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茜
從那個很會跳舞的山東姑娘到紅遍亞洲的f(x)組合隊長,再從“Victoria”到演員宋茜,出道第十年,宋茜還在跟自己“過不去”。她是后來很多在韓國出道的中國孩子共同的師姐,也在不停歸零中獨自在異國與家鄉、在行業界限之間蹚出了一條自己的路:唱歌、跳舞、拍戲、代言,什么都想做,更貪心地什么都想做最好。這個曾被無數次稱為“軟體動物”的姑娘,用十年時間站到行業燈光最耀眼處,讓世界同時看到她極度的柔軟和極強的爆發。把實力和努力扛上臺面,宋茜讓女人的剛與柔變成一種贊譽,讓成長變成一種充滿熱血和榮耀的可能。
宋茜
成長 是學會做減法
拍攝之前,宋茜剛剛在行業里掀起過一場“颶風”:被官宣為Chanel 彩妝形象大使,更在巴黎時裝周期間,得到了Chanel 官方分別在Facebook 和Ins 單推高清大圖的絕對禮遇。這不只是對藝人本人時尚度和形象精神的一種認可,更是一種新的隱藏指向,指向宋茜這個出道十年、多棲發展、一路贊譽與爭議并行的“資深少女”,在她事業發展的第十年突破瓶頸、即將登上一個新高峰的訊號。
宋茜把自己磨出來了。
青島生長、北京學習、異國出道、回國發展,反復從零開始。宋茜習慣說自己“還蠻走運的”,可卻很少有人真正去羨慕她的“運氣”:習慣性跟自己死磕到底,練舞蹈的韌勁兒被拿到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去跟自己足足過不去了十年。唱歌、跳舞、演戲,什么不行就慢慢磨什么,一天不行就十天,十天不行就一年,宋茜似乎從不怕自己走得比誰慢,只想自己走得足夠穩。歆羨著那些因身為藝人而擁有璀璨靚麗人生的少男少女倒是很少把宋茜列為自己的“學習目標”,因為她太軸了,也太倔了,那種一點點吃苦吃出來的燦爛人生,好像再光芒耀眼也實在讓人望而卻步,所以這么多年,才只有一個宋茜,默默地發著光,直到被所有人都看見。
上次見宋茜,還是去年5 月在戛納的街頭:一個素面朝天的女孩子,戴著鴨舌帽,身邊閨密般走著兩三個工作人員,走走停停,像每一個尋常女孩子那樣正逛街逛得開心。這次再見,是在北京的早春,背景音是攝影棚里正放著的動感音樂,采訪時正是“春困”高頻爆發的下午時分。推門進去,抬眼就是彼時坐在化妝臺前笑容燦爛地跟你打招呼的宋茜,那一口漂亮的小白牙和星眸閃動黑白分明的一雙眼,仿佛一個情緒的燃點—或許這正是無數同行都愛宋茜的原因,向來不用去努力調動她的情緒,反而會輕易被她山東姑娘的真誠熱情所迅速感染:沒什么不能說不想說的,她拿出來的東西遠比你最初想要的多更多。
此前的一年,宋茜幾乎完全把自己泡在了劇組里,除了一些日常活動和代言行程外,《結愛》之后,大小熒屏一度失去了她的蹤影,只偶爾從劇組路透可以隱約窺見些許她的近況。也在這個過程里,她已經陸陸續續給自己攢下了包括《山月不知心底事》《掮客》《資深少女的初戀》等幾部待播劇。角色類型從女強人到科學家,再到職場老手戀愛新人矛盾體,這個跳舞出身的姑娘好像在演了六七年戲之后,一點一點摸到了屬于自己的路。
“現在選角色時、閱讀劇本時,我會去找這個人物哪個方面跟我有點兒像,哪件事如果是我也會這樣做。進入角色時,我會從自身慢慢找感覺,我可能會找到其中一場戲,想象著如果是我也會這么去做,當我說這句話做這件事時我內心的反應會是什么樣子的。之后我再一點點去拓展想象,這個角色可能沒有我這么倔,她可能更柔軟或更強硬一些,我會這樣在自己的這個基準上找這個分寸。”
宋茜
比起第一次站在鏡頭前的手足無措,宋茜覺得現在的自己要“簡單”許多:“第一次拍戲,覺得自己沒有專業系統地學過,我希望能表現得好一些,我會努力去做很多很多事情,想要努力表現。可那個時候我不知道,其實做得更多反而事與愿違,過猶不及,而現在就知道有時的確要做得‘多’,有時其實應該做做減法,技巧上做減法,情緒卻一定要很飽滿。這是拍這么多年戲慢慢累積出來的經驗。”
