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將從4月16日持續到4月23日。期間將舉辦數十項精彩活動,包括開幕式上古琴、昆曲、茶道、劍道、插花、聞香、吹塤、聽笛、雜技以及太極功夫等精彩的綜合性傳統文藝表演;國風漢服走秀互動活動;大運河美食文化展示;運河非遺展示展演等;以及沉浸式體驗區和多項運河主題互動游戲,讓游客體驗運河文化的獨特魅力。
大運河“開漕節”還設置了主題文化日,活動期間每日一主題,重點推薦文化旅游活動,包括4月16日少年運河游船研學營,4月17日運河書法研學日,4月18日助力自行車首發日,4月19日運河文化讀書日及北京市十大金牌閱讀推廣人劉恩東長篇連環畫《大運河傳奇》簽售日,4月20日舉辦通州區旅游資源推介會,4月21日大運河之子程序《大運河上的世界》攝影展,4月22日花朝節,4月23日非遺嘉年華及閉幕式。除此之外,還有漷縣民間美食節、2023大運河文化帶產業招商洽談會等聯動活動。
通州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湯一原
通州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湯一原在開幕式上表示,大運河作為流動的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繁榮興盛的歷史見證,也是一部書寫在華夏大地上的宏偉詩篇。大運河“開漕節”既是一個承載悠久歷史文化的節日,又是一個全新的文旅IP,是一個集傳承、創新、交流、推廣于一體的綜合性文旅盛宴,一個符合新時代市民游客需求的文旅新產品和消費新場景。
北京大運河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欒笑天
據北京大運河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欒笑天介紹,為了更好地滿足廣大市民游客的參與需求,今年的“開漕節”活動還采取了“傳統重現”、“新潮玩法”、“親民活動”三位一體的組合策略。傳統重現,將著重宣傳運河文化,打造“大運河開漕節”獨特品牌IP屬性;新潮玩法,將著重吸引年輕受眾,加強年輕人對“大運河開漕節”的認同感;親民活動,將著重輻射更廣泛的人群,實現全民同樂。
與此同時,“開漕節”還為廣大文旅商體企業搭建了舞臺提供了助力。湯一原表示,希望文旅商體企業,以“開漕節”為契機,堅定信心,深耕副中心文化旅游事業,合理利用大運河資源,共創大運河文旅商體新場景、新業態、新服務、新產品,共享大運河發展成果。
據悉,近年來通州區立足城市副中心文化旅游主導功能,深入挖掘和豐富大運河文化內涵,以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為契機,圍繞大運河森林公園、運河公園、西海子公園、燃燈塔和周邊古建筑群等四個區域全力打造集休閑、體驗、度假、購物于一體的北京中軸線以東首個5A級旅游景區——北京(通州)大運河文化旅游景區。目前,大運河文化旅游景區文化性、智慧化建設、環境形象提升、運營管理服務等方面都已顯著提升,達到了5A級景區驗收標準。
通州區乘勢而上,于今年2月發布了《北京城市副中心文化旅游區發展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聚焦文化旅游主導功能,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立長遠、強功能、上臺階,把握“兩區”建設機遇,圍繞高質量發展主線,建設文旅商體融合發展示范區,打造“文化旅游新地標、文創科技新高地、國際交流新窗口”,持續推進副中心文化旅游產業發展。
據了解,大運河“開漕節”是通州獨有的大型文化活動,始于明代。“開漕節”是慶祝首批漕糧從南方運抵通州的日子,定在每年農歷三月朔日舉行。明清時期,每臨開漕節,中央掌漕官員和通州地方官吏、各省在通工商會館、民眾等數萬人齊集通州城東運河西岸,共慶首批糧幫運船到達,表達對新年風調雨順的祈求與對大自然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