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冰冰
與許多同時段出道的好演員一樣,近年的影視劇中,鮮少見到李冰冰的身影。這是一幫“真正見過行業大世面”的從業者,他們經歷過影視業的爬坡過程,接受過演技與品格上嚴肅的淬煉,很長一段時間的從業歷程中,心無旁騖,只需要在意“表演”本身。所以在今天,他們克制。足夠有吸引力的角色出現前,有人選擇走向行業上游,做導演、監制、出品人。有人游離出去,投資、經商、做項目。有人回歸家庭,有人銷聲跡。
李冰冰目前的選擇,大概是:更徹底地擁抱生活,更開放地創造生活。不輕易選擇,也不輕易放棄。減法,不止息的減法,同時認真觀望所擁有的事物、所身處的環境,調換視角,以新思維面對舊光景。
李冰冰
萬物有靈且美
冬日滑雪,夏日騎馬,這兩年大自然去的多。
初到禾木,面對原野,李冰冰淚流滿面。教練以為她生活里發生了什么大事兒,關切問詢。實則,是大自然神奇的療愈力量,使她那一刻的情緒情感自然流淌。
第二個雪季,再一次置身于冰天雪地之中,她發現自己仍然不敢輕易與大山展開鏈接。那種能量是巨大的,作為一名演員,作為一個敏感的人,在離城市足夠遙遠的群山深處,李冰冰被大自然的靈力征服。
李冰冰
“好想變成一匹馬,那樣就可以奔跑。在這里,你真是最菜的那一個,一只小鳥都比你飛得高看得遠見得多。這是它們的家園,而我們人類,從來沒有把大自然當成真正的家。”
天地之間,萬物生長,每個生靈都有自己的小宇宙。人類社會生生造出來的需求與奔忙,在原始力量面前,顯得可笑而荒唐。李冰冰扼腕嘆息:實在是太晚才來關注大自然了!她也漸次想起,埋藏在記憶深處的那些自然界帶來的震撼。
李冰冰
多年以前,作為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親善大使李冰冰曾去肯尼亞考察非洲大象的生存狀況。在桑布魯自然保護區,下了飛機,跑道盡頭接機”的,居然是一群翹首顧望的長頸鹿。坐在不設遮擋只有杠梁的古普車里,緩緩與象群同行,大象們忽扇著大耳朵從旁經過。
恍惚的、電影般的不真實感,夾雜著遠古的基因覺醒,李冰冰那一刻的感覺很魔幻,“從來沒有經歷過的畫面,卻覺得非常熟悉”。
那天晚上,她住的酒店非常原生態,幾片簾子放下來,扎在山里的帳篷。第二天,簾子一拽,帳篷升上去。“我的天吶,視線之內,全是廣袤的草原、山丘,斑馬、羚羊,滿眼都是動物,好高好高的野草,只有自然的聲音。如此和諧,如此安靜,如此熟悉。人類怎么不是大自然的一份子呢?很久很久之前,我們就在這里。”
李冰冰
走進雪山,也讓她想起早年做品牌活動的時候,被直升機帶到西歐海拔數千米的勃朗峰上,所看到的特殊地貌。
在人際鮮至的山巔,時間的長河留下了印記。冬季積雪,終年不化,大塊的冰常年被西風雕琢,產生凌厲造型,結晶巖層穿插其間。歲月交看,多少力量才能造就出的鬼斧神工,在那一刻震撼了李冰冰。那時候的她,還沒有關注自然,“只是開開眼果”,覺得神奇。
“以前就是個觀光客,意識不到自然與人類之間靈力的存在。歷經風霜,回到自然的懷抱發現,這才是你的母親啊!當你真心與之鏈接時,她贈予你的力量是無窮無盡的。我們見到山見到海,面對空氣陽光與微風,總覺得本該如此、稀松平常。但真的是這樣嗎?或許只有把自己徹底地投身到大自然中,去呼吸、去感受,甚至去吶喊,接收到自然的回響,感受到她的療愈,才會意識到她的慷慨與神秘。
李冰冰
許多年來,李冰冰關注環境,呼吁環保。這兩年滑雪、騎馬,長時間身處自然,多年前見識過的風土地貌、原野生靈浮上心頭,仿佛歲月的積淀在今天凝聚到一個點上:萬物有靈,天地大美。她便只想做一件事:愛,愛這個自然,而非索取。為它做點什么,與它和諧共處。
與整個生態和諧相融時,李冰冰很直觀地感受到,自己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松弛,亦沉穩謙卑。
李冰冰
認識你自己
1996 年,李冰冰說,她花3200 元,買一個大品牌化妝箱,以證明自己對化妝這件事特別尊重。現在,她沒有化妝箱也沒有化妝包,就一個普通布袋子,裝一個粉底一個粉撲一根眉筆,化妝只要 5 分鐘。
“睫毛和眉毛都是需要養的,少化妝少折騰就會長得好”,化妝鏡前,一邊分享著保養心得,一邊親自上手完成妝造細節。這次拍攝,眼影、眼線到發型,很多方向上,李冰冰都有明確的想法。
李冰冰
她的飲食結構很健康,不容易代謝的食物很少入口。如果覺察到腸胃不適,就會吃素一段時間自我調整,減少胃腸負擔。“病從口入,吃的東西如果不能被代謝掉,就會變成垃圾留在身體里,影響健康,也會讓體態產生變化。我們這副皮囊,要是跟一個不思考的人在一起多辛苦啊。多體諒一點它的工作,可能會舒適一點。”
