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藝術家杰西·霍默·弗倫奇(Jessie Homer French)的藝術創作融合民間藝術的質樸特質與哲學深度,形成獨特的視覺語言。其風格深受中世紀藝術影響,特別是喬托(Giotto)壁畫中鮮明的色塊運用與平面化處理;同時吸收早期美國民間藝術的敘事傳統,體現在對強烈構圖與平面空間的大膽探索。自20世紀80年代起,野火成為其核心創作母題,既是對自然現象的真實再現,亦成為藝術家探討生命循環的視覺隱喻。
弗倫奇自學成才,繪畫靈感來源于對周圍環境的不斷觀察與剖析,揭示了藝術家對捕捉瞬間的嚴謹態度。樸實的用色和平靜的筆觸,看似天真又簡單的畫法卻蘊含著藝術家精心的設計,并與死亡、自然、鄉村生活之類的問題息息相關。
她的畫中,人性是脆弱大自然中的有害入侵物。然而,即使是描繪黑暗題材的作品,都有著一股莫名的生命力,強調藝術家苦樂參半的反田園式風格:創造力與破壞性共存。
《Above the clouds》2024年,布面油畫,40.6x101.6cm
《God's cafe》2024年,布面油畫,50.8x66cm
藝術家居住于加州圣羅莎山脈的沙漠高原地區,該區域氣候干旱、人煙稀少。當地植被以矮松林為主,間雜墨西哥刺木、杜松與山艾叢。該區域居民普遍居住分散且社交疏離,多數訪客需從棕櫚沙漠出發驅車前往。1996年,弗倫奇隨丈夫羅賓·弗倫奇(Robin French)(英國經紀人兼電影制片人)遷居此地,羅賓2021年去世后,弗倫奇獨居于此。
《The Berenice Pack》2024年,布面油畫,61x91.4cm
弗倫奇的藝術創作融合民俗元素與野外生活觀察,形成獨特視覺表達體系并持續探討死亡、自然與鄉村生活的交織關系。其作品通過描繪野火、墓地等意象,記錄人類活動對生態系統的復雜影響,呈現生存的脆弱性與破壞性。作品通過懷舊場景與超現實元素的并置,展現記憶存續與時空交疊的主題。策展人弗朗西斯科·博納米(Francesco Bonami)說,弗倫奇的畫“散發著無窮的樂觀主義光芒”,或許恰恰是因為她從未接受過藝術學校的專業教育,才使她顯得更加與眾不同,杰西·霍默·弗倫奇一生中大部分時間都保持低調的創作狀態。
《RHGPF》2024年,布面油畫,66x127cm
《The Texas Fires》2024年,布面油畫,76.2x101.6 cm
《After Burn and Jimson Weed》2023年,布面油畫,61x106.7cm
今年,弗倫奇在中國香港的首次個展“In Memoriam”展出了她在過去一年中創作的一系列作品,邀請我們一起關注那些被忽視的世界角落,擁抱其中的矛盾,并發現時間表面下潛藏的靜謐魔力。
Q&A:
作為自學成才的藝術家,你從《藝術家材料與技術手冊》( The Artist’s Handbook of Materials and Techniques)中汲取養分,卻未被傳統技法束縛。這種“無規則”是否讓你更自由地表達對生命的直覺?
杰西·霍默·弗倫奇:我并未感到創作自由,只是自覺學識淺薄。我始終在探索答案,這個過程就是工作本身,“自由表達”彌足珍貴。
你提到“時間是循環的”,這種觀念如何體現在你作品中那些被焚燒的約書亞樹與焦土中盛開的野花上?你是否認為毀滅本身是一種重生?結合《烈火燃盡,曼陀羅盛開》(After Burn and Jimson Weed )等作品。
杰西·霍默·弗倫奇:時間與宇宙本為一體——“毀滅”與“重生”是循環的組成部分。
在《高地溪流》( High Country Brookies)中,水面與水下世界的分割是否暗示了可見與不可見、短暫與永恒的辯證關系 ?
杰西·霍默·弗倫奇:在水與魚的畫作中,我被隱藏的奧秘吸引。是否存在永恒?或許只有宇宙本身。
你曾說“畫我的生活,我的物品”,但畫面常呈現夢境般的超現實感。記憶在你創作中是否經過“過濾”或“重構”?
杰西·霍默·弗倫奇:并非刻意為之。我“看見”的生命以畫面與幻象呈現——完整而統一。
你隱居沙漠、遠離互聯網的生活方式,是否為了保持對自然變化的敏銳感知?這種環境如何影響你對“人類角色”的思考?
杰西·霍默·弗倫奇:我鐘愛人跡罕至的原始荒野——離塵世越遠越好。
獨自創作是否成為一種對抗孤獨的儀式?飛釣與繪畫對你而言是否有相似的精神意義?
杰西·霍默·弗倫奇:懷念羅賓(我丈夫)在工作室的協助。是的,當投入創作(繪畫)或垂釣時,便進入了“無我之境”。
你拒絕象征主義強調“直白的敘事”但觀眾常從畫面中解讀出生態警示。你如何看待藝術家的意圖與觀眾解讀之間的鴻溝?
杰西·霍默·弗倫奇:我的畫作意象承載象征意義。主至少我如此感受,但愿不過于刻意。
80歲后突然獲得國際聲譽(如威尼斯雙年展、高線公園廣告牌),你曾表示““成功不會改變我”。這種淡然是否源于對藝術純粹性的堅持?晚年的關注是否讓你重新審視早期作品的意義?
杰西·霍默·弗倫奇:未曾刻意。“堅持終勝”。
你的作品根植于美國西部景觀,卻在全球城市引發共鳴。你認為地域性敘事如何突破地理邊界成為人類共同的情感語言?
杰西·霍默·弗倫奇:欣慰中國香港和米蘭的人們喜愛我的作品——無論出于何種緣由。
如果未來某天你停止創作,希望哪幅作品成為你與世界的最終對話?
杰西·霍默·弗倫奇:我這雙手快要握不住畫筆了,為期不遠。畢竟85歲了,唯一困擾是那些永遠停留在進行時的畫作,盡管鐘愛墓地主題,卻不在意墓志銘。
出品人:邢麗 / 監制:周櫻 / 內容策劃:孫潔 / 撰文:Jessie / 圖片來源:藝術家和MDC畫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