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韜 & Cici:將彼此托舉得更高

2020 年,在《這就是街舞 3》的節目上,楊文韜和 Cici 的一舞《囍》不僅成功破圈,甚至成為登上微博熱搜的佳作,也成為那一季節目的經典作品之一。

楊文韜 & Cici:將彼此托舉得更高

楊文韜 & Cici

2020 年,在《這就是街舞 3》的節目上,楊文韜和 Cici 的一舞《囍》不僅成功破圈,甚至成為登上微博熱搜的佳作,也成為那一季節目的經典作品之一。這對被譽為街舞界“神仙眷侶”的組合,用他們獨特的敘事性舞蹈讓更多人認識到,街舞不僅可以展現酷炫的動作,還能承載深刻的情感與故事。

楊文韜和 Cici 二人在性格上有很大的差異,在這次拍攝中我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楊文韜思維很快,能量很足,而 Cici 則沉穩平和。但也正是如此,楊文韜的激情與堅持,像火一樣燃燒著,激勵著 Cici 不斷突破自我;而 Cici的冷靜與深思,則像水一樣滋養著楊文韜的創作和生活。

此次,我們讓兩個人互相提問,聊一聊他們之間的故事和他們與街舞間的故事。

楊文韜 & Cici:將彼此托舉得更高

Cici

Q&A:

楊文濤:我們第一次見面時你對我的初印象是?

Cici:當時你還在做金融,所以打扮得很成熟,我當時覺得你看起來很老成。

楊文濤:你覺得我在舞蹈中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

Cici:很陽光,永遠有用不完的能量,對街舞有著 100% 的熱愛。

楊文濤:有哪些瞬間讓你覺得,我們是很契合的?

Cici:平時我們對音樂都有自己的偏好,但是在給舞蹈選曲的時候就會很默契。而且在排練《囍》這個作品的時候,當時周圍的人都不是很看好,但我們兩個都很堅持地要去完成它,我覺得也很默契。

楊文濤:你認為我對你最大的影響是什么?舞蹈上或者是生活中?

Cici:讓我在跳舞這件事上更有方向感。如果我一個人的話,估計也會一直堅持跳舞,但大概率會比較迷茫。而且在跳舞上,你給了我很多鼓勵,能看到我身上那些我自己沒有意識到的優點。比如說,在我想“我是不是該這么跳”的時候,你就會和我說,“你想咋跳你就咋跳,不要為了某個東西去刻意改變,聽到音樂以后,用最自然、最舒服的方式去跳,就會有最好的呈現。”

楊文濤:我們一起練舞的時候,有沒有曾經哪一瞬間讓你特別動容?

Cici:就像你剛剛說的,熬夜、吃苦、收獲榮譽,這些時刻都是我們一起去經歷的。像很多情侶都是有各自的工作,休息的時候才能在一起,但我們倆相比起來多了很多一起相處的時光。

楊文濤:如果你可以為任意一部電影編舞,你會選哪部?

Cici:《臥虎藏龍》。

楊文韜 & Cici:將彼此托舉得更高

楊文韜

楊文濤:你覺得通過跳街舞,你學到了哪些東西?

Cici:學到了不要太在意別人說什么,你要關注自己想要做什么,堅持下去就一定會有好的收獲。我覺得我是一個韌性挺強的人,無論別人對我的評價如何,我都不會輕易去放棄。而且我一直覺得堅持很重要,因為一直以來我們在技術方面都不是最頂尖的,身邊曾經有很多優秀的舞者,是我們曾經想超越的目標,讓人覺得他們的未來一定很光明,但有些人卻在某個時刻突然停下來了,甚至放棄了跳舞,轉行去做別的事。這種情況挺常見的,就會感覺很可惜。

楊文濤:最早學習古典舞的經歷,對你的性格塑造有哪些影響?

Cici:我大概 12 歲才開始學跳舞,相對來說算是比較晚的。當時是我媽媽覺得我是跳舞的苗子,就決定送我去學舞蹈。那時候身體上的辛苦比學街舞更大,喜歡是放在辛苦之后的。甚至根本沒時間、沒心力去想你喜不喜歡這個事兒,只是想把跳舞這個事兒完成好。我媽一直和我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也是因為有這段經歷吧,后來去跳我感興趣的街舞的時候,就覺得輕松多了。

楊文濤:有過被舞蹈治愈的時刻嗎?

Cici:有啊,很多特別小的瞬間讓我覺得舞蹈很治愈。舉個例子,Bboy Cloud 的 作 品,他會把生活里一些特別小、特別容易被忽略的細節放到他的舞蹈里,然后放大表現出來。你就會覺得,哇,連這種細節都可以用舞蹈來表達出來!我會很被觸動。

楊文濤:你在舞蹈領域還有哪些未實現的夢想或目標?

Cici:我們之后要做的舞劇《囍》,現階段很想把這個做好,對我們來說也會是一個全新的嘗試。

楊文韜 & Cici:將彼此托舉得更高

楊文韜

Cici:在我們的合作中,你覺得我是怎么影響你的舞蹈創作或舞臺表現的?

楊文濤我性子比較急,像火,節奏很快,而你更像水,平和、從容。創作時,我的作品常常顯得緊湊,留白和空間感可能不足,你的風格卻能讓作品在思想層次上更加豐富。

Cici:你覺得我們之間最有默契的一次表演是哪一次?

