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海瑟薇
從紐約到世界
我們相識于 2000 年代初。當時我還是紐約大學的一名學子,而她剛剛憑借 2001 年《公主日記》中 Mia Thermopolis 一角嶄露頭角,這個在布魯克林出生、新澤西長大的女孩那時候還只是個初出茅廬的 17 歲女演員。我們第一次見面的情景,我至今仍歷歷在目,那是在 2002 年冬天的一個午后,寒風凜冽,我們和共同的朋友在紐約美世酒店外一起吃早午餐。“叫我 Annie 就好。”她語調歡快地說道,隨手將她那一頭濃密的深褐色長發攏到一邊,露出了如陽光般溫暖而燦爛的笑容。
安妮·海瑟薇
現在,41 歲的 Annie 已經參演了 50 多部作品,既有小成本的獨立影片,也有大銀幕的鴻篇巨制。她已經獲得過各大表演獎項的青睞,并憑借 2012 年《悲慘世界》中的出色表現榮膺奧斯卡獎座,甚至還主持了 2011 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雖然用她自己的話來說,主持得很“糟糕”。她在 29 歲時嫁給了 Adam Shulman。婚禮上,她身著好友 Valentino 精心設計的禮服。時光荏苒,這對夫婦如今已育有兩個可愛的兒子。但歲月似乎并未在 Annie 身上留下太多痕跡,她看起來依舊容光煥發。作為范思哲、寶格麗和資生堂的品牌大使,她已然成為時尚界的寵兒,從紐約到米蘭的時裝周,前排總少不了她的身影,她就像一位備受矚目的時尚編輯。
安妮·海瑟薇
我們在廚房的桌子旁坐下來,打開了錄音機,隨后 Annie 開始娓娓道來,回顧了過去二十年間的種種變遷。當年興致勃勃地到市中心網紅店吃早午餐的兩個少女已經蛻變為兩位母親,此刻正坐在市區的高檔公寓里,討論著這個時間點喝含咖啡因的茶是否有點太晚。經過一番斟酌,我們決定喝不含咖啡因的韓國 Moon Walk 茶(譯注:一種梨香后發酵茶)。然而,無論時光如何流轉,有一個話題始終讓我們津津樂道,那便是時尚。
安妮·海瑟薇
“我認為我只是時尚界的過客”
和眾多時尚界人士一樣,Annie 對 John Galliano 為 Maison Margiela 所打造的史詩般撼人心魄的高級定制系列也傾心不已。該系列于今年 1 月在巴黎盛大首秀,其中包括了 Annie 在本期 V 雜志封面上所演繹的造型。“這場時裝秀實在令人嘆為觀止。我特別被其中的皮革元素所吸引,皮革竟然能呈現出瓷器般的細膩質感,工藝之精湛令人贊嘆。整場時裝秀展現了超凡的制作水平,舞者和模特的結合,每一個動作都美妙絕倫,還有那把別致的破傘!”談及與 V 雜志創始人兼創意總監 Stephen Gan 共同構思此次拍攝時,她分享說:“我提到了我很喜歡男裝,還有男性/女性視覺語言。我們的拍攝便由此展開。”
安妮·海瑟薇
當談論起時尚,我們似乎有說不完的話題——“妝容相當出彩”,拍攝效果“極具時尚感”——然而,令人驚訝的是,Annie 并不認為自己算是時尚界人士。“我真的不這樣認為,”她堅持道,“我更覺得自己像是時尚圈的一個過客。”
這番話不禁讓我想起了《穿普拉達的女王》中的 Emily Blunt。我輕啜一口茶,用不解的眼神看著她。
安妮·海瑟薇
“我覺得這對那些接受過專業時裝學習,全身心投入時尚事業,或者是穿梭于不同城市,深入參與到時尚行業各個環節的人來說,把一個僅僅受邀請參加過一場秀或一場派對的人稱為時尚人士,無疑是對他們的一種褻瀆和不尊重。我認為要成為一名真正的時尚人士需要付出巨大的耐力和努力。對于我來說,能成為這個行業的過客已經倍感榮幸。雖然我也對時尚領域做過一些研究,但也只是略知皮毛。我熟悉時尚的歷史,熱愛時尚攝影的魅力,并且一直以來,那些真正把生活奉獻給時尚的人士都對我十分友善,慷慨地接納我。然而,我首先是一名演員。”
安妮·海瑟薇
從演員到制片人:改變好萊塢的傳統面貌
確實,演員才是她的正職工作。今年 5 月,她在電影《對你的想象》中飾演了 Solène Marchand 這一角色。影片講述了一位單親媽媽在科切拉音樂節上與當紅歌星 Harry Styles 邂逅并墜入愛河的故事。只不過電影里的歌手并非 Harry Styles 本人,拍攝地點也并非科切拉音樂節現場。“Notchella!”她調侃道。(這部電影中那些看似發生在加州或歐洲巡回演出場館的場景,實際上都是在佐治亞州拍攝的。)影片中,她所飾演的單親媽媽帶著女兒參加科切拉音樂節,意外邂逅了當紅男孩樂隊 August Moon 的主唱 Hayes Campbell,并展開了一段出人意料的戀情。“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單親媽媽在她人生某個階段,或者說在一個女性生命的某個節點,感覺自己在傳統社會失去存在感時,勇敢地接納了自己的性欲望,追尋真正的幸福。”
安妮·海瑟薇
