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乃文
當嚴肅演員遇見娛樂至死
"說實話,第一次錄綜藝前,我團隊工作人員比我還緊張。"他回憶起初次綜藝節目的錄制經歷,眼中仍帶著幾分戲謔。李乃文的綜藝初體驗,始于一次與陳赫酒意微醺后的“瞎聊”。"陳赫當時跟我說:'文哥,就當來玩。'但你知道,我們這種科班出身的演員,骨子里總帶著點“較真”。"他坦言,剛開始的錄制確實不太適應,"就像讓一個習慣慢燉的人突然去爆炒。
但轉折來得意外又自然。某次游戲環節,他因為一個不經意的反應成了全場笑點。"那一刻突然“開竅”了——原來大家要的不是設計好的'表演',而是真實的反應。"這種頓悟讓他找到了綜藝的節奏,"后來甚至主動要求多錄一天,把我的團隊都嚇了一跳。"
他將自己定義為“51%含量的I人,差一口酒就變E”。面對鄧超、陳赫那種“超級自信到可愛”的綜藝老手,他像發現了新大陸,驚嘆于“他們哪兒來這么大的自信”。
李乃文
“有些人天生這樣,會給你帶來很多快樂?!崩钅宋奈虻搅司C藝的“真諦”:簡單才會快樂,但“這個“簡單”其實并不簡單”。關鍵在于“你自己得先快樂,觀眾看著才會快樂。”
節目之后,無數綜藝邀約涌來,作為“綜藝新人”的李乃文似乎潛力無限。“慢慢開發吧,別太著急哈!”他帶著清醒的樂觀,“我喜歡綜藝里的輕松氛圍,但心里很清楚我的“根”還是在鏡頭前的角色里,所以綜藝只能是調劑,不能占太多的時間,適可而止才能走得更穩?!薄吧衩馗小笔茄輪T的護城河,綜藝于他,是高壓創作間隙的一次深呼吸,是跟拍戲完全不一樣的“體驗”,是那口讓51%的I人短暫變E的“酒”。這份在喧囂中把握松弛與克制的智慧,亦是時光打磨出的印記。
李乃文
時間淬煉的表演信條
場景轉換,磚墻與大幅油畫構成沉靜背景。李乃文身著長款外套,步履沉穩地穿行于藝術畫廊般的廊道,燈光雕刻著他的輪廓。這身影,瞬間連接起他塑造的眾多角色——從市井煙火里的平凡面孔到歷史長河中的名臣巨匠。在這光影交錯的靜謐空間里,他聊起了賦予這些角色生命的核心:真實的人性。
“我要演,我就得演‘人’?!崩钅宋恼Z氣篤定。而“人”的核心,在于復雜性與真實感。他尤其警惕“完美人設”?!耙粋€人沒有缺點,他就真的不是“人”。觀眾看沒有缺點的角色,是不信的?!彼非蟮模悄切┯醒腥?、帶著人性復雜毛邊的“活生生的人”。
李乃文
為了接近這“活生生”的狀態,他愿意潛入時光深處打撈細節。"每個角色都是一次考古發掘。"談及《大秦賦》中的李斯:研讀《史記》、百家講壇……“天天聽王立群教授講,正史記載他是法家代表,但我在野史里發現他年輕時管過糧倉。這個細節太珍貴了,一個整天和糧食打交道的人,后來制定律法時必定帶著務實精神。"從不同角度拼湊、認識那個遙遠的靈魂。“你得先認識他,了解他,然后才能愛上他。角色也是這樣的。”
這種近乎偏執的準備工作,常常讓合作者驚訝。之前的合作伙伴曾透露,李乃文進組時帶著厚厚一摞人物小傳,連角色在不同季節的飲食習慣都有詳細標注。"這不是炫技,"李乃文解釋,"而是為了找到人物的'生理記憶',讓表演成為一種本能。"
然而,從認識到“成為”,這條路必然伴隨著痛苦的磨合。尤其在創作初期,腦海中的構想常與現實碰撞。“可能跟你想象的完全不一樣。”此時需要根據導演、對手、劇組的氛圍,重新打磨角色的定位與細節?!澳阌值弥匦略俑惺?,再去認知?!?/p>
李乃文
這份“痛并快樂著”的體悟,是時光在他身上刻下的深刻印記。他提到話劇《戀愛的犀?!肥撬谖枧_上“找到自己”、“開始自信”的起點。而影視劇《借槍》則是一次淬火般的考驗:面對一個“另類到不知如何演”的角色,在“混沌”中摸索,“從頭到尾不知所措”。直到殺青那句“成了!”傳來,才驗證了創作路上沒有捷徑可走——苦盡甘來是常態,即使失敗,亦是“成為每個鮮活角色的基石”。每一次這樣的碰撞,都加深了他對表演的理解。