楊文濤最有默契的表演就是在《這就是街舞 3》中表演《囍》的那一次,那場表演兩個人都發揮到了 200%。直到現在,我覺得還沒有哪一部作品能夠超越那次的專注度和呈現出來的爆發力。

Cici:我們一起練舞的時候,曾經有沒有哪一瞬間讓你特別動容?

楊文濤參加《街舞4》排練舞蹈《水與火》那次。我記得當時大家都很緊張,壓力也很大,有一次排練結束后,我們坐在排練房里,大家都太累了,誰也沒勁兒說話,但當我抬頭看到你坐在對面的時候,那一刻我覺得特別幸福,覺得很辛苦的時候,還能有一個人陪在我的身邊。

楊文韜 & Cici:將彼此托舉得更高

Cici

Cici:我在舞蹈以外的領域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

楊文濤擁有田園詩人般的生活態度。我屬于那種一定要同時做 10 個項目的人,哪怕不睡覺也要推進所有事情,可能我基因里缺少了那種對“生活”的感知,不做點事,我會覺得渾身難受。我曾經甚至以為自己完全不需要“生活”這一部分,就覺得一直往上跳就好了,但認識了你以后我意識到,要適當的“蹲一蹲”,才可以跳得更高。我記得疫情期間,有一次我工作結束,走到陽臺,一抬頭看到你在草地上逗狗,陽光正好灑在你們身上,我覺得那一瞬間特別美好。所以現在我們每周有固定一天用來休息放松,去喝喝咖啡,遛遛狗,就很舒適。

Cici:街舞吸引你的點從開始到現在有變化嗎?

楊文濤有很大的變化,最開始是為了讓自己開心,但現在是希望其他人能夠在看過我的舞蹈后有所收獲,比如快樂、感動或者沖擊,這種反饋也能夠反過來讓我感到滿足和開心。雖然這樣說聽起來有點矯情,但確實是這樣。

Cici:有哪些事情或者來自外界的反饋,讓你意識到自己一直用舞蹈來“表達”、去“發聲”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楊文濤我們之前創作過一個雙人舞作品《導盲犬》,這個作品受到了很多關注,還因此受邀到湖南衛視去表演,通過這個作品我意識到,只要認真表達,自己的作品就能被更多人看到,自己想通過傳遞的想法也能被更多人關注到。

后來,我們又創作了《時間都去哪兒了》,這個作品講述了一個從孩子蹣跚學步到母親陪伴他成長,再到孩子長大、母親逐漸老去的過程。當時跳完以后,大家也都很受觸動。

其實在民族舞、現代舞中,這種敘事表達早已司空見慣,在街舞的領域,這種方式還比較少見,因為街舞更多注重炫酷的動作,追求“炸場”。我們之所以堅持創作這種帶有敘事性的舞蹈,一方面是因為你本來就有民族舞和古典舞的背景,在表達情感方面經驗豐富;另一方面,我也覺得這種方式是可行的,于是我們一直在嘗試和實踐。

Cici:你覺得自己的舞蹈風格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

楊文濤其實是比較曲折的,我開始學街舞的時候沒有什么正規的舞蹈工作室,我是靠自學起步的,后來到了上海讀大學,才有機會進入當時僅有的兩家機構去系統學習。

最開始跳 Locking,然后慢慢地就喜歡自己編舞。但當時幾乎沒人做 Locking 的編舞。那個時候, 大多數人都認為Locking 就是用來 battle 的,需要專注于技術和比賽。整體氛圍都在強調打比賽、拿冠軍,只有這樣才能有機會開workshop,才算是在街舞圈站穩腳跟。但我內心一直不認可這種邏輯,我覺得,舞蹈不應該僅僅是比賽的工具,只是當時沒有更多的渠道去嘗試不同的表達方式。

比起很多舞者專攻一個舞種,我是只要它在舞臺上呈現得好看,不管是哪個類型,我都愿意嘗試。我也受到了很多國外融合性舞種的影響,看了不少節目和作品,逐漸形成了一些獨特的編舞思維。后來參加《舞林爭霸》,讓我接觸到了更多非街舞領域的頂尖舞者,這些經歷對我的風格形成產生了很大的幫助。

在我的概念里,街舞可以融入各種元素。只要動作帥,能夠符合我想表達的意境,不管素材來源于哪里,我都會把它融入自己的風格中。后來我開始嘗試將現代舞、民族舞等風格融合進街舞。比如在編排中加入雙人托舉等動作,但這些嘗試也引來了質疑。有人會說:“這又不是街舞,你為什么要加這些東西?”或者“你選的歌沒有鼓點,為什么要跳這種沒有大節奏的東西?”但那時候我比較自我,完全不在意這些聲音。我的態度就是:“不管,愛咋咋地。”

對于融合,我一直認為中國的傳統文化是非常優秀的。街舞在自由表達和音樂的流行程度上確實有獨特的優勢,但從文化底蘊、身形美感和整體表達來看,中國的傳統舞蹈依然是頂尖的。我覺得,把這二者結合起來,是中國舞者可以嘗試的方向。通過這樣的融合,我們可以打造出屬于自己的風格和標簽。

編輯=劉海倫、攝影=張皓宸ShakingX、撰文=李佳祺、造型=VERLY、化妝=NAN、發型=Xuu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