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月
胡月2025:穩定、強大、持續開發中。
我們習慣說“成長是版本迭代”,但對胡月來說,這不是一句情緒雞湯,而是一段肉身之上的真實進化。2008年因地震截肢,她來時的路,伴隨著他人不可見的隱蔽灼燒。而2025版的她,不只可以用假肢上山下海,更升級出了一整套自洽的人生系統。她親手寫了人生的補丁代碼,刪掉自卑、增加運動屬性、外接“陽光”“社恐抵抗力”“自媒體感知”……
胡月
Q&A:
從“覺醒”到“改變”,你是怎么一步步走來的?
胡月:大學時我在網上看到一個和我一樣小腿截肢的女生逛街,那時我覺得:“她好勇敢?!?022年冬殘奧會上,我認識了無腿登珠峰的夏伯渝老師,也被各國殘疾運動員的拼勁鼓舞了。之后我開始嘗試:拆掉海綿假肢外殼,用3D打印重新設計。慢慢地,在改造身體的過程中,我的心態也悄悄變得更松弛、更坦然,也更愿意讓世界看到真實的我。
所以你現在的生活狀態,是理想中的樣子嗎?
胡月: 是的。我現在做自媒體,雖然也有焦慮,但我覺得我的生活方式是我想要的:自給自足,想去哪兒就去哪兒,想做什么就去做,我很舒心。比起一夜爆改,她的版本更像一次次冷啟動:每一次面對鏡子、每一次設計假肢、每一次在街頭亮相,都是胡月對這個世界說:“我不完美,但我很好?!边@是少女的滑板支線任務升級史,也是她親手給自己編寫的“勇氣說明書”。彩色的風里,她本人就是最高飽和度不想被固定成哪種風格,胡月期待著任何可能——結果是她穿出了滿身多巴胺氣場。關于穿搭這塊生活調色板,多變顏色就像她性格中那一點“活潑的叛逆”,永遠不會消失。
胡月
你身上的陽光和堅忍,是天生的嗎?低電量狀態怎么給自己充電?
胡月: 算是天生的。我12歲做截肢手術時,因為醫藥短缺,是局麻,等于全程清醒。但我竟然沒掉過一滴淚,直到聽說好朋友去世,才第一次哭?,F在回想,我都覺得小時候的我很了不起。當然我也有低谷,也會emo。遇到情緒低電的時候,我會出去旅行,去感受新鮮的人和事,或者學點新技能。這些體驗能充實我,也能讓我重新開心起來。
滑板和穿搭是不是也代表了一種生活方式?
胡月:有的。我從大學開始是玩滑板,到現在做戶外自媒體,玩滑板時滑板風格更休閑運動一點兒。我喜歡嘗試不同的運動和造型。色彩上我很喜歡明亮的、飽和度高的,多巴胺穿搭讓我覺得開心,自己也更有活力。
胡月
胡月沒有告訴你“要積極”,她只是用行動證明,生活可以很難,但自己可以很強。今天粉橘明黃,明天電光藍加銀,她可以是任何她喜歡的樣子:無限翻新的風格,是她對生活敏銳感知的高調表達。
胡月
日落是燈牌,地面是跑道,出發不需要理由
她不需要炫技場館,也不用等哪個城市“滑板自由”,走到哪兒就帶塊板滑到哪兒,只要有對這個世界的新鮮感和探索欲就好。那些隨性的陸沖地標,串聯起她自在呼吸的地圖。
Q&A:
你最喜歡在哪些時間和場地滑板?什么樣的環境感覺最舒服?
胡月: 季節上春秋最好,不冷不熱。一天之中我最愛傍晚,滑著滑著能看到夕陽的話,感覺特別好。比如大理洱海邊、成都興隆湖這些有水的地方我都喜歡,空氣濕潤,人不多。川西也不錯,車少、景色好,還有我經常和朋友刷街的老成都,邊滑邊喝咖啡,很松弛。
她說自己喜歡一切能“讓人專注”的運動——滑板、騎行、攀冰……身體被風推著前行,心卻定格在下一腳要踩哪里、下一秒要落在哪里。“少年心氣是不可再生之物”,所以她格外珍惜每一次當下的自由與鮮活,并且未來也要繼續閃閃發光,熱氣騰騰地活著。
編輯=劉海倫、攝影=琉小淘+張皓宸 ShakingX、撰文=沚蘩、妝發=一玲+周思+余爽、造型=方晶晶、后期=小鐘、燈光=白菜、助理=王春敏、特別鳴謝=北京花與愛麗絲攝影+北京女子陸地沖浪朵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