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狗帶我找回了“消失的附近”

由牛津大學社會人類學教授項飆提出的“附近的消失”,最近在網絡上引起熱議,在現代社會中,由于電子產品和互聯網的高速運轉,人們不再依賴于近距離的交流,“附近”作為一個真實可觸碰的生活,包含各種社會關系的空間,也越發缺少關注和連接,讓人們錯過生活中許多細枝未節的美好。

小狗帶我找回了“消失的附近”

由牛津大學社會人類學教授項飆提出的“附近的消失”,最近在網絡上引起熱議,在現代社會中,由于電子產品和互聯網的高速運轉,人們不再依賴于近距離的交流,“附近”作為一個真實可觸碰的生活,包含各種社會關系的空間,也越發缺少關注和連接,讓人們錯過生活中許多細枝未節的美好。

而狗狗來到我們的世界,不僅重構了我們的生活,更以笨拙而真誠的方式治愈著人類——有人因小狗從急性子變得平和包容;有人在遛狗時發現了以往忽略的周遭美景;有人借由小狗拓展了社交圈,還有人在與小狗的互動中找到了家庭的溫暖連接,獲得超強幸福能量。每一次散步、每一個瞬間,小狗都在用獨特的方式,幫我們找回了“消失的附近”。

小狗帶我找回了“消失的附近” 

小狗帶我找回了“消失的附近”

我是威威老涵,懷里的蘇格蘭梗叫阿道克。這小家伙像顆投入湖面的石子,把我原本的生活節奏攪得團團轉,卻也漾開了意想不到的漣漪。遇見它后,最大的變化就是我的時間被重新分配,以前空閑時我不是約朋友就是健身,現在有空閑時間基本都在陪著它。哪怕只是在家看電視,它只要是在我身邊,狀態就都會很chill,但如果我把它自己留在家里,它就會一直守在門口等我回來。

小狗帶我找回了“消失的附近”

小狗帶我找回了“消失的附近”

社交方面,因為小狗的到來,我這個E人從聚會組織者變成了被動等朋友約的人。但也因此闖進了狗友圈,群里每天都是毛孩子們的糗照和養犬經驗,時不時同城狗友們還會相約聚會。不過這圈子挺講究三觀篩選的,通常養犬理念也會折射出主人自身的一些性格特質,所以用狗狗來反向篩選狗友,也是個蠻有意思的過程。

出行方面,因為狗狗不能上地鐵,所以我很久沒坐過地鐵了。每次出門還得揣上濕巾、撿屎袋、水壺、涼涼衣等一堆東西。選地兒更是講究:人不能太多,怕它在逼仄空間里走動不方便,產生緊張敏感反應。狗也不能太密,畢竟這只梗犬小時候有陰影,見著某些公狗就炸毛;還得有室內歇腳地兒,深圳的夏天能把狗曬中暑。

雖然阿道克的加入,看起來讓我的生活變得繁瑣了很多,但是卻讓我這個超級急性子的完美主義暴脾氣被它治愈了,養狗后整個人peace & love了許多。它干過不少“窒息事”:滾屎、雨天鉆灌木叢追貓、見到討厭的小狗開啟大喇叭模式吼叫……起初我非要它按我的規矩來,結果我倆關系變僵了,我想熱情互動時,它都不愿意搭理我。后來聽了訓犬師、狗友們的話,我扔掉條條框框,給了它更多的包容。結果兩周不到,它又黏我了,指令也執行得好了。現在我情緒穩定多了,前一秒還在生氣,下一秒想著不能讓它受影響,就立刻用夾子音鼓勵它。

小狗帶我找回了“消失的附近”

小狗帶我找回了“消失的附近”

小狗帶我找回了“消失的附近”

我認為跟小狗散步的幸福感完全來自于小狗本身。我以前超討厭戶外走路,怕熱怕曬怕蟲子,但看到阿道克在草地上屁顛屁顛的背影,這些煩惱都能忘了。之前任何人邀請我去爬山,我都會拒絕,但現在我會主動去做攻略帶它去爬山。有次帶它爬山,它松了繩在小樹林里狂奔,小腦袋在比它還高的灌木叢里一閃一閃,還跳過了小水溝,那自由的樣子治愈極了。

小狗帶我找回了“消失的附近”

小狗帶我找回了“消失的附近”

現在散步時,我不再大步流星往前沖,而是盯著小狗怕它亂吃東西,也因此發現了不少新風景:小區里原來有這么多花的品種、市政公園外圍綠地也修整得很整齊了、寵物友好商場的路燈柱下全是小狗的“標記”……走路從不看腳下,經常被絆到的我,如今也學會了耳聽六路,眼觀八方,留意方圓50米內有沒有別的小狗、狂奔的小孩和聲響大的快遞車,活像個“女特務”。