她也非常關注身體每個關節的感受,常年非常規律地分部位鍛煉。尤其是運動之前,一定會非常認真地進行針對性訓練,以免受傷。
李冰冰
或許正是這些常年如一日的堅持,才讓李冰冰始終保持著鏡頭前的好狀態,并且在許多方面拿到了好成績。
比如本來是玩耍,但似乎漸漸成為新業務的滑雪。
李冰冰
第二個雪季伊始,作為曾經的打戲女演員,帶著掌握一門運動技能應該比別人更快的信心,帶著上個雪季殘存的記憶,當她沖給教練看的時候,被當頭棒喝:你這樣滑沒用!站姿、頂胯、躲重心,開肩等一系列動作都有問題,看上去輕松自在,其實很容易摔倒出問題。
“當時我就驚著了。”本來已經輕松自在想咋滑咋滑了,一下子要從頭來過。但她知道表面輕松的背后,的確存在教練說的問題,于是面對已經形成的肌肉記憶,李冰冰開始了艱難的復訓。
李冰冰
好比孩童學步,明明可以走路甚至快跑了,卻要從站立、邁步重新學起,不能說不受打擊。心急的時候,教練說:“姐,快就是慢,慢就是快。”她想起康復教練說過的另一句話:“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瞬間洞明。
因為康復的過程就是每一天每一天看不到任何進步,但積累一兩年后,身體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她曾經帶領著自己的身體前進過,明自堅持的力量。自此,甘愿成為雪場里最下苦功的那個“笨人”。
李冰冰
別人都去沖大白坡、滑野雪、滑樹林,她就在道上苦練,一個動作一個動作地摳。然后發現,重復基本功的過程中,某些高難度動作居然自動解鎖。當她站姿滑姿都特別好,做出很漂亮的動作時,教練說:“這都是你一個彎一個彎練出來的。”
想做的事,就照著最高規格下功夫,經年累月,不遺余力。李冰冰這一路,都是這么走的。練基本功、堅持、循序漸進,日復一日的簡單重復,使人達成自我掌控,了解能力上限,也更進一步地認識著自己。而后,獲得更大尺度上的自由。
李冰冰
沖向群山
某一期滑雪小視頻中,李冰冰配文:原來這就是沖向群山的感覺。
假如人生是曠野,或許我們都曾在青春年少時,沖向群山。那是未知的、廣闊的、充滿挑戰的世界,無限可能,無盡自由。然后,有些人受了傷,有些人被牽絆被束縛,不再是沖向群山,而更像被某座大山壓住,不得伸展。
李冰冰
生活的荒謬在于,沖向群山的機會,往往發生在我們還不具備山中生存能力的時候。而當我們羽翼豐滿,又早已見識過此中艱險,不敢再輕易翱翔。原來沖向群山的首要裝備,并不是飛越的能力,而是那顆敢飛想飛的勇敢的心。
李冰冰的“沖向群山”,正在發生著。她或許不再是當年凡事爭先的拼命三娘,奮斗的方向與興趣也早已產生變化,但她松弛、勇敢、內心輕盈。如今,生活、健康、關系,對她而言的重要性顯然遠勝其他。面對這些,她帶著與當年闖蕩江湖同樣的清醒覺知。
李冰冰
談到是否非常熱愛現在的生活,她想了一會兒,“與其說熱愛,或許,對如今的我而言,坦然接受一切更顯得真實一些。以前總希望能靠努力換取一些不變的東西,但其實一切都是在變化的。所以我想,能有一個海納百川的心態去接納,是一個長久的能夠支撐你再次擁有熱愛這種情緒的前提。”
她已經學會不對生活設置過多“期待”與“應該”,允許萬物如其所是。保持自身美好的品質,比如真誠,比如讓自己始終是可以被信任的。“這是正確的,重要的事情。但你只要做好自己,不必裹挾他人也一定在同樣的軌道上,要接受這不是所有人的信條。”
偶感疲倦時,她告訴自己:也許我的出現會給別人帶去一些好的能量呢?也許會遇上帶給我能量的人。人生嘛,總還是要有一些百分比是用來消耗的。積聚能量,只是為了當我們去消耗的時候,會有更多儲備可供使用。
李冰冰
更多的時候,她把一切處境都當作表演課上的訓練:所有的觀察與感受,都是養分。也許在今后的某次表演中,下意識就走出來了。
“讓一切流經我的心,但心上不受力。”李冰冰已走到開闊處,甚少限定,甚少不安,多數時候能夠自己做主,依然在清晰地觀察著自己,并隨時校正,持續做減法。自由,自在,自得。
監制:衛甜 / 攝影:何開拓一 / 策劃、造型:王古古 / 化妝:王璐 / 發型: 陳鋒 / 文字:月季 / 統籌制片:XIXI / 美術:外星人工作室 / 美甲:陳一 / 服裝統籌:XIXI、康康 / 攝影助理:郭東偉 / 服裝助理:Nana、dimo、思宇 / 場務:奧鑫場務 / 場地、燈光器材:北京上德大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