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超:另一種人生

杜超最近正在籌備一個新項目。他聯合故宮文物保護基金會正在開展一個中外文化交流項目。今年34 歲的杜超,是一名活躍的社會活動家,在跨界的很多領域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他身上好像有發散不完的能量。十幾年間,他一直關注全球公益慈善、公共衛生、文化交流等領域,他是個十足的理想主義者,為了活出自己的人生價值,讓這個世界更美好,他一直在努力。

致力中外文化交流

拓寬青年全球視角

杜超:另一種人生

 杜超

杜超是一名活躍的社會工作者,他參與過兒童保護、公共衛生、大學教育、文化交流等多個領域的項目,對公益慈善抱有極大的熱忱。他介紹說,自己目前投入精力最大的是兩部分,一部分是中外文化交流。最近,杜超正在聯合故宮文物保護基金會,幫助優秀的社會工作者及文物工作者,赴國際的幾所知名高校交流學習,作為推動中外活動的多元化力量的一部分,杜超正在努力推進中外雙邊人才的交流和學習。

“另一部分是結合我們國家當前的形勢,就全球都在倡導的一些議題,做一些有益的民間交流,比如針對近年來大熱的碳中和,我們跟上海紐約大學成立碳中和中心,就碳中和這個領域推動國內外的良性互動。”杜超說。

杜超還是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兒童守護使者,致力于為兒童保護貢獻力量。杜超說,他會從自身出發,運用自己的資源來幫助項目落地。他舉了個例子,在近年來的世界兒童日,基金會都會舉辦一個“為兒童點亮希望”的大型活動,每個國家都會選擇一個城市作為第一舉辦城市。在推進項目落地的過程中,可能需要跟當地政府溝通,“這個時候我就會參與進來,做這些籌備工作,幫助項目更順利、更快地落地推進。”杜超解釋道。

由于關注的領域極為廣泛,為了在這些領域發揮影響力,他身兼數職。他不僅是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兒童守護使者,同時也擔任費城交響樂團全球音樂中心的咨詢委員會委員、紐約林肯中心的總裁顧問委員會成員。2021 年,杜先生加入了紐約大學校長全球顧問委員會,并被授予“上海紐約大學全球公益導師”榮譽稱號。2022 年,杜超先生加入上海紐約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理事會,幫助年輕人更好地開拓全球視角。

杜超:另一種人生 

 杜超

“作為上海紐約大學全球公益導師,我也希望我能憑借自己的力量參與一些可持續和有影響力的項目,幫助年輕人全方位地打開視角,給予他們更好地觸摸世界的機會。”杜超說。

疫情開放以后,在學生們中間非常流行研學活動,很多旅行社把研學做成了一門生意,但是在杜超看來,拋開這個商業化的現實,國際化的研學項目的確能讓中外文化交流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他還被邀請參加了博鰲亞洲論壇,作為發言嘉賓在論壇青年領袖圓桌會議中,發表了“被Alpha go 影響的下一代”相關主題言論。“在我看來,人工智能的發展,肯定有它的好處,但是我覺得它也有自己的短板,就是不太可能替代人類的情感交流。”

在他擔任費城交響樂團全球音樂中心咨詢委員會委員期間,他還致力于做中外友好的音樂訪問,促進青年文化藝術交流。

“在推動這些項目的同時,我也在思考,這些看似不太搭界的項目,是否可以通過某種方式讓項目與項目之間發生聯系,讓彼此給彼此賦能,產生更好的跨界和結合。”杜超舉了個例子,“比如‘地球關燈一小時’這個活動,能不能跟音樂發生聯系,我們或許可以用一場不插電的音樂會更好地傳遞‘地球關燈一小時’的精神價值。”

求學生涯

種下公益的種子

杜超:另一種人生

 杜超

對于杜超是如何走上公益這條路的,杜超講述了他的海外求學生涯。正是十八九歲的年齡,杜超說,那個時候感覺自己一無所有,但是,“當你能在世界頂級的名校讀書的時候,你會感覺你可以擁有全世界。”

在國外求學期間,杜超能夠接觸到各個領域的先進人物,來到他所在的學校分享或演講,這些人和事大大開闊了他的眼界,用他的話來說,“會把你的心也撐大,你會渴望走近它。”