電影中的主唱 Hayes 由 29 歲的 Nicholas Galitzine 飾演,他曾主演 2023 年的電影《星條紅與皇室藍》和《墊底俱樂部》,還將在今年的電視劇《瑪麗和喬治》中與 Julianne Moore 演對手戲。雖然他不是 One Direction 的成員,但他的魅力卻絲毫不輸那些當紅偶像。Annie分享道:“在選角試鏡時,我們見了許多年輕的男演員,但是我記得,當 Nick 一走進來時,我忍不住笑了,他簡直太適合這個角色了。我當時就在想,就是他了。”雖說如此,她并未僅憑直覺做出決定,而是逐一確認了他是否能勝任這個角色。“他能讀好臺詞嗎?我讓他讀了一下臺詞,讀得很好。又問他,你會唱歌嗎?天啊,他可太會唱歌了。等等,他會彈吉他嗎?也沒問題。總之,和他在一起很愉快。他真的太有魅力了,感覺整個房間的人都為他傾倒。”
安妮·海瑟薇
值得一提的是,Anne Hathaway 是這部電影的制片人。憑借制片人這個身份,她在電影項目中有了更多話語權,也得以推行一些新的工作方式,比如演員之間的化學反應測試。“在 2000年代,作為一名演員,你有時需要和其他演員親熱以測試彼此的化學反應,我也曾有過這樣的經歷。在當時,這被視為一種常規操作。但說實話,這真的是最糟糕的方法。我記得有人曾跟我說,‘今天會有十個人來試鏡,你已經被選上了,所以你可以和他們所有人親熱一下,是不是很期待?’我當時心里想,難道是我有問題嗎?因為我一點兒也不興奮,反而覺得很不舒服。我當時還很年輕,我非常清楚一旦被貼上‘難搞’的標簽,很可能就會失去一切。所以我只好假裝很期待,硬著頭皮完成這些測試。這其實不是什么權力游戲,也沒有人故意要傷害我。只是當時的社會觀念如此,現在大家都知道這種做法并不合理。”
安妮·海瑟薇
身為一位擁有豐富演員經驗的制片人,Anne Hathaway 深知,要找到演員之間的化學反應并不一定要和一群二十多歲的年輕人親熱。那么,他們如何挑選合適的人選呢?“我們要求每位試鏡演員挑選一首他們認為自己的角色會喜歡的歌曲,然后在播放這首歌的同時,邀請我所飾演的角色一起跳舞,并進行簡短的即興表演。我坐在椅子上,我們就假裝剛吃完晚飯或散步回來,當音樂響起,我們便隨之起舞。”
安妮·海瑟薇
Q&A:
Nick 選了哪個樂隊的歌曲?
“Alabama Shakes。一切都那么自然。我一聽到 Brittany [Alabama Shakes 的主唱]的聲音就不由自主地笑了起來。他看到我笑了,也放松了下來,然后我們就開始跳舞。沒有人在炫耀舞技,他也仿佛不再是在爭取演出機會的試鏡演員。我們就只是房間里兩個沉浸在舞步中的人。我瞥了一眼,看到我們的導演 Michael Showalter 一臉眉開眼笑。這就是我們之間的火花!”
從演員轉為制片人并不少見,其中不乏 Anne Hathaway 同時代的演員,譬如 Reese Witherspoon。她的制作公司曾制作了《涉足荒野》和《消失的愛人》等奧斯卡獲獎影片,還打造了《大小謊言》和《早間新聞》等熱門電視劇。她們就相當于 21 世紀的默片女星 Mary Pickford 和《我愛露西》(I Love Lucy) 的主演 Lucille Ball。前者在 1919 年 27 歲的時候與他人共同創立了聯美電影公司 (United Artists),而后者則在 1962 年買下了前夫 Desi Arnaz 在 Desilu Productions 的股份,成為首位掌舵大型電影公司的女性。成為一名演員兼制片人,她可以選擇不通過與10 位男演員接吻來挑選演員,而是能夠探索更好的選角方法,這無疑讓她獲得了深深的成就感。
“其實我以前從未想過自己在角色創意方面有沒有表達意見的權力。我很幸運能參演《公主日記》,這不僅是我扮演的第一個重要的電影角色,也是我參演的第二部電影。Garry Marshall 非常慷慨地邀請我參與電影制作中;他非常重視我作為一個十幾歲女孩的意見,在片場給予了我極大的尊重。這種經歷讓我從未懷疑過,在其他片場我可能沒有同樣的自主權或者參與合作的可能性。我一直希望在工作中能和大家愉快合作,但我也相信,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才算是真正做好了自己的本職工作。”
今天 1 月份,Annie 真的戴上了“制片人”的帽子。在 Josh Gad 和 Andrew Rannells 主演的雙人百老匯音樂劇《古騰堡》(Gutenberg) 最后一幕中,兩位主演會從觀眾席中挑選一人上臺,扮演意外登場的制片人角色,對整場演出進行點評。此前,Hillary Clinton、Patti LuPone、Martin Short 和 Steve Martin 等名人都曾在這部音樂劇中扮演了制片人的角色,而在這天晚上的演出中,扮演“制片人”角色的是 Anna Wintour 和 Anne Hathaway。(當然,Annie 扮演的是 Anna Wintour 的助理。)站在百老匯舞臺上的 Annie 看起來神采奕奕,令人不禁好奇,她當時在臺上的感覺如何。
“如果我說像回到家一樣,會不會太假了?”
