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蘭蘭,設計師、自由撰稿人,旅居澳門十多年。
每有朋友來澳門,我總是樂意陪游,為賭而來的人除外。將澳門與賭場畫上等號的人,無論是贏得狂喜還是輸得沮喪,都敗壞了人旅行的興致。
看歷史老屋
我喜歡帶朋友去位于路環十月初五街尾的譚公廟。
譚公大致就是海神,港口地區的漁民尤其信奉他,道教傳說中譚公12 歲便得道,能呼風喚雨,也能治病救人,在廣東的某些地方、香港、澳門有為他打造的廟宇。譚公廟香火很旺,里面有一只由鯨骨雕成的龍舟,是當年開廟時漁民贈送的,人們相信進香后摸一摸龍骨會有好運氣。這個龍舟現在是譚公廟的鎮館之寶。
盧家大屋(大堂巷7 號)也值得一看,廣東盧家咸豐年間遷至澳門,成為澳門巨富,這宅子就是當年盧家的家業。這座房屋中西合璧,既有中式的天井、磚雕,又有西式的百葉窗和鑄鐵欄桿。
買溫暖舊物
關稅的原因,在澳門購物比在內地劃算,喜歡世界品牌的可直奔殷皇子大馬路的中央廣場,但我更喜歡自己去或帶朋友去不那么赤裸裸的“高大上”的地方享受淘寶的樂趣。
澳門最受歡迎的露天市場位于大三巴牌坊附近,沿著大三巴街往草堆街,再向下走,不遠能看到一些手工店鋪,再往前就是市集了,在這里能找到各種陶器、古舊的紀念品等等,不過得耐著性子且火眼金睛才能從中挑到價廉物美的有趣物件兒。
另一個露天集市在康公廟附近,在十月初五街和海邊新街之間,也是舊市集的中心。
我自己還喜歡一家隱秘的店鋪——梳打埠懷舊店(果欄街58 號地下),專賣懷舊老物件,店面不是很大但東西齊全,玩具、雜志、漫畫、舊生活用品等都有。最讓人產生時光倒流之感的是那些老式兒童玩具,小汽車、洋娃娃……并不精致,但讓抱著它們長大的人感慨萬千。
吃中西美饌
有人說澳門是比葡萄牙更適合吃葡餐的地方,因為東西地道,而且價格公道。九如坊葡國餐廳(位于議事亭)的廚師是前澳門總督的廚師,位置比較隱蔽,但因為菜品美味,經常人滿為患,有朋友想去我一般會提前預訂。這家餐廳本來生意不錯,后來因為蔡瀾推薦過,更多人慕名而來。店里的木糠布丁基本上處于不是賣斷貨就是即將賣斷貨的狀態。
澳門的中餐以粵菜最為流行,我算得上是永利軒粵餐廳(仙德麗街永利澳門酒店內)的常客,主廚堅持不用味精、豬油和冷凍品,明蝦豆苗餃和腸粉是我的必點項目。餐廳里有一條由9 萬多顆水晶組成的水晶龍,光彩奪目,無比華麗。但餐廳的價格還比較公道,中午有套餐。
離黑沙灘不遠的安德魯花園咖啡(路環市區打纜路105 號),棕色實木的窗戶和門簾古色古香的,店面不大,很雅致,當然這一切的光彩都必須讓位于美味的蛋撻。
鉅記餅家(氹仔官也街11-13 號地下)一般都是吃貨的澳門之旅的終點站,因為這里無數的美味可以打包扔進行李箱,帶回家去。聽人說它是澳門手信銷量第一的店鋪。我最愛的是杏仁餅和花生糖。鉅記餅家在澳門有很多連鎖店,不知如何選起的可以一樣樣試來,店里可以免費試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