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共境”、無界傳播,藝術家高孝午新作長城公益云首發

2020年12月20日,著名藝術家高孝午2020《共境》全新系列作品在世界文化遺產長城進行公益云首發。本次發布從《共境》系列十余件作品中選擇了三件:龜、鶴、鴿子,打破既往雕塑藝術作品有限復制規則,以增強現實(AR)技術數字化無限復制傳播的方式邀約全球同時、無界體驗和傳播,闡釋和傳遞“自然”、“共生”、“和平”、“共境”等理念和愿景。

全球“共境”、無界傳播,藝術家高孝午新作長城公益云首發 

2020年12月20日,著名藝術家高孝午2020《共境》全新系列作品在世界文化遺產長城進行公益云首發。本次發布從《共境》系列十余件作品中選擇了三件:龜、鶴、鴿子,打破既往雕塑藝術作品有限復制規則,以增強現實(AR)技術數字化無限復制傳播的方式邀約全球同時、無界體驗和傳播,闡釋和傳遞“自然”、“共生”、“和平”、“共境”等理念和愿景。

全球“共境”、無界傳播,藝術家高孝午新作長城公益云首發 

全球“共境”、無界傳播,藝術家高孝午新作長城公益云首發 

新作發布第一環節,藝術家高孝午首先在司馬臺長城腳下的發布廳同嘉賓和媒體分享了自己“凡人藝術”理念下《共境》系列的創作過程和AR輔助實踐。高孝午解讀:《共境》意為共有、共生之境;其主題涵蓋了藝術家想要傳達的人與人、人與自然的共生、共享、共通、共融,而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數字化觀賞藝術作品的方式同時傳達出一種共時性,作品不存在于現實的空間中,卻可以跨越地域、國界、文化、種族,任何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只要連接網絡即可實時進行觀賞體驗。對藝術家來說是其藝術作品展示首次實現全球范圍的共時、共賞,無界傳播,希望借此可以進一步發揮藝術作用于社會的最大有效性。

隨后,著名國際策展人、藝評人陸蓉之教授,策展人、藝評人段少鋒先生,資深媒體人、雅昌藝術網頻道主編裴剛先生,蘇富比藝術學院大中華區首席代表趙能女士分別從各自角度對高孝午的藝術創作、《共境》AR發布、藝術的可能性做了闡釋。

全球“共境”、無界傳播,藝術家高孝午新作長城公益云首發 

著名國際策展人、藝評人-陸蓉之

作為高孝午藝術生涯的“伯樂”和見證者,陸蓉之認為:《共境》是高孝午在2020年重啟以后推出的創作新理念和新模式,寓意為“共有、共生之境”,以互動的模式,喚醒人類內心對和平的共通渴望。高孝午以虛實相輔的手法,將手機、線上短視頻等各種平臺作為展陳的渠道,在萬物相連的5G通訊年代,開創傳播藝術創作的新天地,使得高孝午的虛擬作品,得以進入千家萬戶,并且可以時時互動,由觀者進行藝術元素的挪用于自己的再創作。

高孝午的藝術真正的魅力,不只是他的作品形式而已,他是當代藝術家里面最懂得邀約大眾參與的創作者,他為眾人而藝術的樸實精神,就是他創作價值的最高體現。本次《共境》新系列作品是高孝午在《再生》系列的基礎上的升級版,他想從鴿子、龜、鶴的寓意中“喚醒最初的自然”達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從探索生命的再生,進而思考生命與生命之間的本質關系,在動態的語境中重新賦予了生物“共生”的含義。本次《共境》系列三件作品在長城的AR發布,具有獨特的文化意義。同時,高孝午為眾人而藝術的實踐和其藝術創作被全球多元人群的廣泛、持續喜愛是“國潮”藝術家的典型代表。所謂“國潮”是它有中國文化的底蘊,它有中國文化的精神,它有中國文化的話語權。所以我們不但見證一種跨科技的雕塑的誕生,我們也在這里見證到一個“國潮”藝術家站在長城上,讓我們一起前進!