安妮·海瑟薇
真誠永遠是上策。
“這確實是我的夢想,沒什么好隱瞞的,”她說,“你知道嗎?[登上百老匯]一直是我的夢想。盡管我已經有幸體驗了無數令人驚嘆的非凡時刻,但這個夢想依舊未曾實現。它是我內心非常渴望實現的一個目標。”
在談及未來的規劃時,我們也討論了一下她曾參演的熱門影視作品拍攝續集的可能性。
安妮·海瑟薇
那么,拍攝《公主日記3》的可能性有多大呢?
“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她說。
就這樣?
“我只能說這么多了。目前還沒有任何確切的消息可以宣布。但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
安妮·海瑟薇
那第二部《穿普拉達的女王》呢?
“或許不太可能。我們之間的合作很愉快,如果有人能想出一個合適的項目,我想我們大家都會欣然接受邀請。但現在的世界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科技的發展。這部電影的故事很大程度上是圍繞實際的物體而展開的。但隨著數字化技術的普及,如今的情況已經大相徑庭。對于我、Stanley、Emily、Meryl、Dave Frankel、Patricia Field 來說,可能更適合其他新的合作,那會很有趣。”
當然,讓 Annie 扮演時尚編輯助理的角色確實會顯得牽強,畢竟她已經邁入職業生涯的一個全新階段。她之所以對《對你的想象》中的 Solène Marchand 一角情有獨鐘,正是因為這個角色與她當前所處的人生階段高度相契合。
她說自己能夠感覺到角色是否能與她本人的生活有共鳴,“這個角色不是那種個性張揚、大膽、迷人或引人注目的女人。她其實很甜美、聰明、可愛又擁有出人意料的幽默感,我感覺我會很想和她成為朋友,她給人感覺很舒服。”
安妮·海瑟薇
但這是一個值得飾演的角色嗎?
“這個角色正處于她生命中某個困難的時刻,徘徊在痛苦的邊緣。她遭遇了背叛創傷,而被背叛后要重建信任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那些曾經的甜蜜都變得苦澀。這不是我在演藝生涯初期能夠駕馭的角色。然而,這部電影的立意卻深深吸引了我,它提出了一個讓我很有共鳴的觀點:社會對女性獲得幸福的方式設定了諸多界限。一旦女性超越了這些界限,她們就會遭受惡言非議和懲罰。我認為這種現象必須得到改變,所以我選擇拍攝一部探討這個問題的電影。”
看來她非常擅長挑戰世俗的觀念和錯誤偏見。
“我喜歡演繹這類角色,她們敢于直面世界的看法和評判,并堅定地追求自己的幸福。電影里有這樣一句臺詞,背叛她的前夫在得知她的新戀情后心懷不滿,試圖用言語羞辱她,質問她說,‘你知道人們是怎么說你的嗎?’你猜她是怎么回應的?”
怎么回答的?
“她說,‘不知道。但我就喜歡這樣的。’”
攝影:Chris Colls / 創意指導:Stephen Gan / 造型:Gro Curtis / 版權總監:Tony C.G王 / 采訪:Derek Blasberg / 發型:Ward Stegerhoek (Home Agency) / 妝容:Raoul Alejandre (CLM) / 美甲:Meri Kohmoto / 美術:Happy Massee (Lalaland Artists) / 監制:Dana Brockman (viewFinders) / 制片:Frank DeCaro (viewFinders) / 數字技術人員:Jeanine Robinson / 拍攝助理:Danil Zaikin、Sergio Avellaneda / 造型助理:Liv Vitale / 妝容助理:Shannon Rodriguez / 發型助理:Marcos Diaz / 美術助理:Mike Williams、Benjamin Bridges / 制片助理:Marley Pearson / 場地:Pier59 Studios / 文字翻譯:Olivia / 文字顧問:Xu C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