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玏:無界

世界在變,楊玏也在變。四季更迭,萬物循生,他早已主動開啟了屬于自己的無界之旅。

楊玏:無界

楊玏

“鄉村教師同樣也是一批來自城市里的孩子,不僅要重新適應當地的環境,一周要上6 天半的班,還要翻山越嶺、實地去解決貧困學生從生活到讀書的所有困難,說服留守的老人讓孩子們去上學。”

這些場景也讓他想起自己曾去云南看到扶貧工作時的點點滴滴,那種感動又涌上心頭,“扶貧必先扶智,治窮必先治愚。或許只有在中國,只有我們這樣偉大的國家才能做到這一點。”

楊玏:無界

楊玏

“其實之前的一段時間,有幾個工作機會是我從未想過的。對我的觸動非同一般。”眼前的楊玏,穿干凈簡潔的白襯衫,目光和煦而真誠。窗外寒風蕭瑟,室內暖意融融,他就松弛地坐在那兒,似一位多年未見的老友,向你娓娓道來自己這幾年的心境。

其一是拍攝《萬里國境》,他去了一趟新疆紅其拉甫口岸。沙漠、戈壁、高山、磐石,寒冷、5100 米的高海拔、強烈的紫外線,一切撲面而來的感受是全方位的。在如此惡劣的自然環境中,當地邊境管理警察日復一日做著特別細碎繁雜的工作。“比如牧民的羊丟了,公路堵車了,喝酒打架了……一些20 多歲的孩子,從大城市來到這兒,付出自己的青春就是為了更多的人能夠擁有和平安穩的生活。”楊玏說,一位警察告訴他,自己向來休假都休不踏實,有時候一些老百姓報警,會點名讓他過去,因為這些人更熟悉他,對他更信任和放心一些。還有一位派出所的所長,雖然已經在這里駐扎了17 年,但仍然不適應高原的氣候,每天只能睡四個小時。“所有這些帶給我的震撼是無可比擬的。”

楊玏:無界

楊玏

其二是拍攝《鄉村教師》,他深入了貴州山區去體驗生活。聽課、備課、家訪……該有的環節一個不落。“鄉村教師同樣也是一批來自城市里的孩子,不僅要重新適應當地的環境,一周要上6 天半的班,還要翻山越嶺,實地去解決貧困學生從生活到讀書的所有困難,說服留守的老人讓孩子們去上學。”這些場景也讓他想起自己曾去云南看到扶貧工作時的點點滴滴,那種感動又涌上心頭,“扶貧必先扶智,治窮必先治愚。或許只有在中國,只有我們這樣偉大的國家才能做到這一點。”

楊玏說,體會這些人對待生活、對待困境以及對待人生的態度,其實也是一種“見自己”的過程,“因為切實地明白了什么是信仰的力量,它們才會成為我表演的‘養分’,未來如果接到類似的角色,我會覺得自己有根了,不飄浮了。”

楊玏:無界

楊玏

心境的轉變促使他思考,而思考又打磨著他的心境,這是一個互相成就的過程。“多元化”,或許是楊玏目前職業生涯的關鍵詞。拍《球形閃電》和《不可告人》,都是他拓展邊界的新嘗試。去《球形閃電》的一大動因,是他和老楊(楊立新)演同一個角色,這是一個不可多得的體驗。而入組《不可告人》,則是因為懸疑題材對他亦有著強大的吸引力。如今,角色的戲量是不是夠多,是不是所謂的男一號,這些都不是他考慮的重點,能夠長久地保持甚至突破“職業激情”,對他來說才是最重要的。“碰到一個自己一下子就愛上的角色,心里面就會攢著一股勁兒。你會積蓄很多的力量,也賦予角色更多的力量,給他增光添彩。”

楊玏:無界

楊玏

在很多演員看來,遇到一個人性復雜的角色可能都稱得上是“終極夢想”。在楊玏這兒也是如此,算是“無價之寶”。他很清楚演員永遠是被選擇的,“但也不意味著演員就沒有主動性。在大多數的同類角色中,你是否能找到不同?盡管臺詞是這么寫的,你是否能通過塑造、給人物身上多加一些別的色彩?而這就要看演員的文字理解能力、現場能力、表現能力。”

楊玏:無界

楊玏

比起在人生長河中過多地糾結和內耗,如今的楊玏顯然更果斷,也更清醒。“我能非常清晰地聽到自己內心的聲音,然后去排除掉一些雜念。喜歡就是喜歡,不喜歡就是不喜歡—那種脈搏的跳動我完全能捕捉到了。”但他也依然是沉穩的,踏實的,“我希望自己可以在一定的時間范圍內完成每一項工作,并且盡量做到最好。”

最近有半個多月的時間,他徹徹底底地沉浸生活,有很多自己可以支配的時間,做很多自己想做的事兒,享受著從容淡定,告訴自己“不著急”。“這個世界永遠都在變化,你自己也在變化。接納它,會迎接更多的灑脫與勇敢。”

攝影:王天堯 / 策劃:何驕 / 文字:長安 / 發型:Tao Liu / 化妝:霍文 / 服裝:Kar / 服裝助理:Y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