全球“共境”、無界傳播,藝術家高孝午新作長城公益云首發 

策展人、藝評人-段少鋒

在策展人、藝評人段少鋒看來:作品名為《共境》揭示出今天全球一體化的進程中人類命運和遭遇的一體化,尤其這系列作品誕生于2020年,在疫情肆虐的2020年,使得“共境”這個詞具備了當代的時代特點,疫情所影射的現實世界的問題諸如全球化的危機,人類所面對的生態危機,這種反思都體現在了高孝午先生這系列作品中,可以這樣說,正是對于2020現實的思考和長久以來對于人類命運的危機感和敏感促使藝術家創作了這系列名為“共境”的作品。全球共境是一個必然趨勢,與以往“天涯共此時”相比,共境成為了全方位的共同體概念所引申的結果,正是因為全球化進程以及科技進步使得共境成為可能,而疫情所影射的危機則加強了這種共同體的共境體驗,在今天后疫情時代,當我們回看2020,疫情一方面制造了隔閡,同時又讓人們意識到全球一體化的必然性,在這樣的共境語境中沒有人可以孤立于世界之外,既然共境是必然的,那么我們只能加強全球協作來共同克服危機,因此《共境》所表現出的是一個應對現實危機積極的態度,這種積極恰恰是建立在對于現實的反思基礎上的。

《共境》所包含的關系是多重的,傳統和當下,全球和個體,現實和虛擬,反思和行動,數據和物質,這些多重關系使得這件作品具備了多重可能。高孝午2020新作中所呈現的個人思考恰恰就是2020必然作為集體記憶的一種參照,而正是因為《共境》誕生于此時,在全球共同面對危機的年代,這件作品具備了現實意義。選在長城這一在他認為中國第一的文化地標進行《共境》AR發布,是探討傳統和當下等關系的理想場域。

全球“共境”、無界傳播,藝術家高孝午新作長城公益云首發 

資深媒體人 雅昌藝術網頻道主編 裴剛

資深媒體人,雅昌藝術網頻道主編裴剛,從長期關注高孝午藝術創作的觀察中表示:此次高孝午在2020年這個特殊的節點提出“共境”,并且作品也突破了與公眾之間的物理空間的隔閡,隨時可以互動,作品語言也更傾向于精神性的表達,或者稱之為某種靈性的提升。他的早期作品介入現實,表達消費時代人們的焦慮,以及裹挾在消費狂歡中的軟暴力。《出入》中的禪者仿佛是藝術家從種種束縛中解放出來,所呈現的自在之態。之后的《再生》系列的作品也是一次創作上的“再生”,從對人的現實問題的介入轉向了所有生命存在狀態的關注,此次《共境》系列作品以數字化的呈現方式,也是個人作品與公共互動、傳播方式的突破。

全球“共境”、無界傳播,藝術家高孝午新作長城公益云首發 

蘇富比藝術學院大中華區首席代表趙能

蘇富比藝術學院大中華區首席代表趙能,以自己《共境》AR的親身體驗,認為它充分體現了藝術、科技的最新結合。前一天在她家桌子上飛過的天仙子發布會當日會飛上司馬臺長城。未來藝術作品尤其是雕塑在不同環境中將有更多想象的可能。2020年是一個特殊的年份,它會促使大家去革新去創造,然后開啟一個新的藝術、科技、人文、生活共同的一個新的大融合的年代。

未到發布現場,前期已做了解的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張子康認為:高孝午的創作打破了材料和時空的物理局限,在作品與空間,空間與時間,作品與觀者間構建起超越表象形而上的連接與溝通。藝術家以當代的藝術語言,無固有形態卻頗具生命動態的材質,向觀者傳達出無所指卻皆具象的世間萬物,似乎象征著現實生活中一切和合事物的無常。亦如同大千世界中的百態,無自性卻又在每個個體的心思腦海獨具萬象。藝術家打破了固有的定義概念,將自己的思想延展進作品,頗具張力地表達出一種沉靜入定,絢綺欣然的深刻佛教哲理,呼喚起觀者胸懷他者的美好體驗。

