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遠 · 格物

人生如戲,茶道亦如戲,既需時光的沉淀醞釀,也需對當(dāng)下的精準把控。從《上錯花轎嫁對郎》的齊天磊,到新劇《大河之水》的鄭昊,演員聶遠始終以真誠打磨角色,在烈焰與時光中淬煉出獨特光華。

聶遠 · 格物

聶遠

茶盞之間

清晨的山間,霧氣彌散在閩北連綿的碧色中。雨絲如綢,輕輕拂過聶遠的衣角。“我記得那天的景色像一幅畫,真的很美。”雖謙稱愛喝茶但不精通于茶,這次閩北尋茶之旅卻讓他對福建的茶文化有了更深刻的體驗。從采茶、制茶,到點茶、飲茶,其中令他印象最深的,便是點茶后彌漫的濃郁茶香和盞內(nèi)細膩的茶乳肌理。“點完茶以后,那股清香一下子就沖上來了,和泡茶完全不一樣。而且擊拂的茶乳也很細膩,根本看不出是泡沫。”

聶遠 · 格物

聶遠

如果說茶是八閩文化的沉淀,那建盞便是這場文化盛宴的載體。從選泥、拉胚,到上釉、燒窯,前述制盞工序雖繁瑣講究,但最扣人心弦的還是開窯。“前邊所有的工作,都是為了這一刻。只有開窯的瞬間才能確定是否燒成。”油滴、兔毫、曜變,建蓋璀璨的釉色在高溫淬煉后,于溫度緩緩降低中逐漸顯現(xiàn),每一盞都是火與土交融的奇跡。“這種緊張又期待的感覺很讓人著迷。不同的花色、不同的紋理,非常的震撼和賞心悅目。這些釉色每一個都不可復(fù)制,獨一無二。”

聶遠 · 格物

聶遠

順應(yīng)生長

在聶遠看來,人生如戲,茶道亦如戲。“點茶如果力度太輕,難以擊起泡沫,如果太重,則會擊出盞外。演戲也一樣,既不能用模式化的演技流于表面,也不能用力過猛,‘為演而演’。”從《上錯花轎嫁對郎》的英俊少年,到《繡春刀》中的陰郁反派,再到《延禧攻略》里深沉內(nèi)斂的乾隆,聶遠的角色塑造總帶著一份獨特的韻味。他的表演不囿于既定模式,而是讓每個角色自然而然地生長。

聶遠 · 格物

聶遠

在社交媒體上,不少觀眾用“劇拋式”形容聶遠的演技--不重疊,不雷同。他塑造的每個角色都有著鮮明而獨特的個性。不同于某些演員刻意標榜隨性酒脫,全然不顧外界評價,而聶遠則始終保持著對觀眾反饋的關(guān)注,現(xiàn)在,他會在劇播期間特意去看網(wǎng)友們的彈幕。“我認為觀眾和演員是交流共創(chuàng)的關(guān)系。”在他看來,表演并非孤芳自賞,而是一種能夠引起情感共鳴的表達方式。通過觀眾的反饋,聶遠能夠有效調(diào)整下一次的表演方式,“所以我們其實是共創(chuàng)的,一起塑造了角色。”

聶遠 · 格物

聶遠

表演是聶遠始終熱愛并堅守的事業(yè)。“很多采訪問過我,如果不做演員我會做什么職業(yè)。我是真的想不出來。"面對當(dāng)下行業(yè)普遍存在的“年齡焦慮”聶遠卻葆有一份從容。“其實不只是演員,也不光是年齡,每個職業(yè)隨著各方因素的變化都會有不同的焦慮。”焦慮源于對改變的恐懼,他認為,演員的職業(yè)生涯并非一成不變,而是隨著時間推移與閱歷增長不斷向前。“不同階段有不同戲路,重要的是順勢而行,而非固步自封。在適當(dāng)?shù)哪挲g做適當(dāng)?shù)氖虑椋葸m當(dāng)?shù)慕巧瑫线m一些。”

聶遠 · 格物

聶遠

在剛收官的新劇《大河之水》中,聶遠飾演了一位名叫鄭昊的稅務(wù)工作者劇中,聶遠飾演的鄭昊身陷一場錯綜復(fù)雜的特大虛開增值稅發(fā)票案,在層層迷霧中抽絲剝繭,揭開真相。對每一部戲,他都以“真誠”相待。談及對角色的理解,他不僅認為鄭昊遠不止于一名對待工作嚴謹、為人正直的傳統(tǒng)正派角色,還講起了鄭昊的創(chuàng)傷。“剛開始的他很開朗,但經(jīng)歷師傅的離去,他感到自責(zé)和愧疚,因此變得內(nèi)斂。對錦秋深沉的愛不是占有而是放手。對父親的愧疚也是希望他能從陰影中走出來。”

聶遠 · 格物

聶遠

聶遠對角色性格和行為的塑造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通過層層遞進的情節(jié)與對人物動機的細細揣摩,讓鄭昊的情感與成長自然流淌,成就人物弧光。“鄭昊的成長是緩慢的,他經(jīng)歷過迷茫,也有堅定的時刻。這種真實感,才是我想要塑造的。”劇中,他需要展現(xiàn)角色在職業(yè)生涯與個人生活間的掙扎與糾纏對他而言,這是一個新領(lǐng)域,也是一次新挑戰(zhàn)。回顧這些年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眾多角色,未來留給聶遠的新挑戰(zhàn)并不多了。對此,他說:“如果是好的故事、好的角色,我都愿意嘗試。

出品人:龐洋Stephen / 總監(jiān)制:楊威Vincent Young / 策劃:高若谷 / 服裝造型:郭強 / 采訪:王宇軒、趙魯豫 / 文:王宇軒、Lina W / 攝影:李瀟 / 平面燈光:董巖萍、張振宇 / 妝發(fā):李栩豪 / 航拍:暨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