因此,當被問及是否渴望新角色類型,他擺擺手,時光淬煉出的通透讓他明白:“過一年再演相同類型的角色,心態狀態全不一樣,總會品出新的感悟?!彬寗铀模怯啦豢萁叩摹昂闷嫘摹迸c“創作沖動”。他享受溝通碰撞細節的火花,堅持“走戲”、“對詞”。這份感悟,源于時光的淬煉與對“戲比天大”的堅守——演30多歲角色時,他會提醒自己:“30歲的氣在腦袋里兒,50歲的氣在腳下,不一樣。”對分寸毫厘間的敏銳感知,正是歲月刻下最精微的痕跡。
李乃文
二十年的回歸與重塑
拍攝間隙,一同搭檔拍攝的混血小女孩Ingrid面對鏡頭緊張無措。李乃文自然地走近,俯身與她聊天,遞過一支彩色棒棒糖,用溫和的玩笑驅散她的不安。
“怕互相遺忘,”他這樣形容二十年未登臺的疏離感,聲音里帶著對“根”的深沉眷戀,“像離家親人,怕我把舞臺忘了,更怕舞臺也把我忘了?!痹拕 兑剐姓摺返难s恰逢其時,更巧的是,老同學唐旭也二十年沒登臺?!耙觥把笙唷?,那就大家一塊兒出吧?!边@份來自有同伴的安全感,成了他重歸“根系”的勇氣。"站在劇場側幕等待上場時,腿真的會抖。"他毫不掩飾自己的緊張,"影視表演可以NG,但舞臺沒有后悔藥。"這種壓力反而激發了他的創作欲,"就像回到中戲讀書時,那種純粹的表演沖動又回來了。"舞臺,這個最初的起點,他期待這久違的舞臺淬煉。
李乃文
影視表演中面對鏡頭傳神的“微表情”,在劇場宏闊的空間下完全失效?!昂髞戆l現真的什么都看不見,”他比劃著,“你得用肢體!”這提醒著他不同表演載體的密碼,是一次對本源的回歸。他敏銳感知著綜藝經驗帶來的微妙反哺,心底那份“吸了氧似的”興奮,讓他對后續影視創作充滿好奇:“后面再面對機器拍攝時,狀態會不會有點細微區別?我很想知道?!毖壑虚W爍著孩童般的期待。
他特別提到現代觀眾的變化:"現在的劇場氛圍更開放了。謝幕時觀眾會喊'安可',會直接表達喜愛——這在二十年前是不可想象的。"這種互動讓他看到了話劇的新可能,"藝術需要這樣的生命力。"他笑著說,他珍視這份熱情背后的意義:“初衷就是讓更多人走進劇場了解戲劇這種藝術形式,這比什么都重要?!?/p>
李乃文
在不完美中尋找圓滿
黑幕背景前,燈光聚焦。李乃文一身灰色長外套,姿態松弛卻不失格調。他手中托著一個明黃色的圓球,身旁靜立著線條冷硬的幾何犬雕塑——荒誕趣味與沉穩性格奇妙共生。這畫面如同他一路走來的隱喻:在規則與即興、沉寂與爆發間,走出獨屬自己的路徑。
采訪最后,我們聊到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您理想中的一天是什么樣的?"李乃文沒有立即回答。他望向窗外,陽光在他的鏡片上投下細碎的光斑。"年輕時可能會編個漂亮的答案,"他轉回視線,"但現在覺得,能平靜地喝杯咖啡,看會兒書,就是很好的日子。"'演戲不是做數學題,沒有標準答案。'生活也是,接受不完美,反而能看見更多可能。"這份豁達,源于漫長歲月里對起伏的體認。面對年輕同行的迷茫,他罕見沉默片刻,拒絕販賣廉價雞湯:“我沒資格指導,好演員很多,有時就是差一點運氣?!彼鹬孛總€熱愛者的初心,“初心未變便是價值”。
李乃文
對他而言,時光最深的饋贈是“經驗”——塑造迥異角色,在混沌中摸索,承受失落與擁抱快樂的經驗。這些經驗層層疊加,成為應對未知的底氣。他允許自己擁有“崩了”的出口:“崩了也沒關系,崩完繼續迎接明天。”
窗外的蟬鳴依舊鼎沸,盛大得仿佛要淹沒整個夏天。
李乃文放下咖啡杯,杯底與托盤輕觸發出清響,如一聲微小的時間確認。那些即興的包袱,幕布后重燃的忐忑,精心設計的角色缺陷……所有的喧囂與寂靜,最終都沉潛下來,共同拓印出名為李乃文的生命紋章——它不追求光滑無瑕,卻因容納了足夠的真實、掙扎、快樂與通達,在時光無聲的鐫刻下,顯得遼闊、澄澈,且自在豐盈。
那靈魂深處的咖啡滴落聲,他已然聽見,并穩穩接住。
策劃、監制:于蕾 / 攝影:樹曉寧 / 妝發:曹利、小川 / 服裝造型:Marlee、Dimo / 采訪、文:陳璐 / 美術:Anna Li / 制片:李文棟 / 攝影助理:小張、馬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