身在福建的文化學者洪順章從儒釋道的角度來看《共境》:同體大悲,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此圓融無礙的佛教思想,乃宇宙之共境;道家的無為、齊物思想,天人合一,物我兩忘,乃自然之共境;儒家的仁愛思想,尋求是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乃道德之共境。東方美學具有和諧、中道、包容的特質,是天生自帶溫度的美學。高孝午雕塑,秉持凡人藝術理念,溫而厲,和而不同。

在高孝午工作室《共境》AR項目負責人張菁菁做項目介紹和技術使用講解后,進入發布的第二環節,即集體登上司馬臺長城,在世界文化遺產這一場域進行《共境》AR體驗。

全球“共境”、無界傳播,藝術家高孝午新作長城公益云首發 

高孝午工作室 《共境》AR項目負責人張菁菁做項目介紹和技術講解

據介紹,高孝午《共境》AR體驗的游歷除了全球的計劃外,在國內的各大城市同樣會設置線下互動點,未來在各大城市的地標性公共場所同樣設立共境系列的AR體驗點,增加AR虛擬展覽的地域互動性。

全球“共境”、無界傳播,藝術家高孝午新作長城公益云首發《共境》-和平使者全球“共境”、無界傳播,藝術家高孝午新作長城公益云首發《共境》-慢先生全球“共境”、無界傳播,藝術家高孝午新作長城公益云首發《共境》-天仙子

高孝午作為中國最早也最重要的探索藝術在公共空間諸種可能性的藝術家之一,

在二十余年的藝術歷程里,始終以持續不斷地創作和實踐探索雕塑藝術與公共空間的互動關系,以及互動性。此次以增強現實技術首先發布的三件《共境》系列作品是藝術家探索作品的公共性與互動性的全新嘗試。

全球“共境”、無界傳播,藝術家高孝午新作長城公益云首發 

高孝午《共境-慢先生》—司馬臺長城

本次《共境》作品AR發布,通過微信小程序、web網址、手機應用APP,三種載體來滿足不同的手機系統以及全球不同的使用習慣,如果使用者無法使用微信或者不愿下載APP,掃描鏈接web端的二維碼用瀏覽器打開即可體驗,當然使用者也可以選擇下載手機應用享受更加穩定的體驗效果。

全球“共境”、無界傳播,藝術家高孝午新作長城公益云首發 

高孝午《共境-慢先生》—司馬臺長城

全球“共境”、無界傳播,藝術家高孝午新作長城公益云首發 

高孝午《共境-和平使者》—司馬臺長城

全球“共境”、無界傳播,藝術家高孝午新作長城公益云首發 

高孝午《共境-天仙子》—司馬臺長城

《共境》系列作品是在藝術家高孝午《再生》系列的基礎上,從想要“喚醒最初的自然”,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從探索生命的再生,到思考生命與生命之間的本質關系,在作品中既有代表中國傳統文化意象的龜、鶴,也有象征人類共識的和平鴿,但在“共境”的語境中更加重新賦予了他們共生的含義,龜與水相融,無形化作有形,水草成為鶴的羽翼,橄欖枝化作鴿子的翅膀,借助自然生物的融合共生來表達人與自然間的多重關系,也希望在疫情的今天帶給全球化發展新的思考。

本次在記錄和反映人與自然關系的世界文化遺產長城舉行的“共境”作品AR公益發布,藝術家高孝午借助具有東方意向的動物來思考人與地球自然間的關系,來傳達世界天地和諧共生的理想,藝術無國界!與此同時,12月20日也恰為國際人類團結日。高孝午在發布當日感言:2020年是太特殊的一年,在我們的共同處境下,我用藝術的方式呼喚自然、共生、和平、共境,呼喚人們重新思考和面對自身生命與世界的關系!呼喚人類找回和燃起內心的大愛,呼喚共同擁抱未來!

