脾臟,這個默默無聞的器官會在你下潛時突然變身“應(yīng)急血包”,多給你200毫升氧氣儲備。
而找教練可比找對象還重要哈。合格的教練會教你“法蘭佐耳壓平衡法”,而不是直接把你踹進深水區(qū)。國內(nèi)現(xiàn)在有超百家認證潛店,認準AIDA或SSI牌照。裝備建議從面鏡呼吸管三件套開始,別學(xué)網(wǎng)紅直接買碳纖維腳蹼,那玩意在泳池里比高跟鞋還難駕馭。最后忠告:永遠找個潛伴盯著你,畢竟人類再進化也還沒長出魚鰓——這項運動最硬核的裝備,其實是你的自制力。
我們學(xué)會了用腳行走,卻總在夢里劃動鰭的弧線
回到電影,雅克對大海的癡迷不是選擇,而是宿命般的吸引。當他最終松開纜繩沉入深海,這既非逃避,也非解脫,而是將生命徹底交還給最原始的本能。就像尼采所說的酒神精神,在絕對的放縱中抵達絕對的自由。對法國人而言,藍色就意味著自由:天空的藍屬于秩序,海洋的藍屬于冒險。
這或許回答了開篇的疑問——人類從來就不該被“屬于陸地或海洋”的命題困住。就像地中海永遠拍打著普羅旺斯的礁石,真正的自由從不是單向選擇。當我們既能帶著鰓的鄉(xiāng)愁在陸地行走,又能懷著肺的勇氣潛入深海,或許就觸摸到了生命最本真的狀態(tài):永遠在邊界漂浮,永遠在呼吸與屏息之間,做自己的擺渡人。
策劃=楊帆、攝影=張揚、助理=楊洺嘉、鳴謝:Haysea、Bestd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