每天看著阿道克開心打滾、傻呵呵地咧嘴笑、四腳朝天睡覺,心情就會一下子明亮起來。這小家伙讓我學會了放慢腳步,也讓我變得更有耐心和包容心。

小狗帶我找回了“消失的附近”

小狗帶我找回了“消失的附近”

大家都喊我羊,身邊這只拉布拉多叫開心,今年9月就滿4歲了。從它剛斷奶抱回家那天起,這團毛茸茸的小家伙就成了我生活的能量來源,不知不覺間,它把我“養”得越來越好了。

養開心前,我總被工作壓得喘不過氣,獨自散步時常常走著走著就掉眼淚,情緒像團亂麻只能靠時間硬熬。可現在不一樣了,每天牽著它出門,注意力全被這只蹦跶的毛孩子吸走,看著它和小朋狗瘋玩、和人類伙伴或陌生路人友善互動、拱著小鼻頭興奮地刷小狗朋友圈,這些場景都會讓我覺得特別欣慰滿足,再糟的心情都能被熨帖平整。開心用友善和真誠填充了我的世界,我時常在講:世界不能沒有小狗。

小狗帶我找回了“消失的附近”

小狗帶我找回了“消失的附近”

小狗帶我找回了“消失的附近”

它給了我很多能量與慰藉,潛移默化的改變著我的行為和習慣。比如有了小狗之后,散步都會很專注,實時關注它的動態,還需要對小狗的吃喝拉撒、生活習性以及心理狀態負責。比如每天需要帶它出去活動,和小朋狗玩,及時給予獎勵或者制止。

在它的帶領下,我認識了很多小狗家長,大家都是很棒的人,我們以小狗為中心交流分享,相處起來特別輕松愉快。并且,養它不只是多了份喂食遛彎的責任,更是陪伴感受它的每一個成長階段。小狗的整個生命周期都很可愛,從小小一只縮在我身邊,到一點一點長大,慢慢有了自己的性格習性,有了自己的好朋狗和親近的人類伙伴,我完全被幸福感、滿足感還有成就感包圍。

小狗帶我找回了“消失的附近”

現在每次牽著牽引繩出門,都像揣著顆會搖尾巴的太陽。我想對每個養狗人說:請一定耐心正確引導它們,對小狗負起責任,遵守文明養犬遛犬公約;也想對這個世界說:希望能多給予這些毛孩子一點包容。它們不是社會負擔,而是積極和真誠的向導。

小狗帶我找回了“消失的附近”

小狗帶我找回了“消失的附近”

我是小金,趴在我背上的是剛過完4歲生日的巨蟹座女孩子Shiro。遇見它之前,我是個妥妥的“工作狂”,雖然已經養了十多年貓,但是Shiro的到來,明顯讓我有了當媽媽的感覺,有了更多責任感,更柔軟,會渴望有更多時間放在生活上,陪伴我的小狗。

它的到來給了我許多幸福和安慰。我是2020年前后養的Shiro,因為有它,讓我跨過了一個非常黑暗的時期,本想給它溫暖,沒想到它給了我更多。正是因為這份愧疚,總是覺得虧欠,讓我想給它加倍的快樂、陪伴和愛,每天都在想,如何做一個更好的媽媽。

小狗帶我找回了“消失的附近”

小狗帶我找回了“消失的附近”

和小狗的散步時間,對我來講是一場脫離工作和瑣碎的心靈massage。以前從來沒有散步的習慣,現在牽著Shiro出門,才發現自己居所四周每天都有新的變化。這個時間里我不會玩手機,只是專心地看著它的身影,等待它的嗅聞。也有了很多和陌生人交流的機會,雖然不是我本意,但是如果小狗們想要一起玩,我會通過跟另一位主人的聊天,來給它們爭取更多玩的時間。

但也有矛盾的時候,因為不想把它單獨留在家里,一部分出門的頻率變高了,另一部分,也就是自己出行的頻率其實變低了,要出去都會把它送去爺爺奶奶家,保證小狗的陪伴時間。

Shiro還是我們小家庭的粘合劑,與它散步的時間,也讓我和它爸爸多了許多共同的話題:今天它拉粑粑的多少,什么顏色,都能討論好長時間。一路上還會像做游戲,腳步節奏一起時快時慢,并與Shiro不斷互動,快走的時候就會說“快快快Shiro咱們這是軍事化管理,我們誰先當第一名”,慢走的時候就會說“Shiro慢一點等等媽媽,媽媽沒有你四條腿快”,可能路人看著很像神經病,但確實是我們一家人非常幸福的時刻。

