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本昌
我沒有機遇
“您覺得表演是能學來的嗎?還是天生的天才?”
“這個呢,三個條件缺一不可。首先天才就是自然的稟賦,是不是啊?再有就是勞動態度,你要勤懇努力勤耕耘,是吧?再一個就是機遇。沒有機遇不行,在濟公之前,阿Q也是我適合的角色,但是我就沒有機遇了。是不是啊?有時候雖然沒有機遇,但我是個演員啊。能夠從事這樣的專業,這是我的位置,我有快樂。”
1988年6月18日,上海一家媒體刊登署名文章《漫談“開價”》,公開抨擊影視界名人漫天開價的行為。文章中寫道:“一個信過佛、參過禪的‘活濟公’,竟也丟開佛門戒規,信奉起‘孔方兄’來了!”游本昌憤而起訴對方侵犯名譽權。兩年后的11月27日,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法庭調解,57歲的游本昌終于贏得自己的尊嚴,重拾快樂人生。
“會不會覺得沒必要打這場官司?沒必要對這些人大動干戈?”
游本昌
“在當時不可能。因為我對自己的名譽重視超過一切。對方依仗強勢占據了當時的輿論,我必須要鳴不平。初審的時候,對方的氣勢那個壓人吶,我主動要求和解,但對方不干—他說你現在才打算化干戈為玉帛,太晚了吧?而且那不只是我的名譽問題,已經牽涉到對濟公的污蔑了。
我相信他們肯定要失敗,應該給他們一個教育。雖然最后的最后,我還是選擇了和解。但那個和解書簡直比判決書還厲害,因為分清是非了。報紙上他登報道歉了,我也得理讓人了。”
某甲和某乙。某甲說三乘八等于二十四,某乙說三乘八等于二十一,竟然爭論不休到告上法庭,結果法官判某甲輸,罰五十大板。某甲不服氣,明明是他錯我對,你怎么判我輸?法官說,你跟這么一個人爭執不休,說明你夠愚蠢的了,不打你打誰?
86歲高齡的游本昌手機上看到這則笑話,分享給我,“不是大是大非,小是小非就無所謂。你站得高一點再看,有些事情,你會覺得對方可笑和愚蠢,之后的計較和不計較,就是你的判斷了。所謂大人不計小人過,你閱歷多了,就童言婦語百無禁忌了,是不是啊?”
“這恰恰就是人生,每個人都是這樣。修心修行,修的不就是這個嗎?如何選擇、判斷和決定腳下這道路,想清楚這一輩子要什么,恰恰就是自己的世界觀和人生態度。你問我這一輩子要什么?(5秒種的沉默)要什么?(37秒的沉默)”老先生抬頭望向對面的墻,那上面掛著朋友送他的一幅剛勁書法,從右往左念,“以文藝化導人心”一共七個字。他的學生繼續念—“以藝導心,以文化人。”
游本昌
游本昌把話接過去,顯然是在對我說:“你說達到了嗎?做得完嗎?這一輩子做不完的。你說化導人心,得到什么時候呢?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你說共產主義是這一代能完成的嗎?什么時候能完成?生生世世。”
我用鼠標點下了保存鍵,一個淺色格子連衣裙的學生拉門進店,戴著黑邊眼鏡,馬尾辮。進來后,回身右手扶著門,讓它慢慢地、沒有任何聲響地關上了。
這個有教養的女孩子,身形和眉目都好小好小,應該屬于00后。甚至更小也是有可能的。她應該沒看過上個世紀80年代的那些流行電視劇,有可能也沒聽說過濟公這個流傳百年甚至千年的中國民間傳說。
我當時就有種沖動,特別想叫住她,請她喝杯咖啡或者星冰樂,給她講講濟公的故事,讓她學習下放浪形骸這個詞,甚至想介紹她認識一下傳說中的游本昌老爺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