在學校各種頂級文化活動潛移默化的影響下,杜超也開始參與學校的交流活動,這是他作為公益慈善家和社會活動家最開始的萌芽。

在成長過程中,杜超保持了很好的閱讀習慣,通過閱讀開闊自己的眼界和知識儲備,也結交不同領域的人,在交流中產生新的收獲。

杜超:另一種人生

 杜超

他講到最早關注到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時候,就是他偶然間讀到了奧黛麗·赫本的自傳,“她是真正身體力行做了很多事情。”杜超一直很佩服這樣的公益人士,能夠親自參與很多實際的公益慈善項目。

2014 年,前美國總統卡特來華訪問的時候,杜超參與了接待,這場活動讓他收獲頗多。

在開展社會活動和中外友好交流方面,杜超會幫國外的一些知名人士設計來華路線,“見什么人,參加什么樣的活動,如何跟社會產生有序互動,我們會安排設計好。”

在擔任耶魯大學管理學院的董事和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的院長顧問委員會的時候,他還設立非限定的獎學金項目,幫助國內的學生去申請這樣的獎學金,“也希望借助這種百年學府,培養出更多優秀的人,回饋我們的祖國。”

在疫情期間,杜超也會關注到西部某些地區,在那里籌備心理課程項目,資助給當地的兒童一部分電子閱讀器,保證這里的孩子能在線上遠程上學。

杜超:另一種人生

 杜超

最近他還在聯合W WF 做野生東北虎保護項目,在項目推進過程中,杜超積極組織周圍的朋友一起去往東北虎保護基地考察了解情況,為保護東北虎籌集了大額的公益資金。在多方公益力量的幫助下,野生東北虎的數量在近年來有所上升。

杜超在籌集公益慈善基金上有著超強的能量,在別人看來比較困難的事,他總是輕輕地迎刃而解,“對公益組織而言,其實更需要一些資源密集型的人來協助做這些事情。”

杜超說,做公益慈善的理想狀態就是能跟國際頂尖的優質機構合作更有意義的項目。據杜超估算,目前為止他已經參與了數十個大型公益慈善項目。

在篩選公益項目的時候,杜超有自己的標準,“我有時候會讓我的團隊幫我過一下,我也會請叫我的私人顧問或成長導師,他們會給到我一些建議,其次我也會首選跟大的平臺合作,有大平臺的背書會容易一些,最后我還會看這個公益項目過去的合作伙伴是怎樣的,這樣綜合下來判斷一個項目的價值。”

杜超說,“我不知道我的人生的上限在哪里,很多時候,推動一個項目的落地執行,會激勵著我去做下一件事。我經常覺得能把我自己想做的事情做好就夠了,我希望能成為我們這代人里,做國際化公益慈善的中堅力量。”

杜超說,做公益會“上癮”,他經常為了推動項目而選擇全力以赴,不遺余力地去做。

杜超:另一種人生

 杜超

除了身體力行地參與公益慈善項目,他也會帶動身邊的朋友,從自己的圈層出發,發出倡議,鼓勵他們參與公益慈善。曾有朋友在結婚的時候聯系杜超,想把結婚的禮金拿來做公益慈善。

當然,在做公益慈善的十幾年中,杜超也經歷過一些困難。作為一個獨立的慈善活動家,“你會覺得很驕傲,但是這條路也會很寂寞、很艱難,有時候會在做的時候,你會接受到很多人的不理解。”杜超想過很多次放棄,“但是我現在看來好在自己堅持下來了。”

他也表達了自己對于物質的低欲望,“我對物質的需求沒有那么高,”杜超覺得,他把那些買手表、買豪車的錢拿出來做公益,讓他的內心會更富足。

“ 參與社會活動,做公益慈善讓我活出了另外一種人生,”杜超說,這也讓他成為一個受人尊敬和被人認可的人,這對他而言是莫大的意義,他的人生價值在于此,他也會繼續在這片領域深耕下去。

監制:佟宇 / 統籌:Richie / 攝影:成沖 / 撰文:程音 / 妝發:李文浩 / 服裝:馬敏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