小狗帶我找回了“消失的附近”

小狗帶我找回了“消失的附近”

小狗帶我找回了“消失的附近”

有了它,看世界的視角也不一樣了。以前走路只顧拿著手機從A點到B點,現在我會知道哪條路更寬敞干凈安全,哪條路上來往的小狗很多,哪條路上有它喜歡的小貓小鳥,甚至因為小狗非常瘋狂的嗅聞,能推測出哪條路上一定發生過很多事。平時在手機里的世界全部又回歸到了現實,回歸到了眼前,當下,五米以內的位置。這是小狗教會我的,不只為未來生活,也該感激當下,當下的每一刻都值得珍惜。

小狗帶我找回了“消失的附近”

小狗帶我找回了“消失的附近”

我是彬彬,養了只叫ready的五歲小狗。它像個小太陽一樣,總是能激發我心底最高能量的一面。很多時候看著它就像看著自己,它開心時我也開心,它調皮的時候我也會寵溺。感覺它無時無刻都充滿活力,每當和它待在一起,它都會通過自己的方式把能量傳送給我,生活上遇到的煩心事,工作的壓力也會隨之一掃而空。

和ready一起散步時,幸福感藏在每個小細節里。當遛彎途中遇到很多人想用美食誘惑它留下,但它還是毅然決然跟著我離開的時候;當它從草叢里叼出各種“稀奇”東西放在我跟前,一臉天真看著我的時候;玩累了,就盤坐在我腳邊,頭枕著我鞋面的時候,這種被需要被堅定選擇的感覺真好!

小狗帶我找回了“消失的附近”

小狗帶我找回了“消失的附近”

沒養它時,我散步就在小區和附近江邊溜達。現在因為它每天晚上都要去離家七八公里外的奧體中心玩了才肯拉撒,我每月油費蹭蹭漲,卻多了開車兜風的環節。跟著它,我開始留意到路上的風景,感受微風與泥土的味道,也好像通過它,和這個世界有了更豐富的連接。

小狗帶我找回了“消失的附近” 

小狗帶我找回了“消失的附近”

我是阿蚊,家里有只1歲9個月的小狗叫屁屁。養了它之后,我的生活變得和以前完全不一樣了。

以前我能窩在家里三四天不出門,現在每天都得逼自己出門遛狗。但每次回家,屁屁撲上來的瞬間,所有疲憊都煙消云散,心里滿是幸福。只要它不在身邊,我總會忍不住想它,走在街上或者刷軟件時,看到萌萌的小動物都會覺得“哇塞!好像屁屁”,連看《馴龍高手》時,都會把無牙仔代入成它,覺得和屁屁一樣可愛。

小狗帶我找回了“消失的附近”

小狗帶我找回了“消失的附近”

小狗帶我找回了“消失的附近”

通過帶屁屁遛彎還讓我認識了不少新朋友,大家會聚在一起分享狗狗的趣事,特別有意思。但最大的變化還是讓我變得勤快了,天天要給它撿屎、換尿墊,每天還要清理好幾次地板,但看著它干干凈凈的樣子,就覺得很值得。

和屁屁散步像是增強版的公園20分鐘效應,光看著它吐著舌頭在公園奔跑就感覺很幸福了。公園里有其它小狗和它一起玩的時候它就會很開心的笑,我就跟著心里發甜。每天就這么和它在公園里呆一小會兒,我和它都能變得特別幸福。

小狗帶我找回了“消失的附近”

以前獨自散步從沒想過要做什么準備,有了屁屁后,就像是帶了個孩子,什么東西都得為它準備齊全。和小狗散步時注意力是完全集中在它身上的,但也是因為它,我會去探尋一些自己散步時從來不會走的地方,觀察到往常沒注意到的地方,有小狗陪伴散步一切都變得有趣、開心、不一樣。

或許我們都需要向小狗學習,學習它們對生活的熱情,對自然的探索,對世界的信任。在這個追趕速度的世界里,狗狗用行動告訴我們,慢慢散步就是最好的禮物。

我散步時遇到一只小狗;

我和小狗,

我們開始交談。

“這么好的天氣,你要去哪里?”

“上山去,去打滾,去玩耍。”

我說,“小狗,我和你一起去。”

——米爾恩《當我們很小的時候》

 

監制:邵白白 / 新媒體策劃、統籌:嶼川 / 撰文:小桃 / 新媒體設計:胡玫 / 新媒體運營:Edison / 圖片來源:各博主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