提起自己的戲,宋茜總是一秒進入高High 狀態,眉目飛揚,神采奕奕。“我覺得做演員最過癮的事就是可以去體驗各種不同的人物性格,去體驗別人不一樣的人生。之前我就特別想要去嘗試一下性格特別強的女性角色類型,這次正好就有《山月不知心底事》里的女強人向遠的角色給到我,還是蠻過癮的。”殺青一段時間后再提起《山月不知心底事》,宋茜還是顯得興奮異常,“《山月不知心底事》我是先看了小說的。我很少看書那么快,我現在都記著當時是怎么熬夜把它看完的。在看完后近一個月時間里,我心里都特別難受,特別抑郁,做什么工作都會突然想起小說里的情節。”她當時就覺得小說里女主向遠的倔勁跟自己特別像,所以也遠遠隔著次元理解故事里那些虛構人物的選擇和命運。
“我當時沒想到過有一天我可以演這個角色,所以真的覺得蠻幸運的,可以演自己喜歡的故事里的人物。但因為我先看過小說,所以最開始那種角色代入感會讓人模糊掉:到底哪一個是我們的劇本?有時候拍一拍會覺得:誒,不是有一個情節是這樣的嗎……然后大家會告訴你:誒不對,這個橋段劇本里沒有。初期會有點不確定向遠這個人我應該怎么演,怎么把握她的努力向上和比較冷靜這種尺度,但越到后來,越在不斷跟導演與其他演員磨合的過程里就慢慢找到了自己的感覺。”
原著里,《山月不知心底事》其實是一場悲劇愛情故事,向遠這個角色也是在故事的脈絡里,有過程地一步一步從一個學生成長為了一個殺伐果斷的女強人。宋茜說自己特別愛這種成長感,這種感覺讓向遠更像是一個真實的人,也更能讓宋茜找到成長的共鳴,讓宋茜更快地去進入這個角色,去理解了向遠的選擇和人生。“你一定要相信這個人才能演好這個人,如果她說的話做的事你自己都不理解,那你演出來觀眾也一定是不能認同的。”
因為不是所有事情生活中都會經歷,到對角色的某種行為某句臺詞真的難以理解消化時,宋茜更多的是會在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去跟導演探討這個人物。“有時候我真的想不通,我會問導演這個人到底為什么說這句話,導演就會跟我討論她的經歷—可能作為現實中的我并不會這么做,但在跟其他演員對戲、跟導演討論過程中我會慢慢理解這個人物。每天跟我這個角色一起生活,我就慢慢變成了這個人。”
宋茜
宋茜也會偶爾想起來剛開始演戲飽受質疑的那幾年。“有時候我覺得我努力過了,可出來的結果并不是我想期盼的那個樣子,可能會有一些失落。但我心態蠻好的,我不會覺得被打敗、特別喪氣什么的,我會很快消化掉,都會成為我努力的動力。”《結愛》之后,她的進步被很多人看在眼里,可她就是那樣,如果覺得不服氣,那就先去做而不去說—該被看到的總會被看到,不被認可只說明你還不夠努力。“努力一定有結果,沒有結果的努力就說明還不夠努力。”到現在,宋茜也是這樣說。
拍了幾年戲后,她有時也會覺得自己被掏空。“演員很多時候真的要靠自己調整,有時候天時地利人和可以一條過,有時候卻真的是會反反復復一段戲走好多遍。同時要找感覺、想臺詞,要把所有感情調動起來。人不是機器,不是每一次都那么精準,那么剛剛好的感情就爆發出來,所以其實拍戲的時候,那種需要大家配合的感情戲是最難的。”
“演多了幾次,感情就沒有了,自己又著急,又拼命想再掏出來卻又真的已經沒有了……那種感覺就是特別的生氣,臉刷一下氣上來了,心跳加快,越快越慌—像喝咖啡喝到心悸的感覺,就是特別想‘死’。”宋茜到現在說起那種感受還是會覺得心有余悸。但時間和經歷教會了她給自己補充能量的方法。“我可能沒有那么多時間和辦法去經歷所有的情感和故事,那我就從跟朋友聊天,或看到網上什么故事、特別感人的文章、真人真事的報道,或某部電影里找情緒的燃點。我會牢牢把它記住,在生活中收集很多東西,到用的時候我再把它掏出來,把它賦予那個故事。”
笨孩子有笨孩子成長的方式,宋茜打敗質疑的方式毫無技巧,就是把自己該做的做好,剩下的就交給時間和觀眾。“你要走很遠的路,做很多的努力才可能被看到,可這不就是我們打一開始就已經準備好必須經歷的嗎?”坐在椅子上,宋茜邊畫眼線邊暖暖地笑著:“把眼下的事情做到最好,這就夠了。”
出道第十年,她不只學會了作為一個演員的“減法演技”,更做好了自己的“減法人生”:關于結果,想得少一點;關于前路,走得穩一點;關于成長,努力多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