全球“共境”、無界傳播,藝術家高孝午新作長城公益云首發 

 高孝午與《共境-和平使者》—司馬臺長城全球“共境”、無界傳播,藝術家高孝午新作長城公益云首發

高孝午《共境-慢先生》—司馬臺長城

                 

全球“共境”、無界傳播,藝術家高孝午新作長城公益云首發 

高孝午《共境-慢先生》—司馬臺長城

全球“共境”、無界傳播,藝術家高孝午新作長城公益云首發 

高孝午《共境》新作AR發布-藝術家高孝午與嘉賓在司馬臺長城合影

《共境》作品展示介紹:

本次高孝午《共境》新作展示,采用AR增強現實技術,觀眾用手機掃描二維碼進入web網址端或微信小程序、下載APP的方式均可體驗,點選自己喜歡的雕塑作品,進行放大、縮小、旋轉,與現實場景進行融合并拍照(或視頻)互動。三件雕塑作品分別設置了靜態與動畫兩種展示體驗,只要連接網絡,在全世界的任何角落均可支持98%以上的手機機型進行操作。

全球“共境”、無界傳播,藝術家高孝午新作長城公益云首發 

網頁端  

web AR

掃描二維碼進入頁面

1. 點擊右上角使用“瀏覽器”打開

2. 點選雕塑作品,將攝像頭對準地面直到作品從半透明至完全顯示

可進行放大、縮小、旋轉,與現實場景進行融合并拍照(或視頻)互動; 只要連接網絡,在全世界的任何角落均可支持98%以上的手機機型進行操作互動。

全球“共境”、無界傳播,藝術家高孝午新作長城公益云首發 

微信小程序   

Mini program AR

·掃碼直接體驗,無需使用瀏覽器再次打開,或微信搜索“高孝午”即可進入小程序;

·因微信不?持slam,能實現的AR功能?較簡單,AR內容貼屏為主。

全球“共境”、無界傳播,藝術家高孝午新作長城公益云首發全球“共境”、無界傳播,藝術家高孝午新作長城公益云首發全球“共境”、無界傳播,藝術家高孝午新作長城公益云首發 

第一步                                    第二步

全球“共境”、無界傳播,藝術家高孝午新作長城公益云首發 

應用程序

 App AR

“高孝午藝術AR” App即將上線

屆時App Store等各大應用商店即可搜索下載

全球“共境”、無界傳播,藝術家高孝午新作長城公益云首發 

攝影:張菁菁

高孝午

高孝午一直秉持”當下即是”的觀點,在藝術上實踐”凡人藝術”。其作品多以輕松幽默, 溫和無戾氣的方式,透露隱喻的、非極端的理性思考,表達對社會的關注、批判和反思。早期代表作有《標準時代》、《城市夢想》、《我們這一代》、《軟暴力》、《出入》等系列,近期作品《再生》等系列,著眼“日常”現象,以平等心邀約大眾,“用再生喚醒最初的自然”,“用共境呼喚和平”,善巧于心、方便于人,力圖發揮藝術作用于社會的最大有效性。

作品曾入選第九屆全國美術作品展(1999),曾獲得胡潤當代藝術特別貢獻獎(2014)、新加坡首屆國際華人文化周文化與藝術大使(2016)、《羅博報告》2017年度藝術家、《時尚家居》2019年度人物等。

高孝午的作品被眾多國內外藝術機構、公共空間和私人收藏。如紐約MOMA、澳洲白兔藝術基金會、俄羅斯葉卡捷琳娜文化基金會;騰訊集團、凱德置地、北京僑福芳草地、上海K11、新加坡樟宜機場、新加坡星展銀行、上海香港廣場等;美國高盛投資銀行總裁、美國普華永道集團總裁、劉嘉玲、楊瀾、張叔平、瑞士前駐華大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