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妮
任爾東西南北風,我自敞開
模特時期,“小丹妮”獨自在國外應對繁忙的跑秀生活,她常常處于一種內斂而低調的狀態。成為演員,王丹妮不得不向外走,她需要將一切毫無保留地袒露出來,敞開自己,這種敞開是客觀與主觀的雙重結果。
王丹妮
電影《梅艷芳》從前期宣傳到影片上映,評論從未停止:有對新鮮面孔的質疑,也有對她充滿期待的觀眾。王丹妮曾短暫陷入內耗,當被問到有沒有評論讓她破防時,她現在坦然道:
“與其說重視別人的評論,我更看重當初的自己如何通過努力拿到了這個機會,然后做好當下能做到的一切事情就好。”
王丹妮
傳記類電影的拍攝難度在于演員與真實人物的相似,既有外在視覺的描摹,也有內在神韻的捕捉。她競選“梅艷芳”這一角色時,根據每一場腳本精心設計了自己的妝造,加班加點地學習歌舞表演。她說自己要做最認真、最努力的“陪跑者”——現在,認真和努力成為她的職業關鍵詞。
從外打破是壓力,從內打破是成長。她任由外在的言語穿過己身、隨風消散、從不纏身,也在向內求索后更加堅定自我內心的聲音,然后帶著愛和善意向外走去。
王丹妮
內求諸己后言語,向陽而生
結束電影《梅艷芳》拍攝后的三個月里,王丹妮在思考和執行“王丹妮(自己)到底想要做什么事情”的過程中撕掉了“像”的標簽。
“很多人會教你怎么進人一個角色,但很少有人會教你如何走出一個角色。”
王丹妮
這是一個二元一體的命題。在把自己扔出去的過程中,最大的能量來源是“內求”——任由他人言語,我自向陽生長。
“演戲是重新了解自己的過程,挖掘自己內心的素材,去配合角色。所以要去豐盈自己,了解自己的可塑性在哪兒。”帶著對于演員身份的理解,王丹妮在之后的拍攝過程中,不斷向內豐盈、也更加勇敢地向外表達:
“我想要表達什么?我與角色融合的時候,專注于我怎么面對這個角色,而不是別人怎么想我?”質言之,不被外界聲音左右自己初心。在此過程中,扔掉包袱,更專注于演技與情感的流動。
王丹妮
《毒舌律師》中的母親“曾潔兒”能沖破重重阻力反敗為勝;《焚城》中的消防員“陳美恩”強大且懂取舍;《臨時決斗》中的“林雪”則敢愛敢恨、勇于突破自我……在女性意識覺醒的時代背景之下,王丹妮飾演的角色是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會為自己爭取”的女性;她通過這樣的角色向外表達自我的聲音,以自我內心的豐盈、勇敢地向大千世界走去。
當被問到自己喜歡的演員時?王丹妮以張曼玉、Tilda Swinton等眾多前輩引領的力量作為內驅力:
“她們都是做自己的演員。在摸索白己演技方向的過程中,漸漸找到自己的天地。這也是我自己的一個追求,希望有吸引力法則。”
王丹妮
三千世界興盎然,自有回應
打動王丹妮的角色或是一生尋愛,或是敢愛敢恨,但她一定在不斷認識自己、熱愛自己、爭取成為自己。戲里戲外,王丹妮洋溢著“生命力”:
“人生沒有一定,總能做得到的。那一關真得很難跨越,但跨越之后,自己又變得更強大了。”
王丹妮
2006年,王丹妮參加世界級的模特大賽,到了最后的總決賽環節,原本穿2寸高跟鞋都較難走臺的她,借來6寸高跟鞋徹夜練習。第二天登臺的時刻突然發現,“哎?!我能(穿上6寸細高跟)走了!”抱著“我一定可以的”堅定態度,最終獲得“Elite世界精英模特大賽”中國香港賽區冠軍、亞太區總冠軍。
自身所迸發出的能量是內在“生命力”外化的表現。在繁事叢雜的生活中,她有自己的放松方式:“我是一個非常需要感受身邊事情、感受大自然給我能量的人。”
王丹妮
在海邊跑步感受清涼海風迎面吹來的時候;登山遠足在山頂高處遠眺整個城市和山林美景、呼吸清新空氣的時候;清醒時分天將破曉、在海邊木屋聆聽自然之聲做瑜伽、然后看到太陽漸漸升起的時候……感受萬物與自己一起肆意生長。
昨夜殘存的焦慮被晨跑時偶遇的清風安撫,晨起的一縷煩悶也被熹微晨光擊散,或是帶著內心深處的混沌迷茫向遠山發問吧,我們會得到怎樣的回應呢?
王丹妮
外界聲音嘈嘈切切,但那些聲音飄然隨風,終會自然里消散;向內小心探聽自己,然后勇敢向外表達,哪怕再微小,終會在自然里被無限放大。
如同一粒塵埃隨風飄搖,或是一棵青柏毅然扎根,自然教給我們的奧義不過如此——TA要塵埃聚沙成塔,也要松柏四季常青。可是,生命幀幀、百花錚錚。自我的感受永遠值得被小心安放,我們的微聲也永遠值得被傾聽。
出品:李曉娟 / 總監制:滕雪菲 / 監制:王亮 / 總統籌與策劃:王奕文 / 攝影:黃楚桐 / 藝人統籌:王奕文 / 造型:Jingjing / 采訪:王奕文 王伯謙 / 撰文:張寶譽 / 化妝:魏運來 / 發型:文琪 / 策劃助理:盛朱迪 張雨彬 / 服裝助理:茵茵 禮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