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erywomen|蕭麗河:光是愛,是給予,是對生命從容的照見

2021年9月23日首演的江蘇大劇院原創民族舞劇《紅樓夢》,毫無疑問是近幾年最“破圈”的舞劇之一,豆瓣評分高達8.9,每場演出都一票難求。精彩的編導、舞蹈演出與極具想象力和創造力的舞臺燈光、服裝、美術相得益彰。我們驚喜地看見其中三位最重要的視覺主創皆為女性:舞臺燈光設計師蕭麗河、舞臺服裝設計師李昆、舞臺美術設計師胡艷君。

everywomen|蕭麗河:光是愛,是給予,是對生命從容的照見

在《紅樓夢》于2025年3月回到江蘇大劇院迎來第300場演出之際,“everywomen”走訪南京、北京和杭州,拜訪了這三位結緣于《紅樓夢》的舞臺創作者各自的工作空間——這里也是她們的舞臺和她們各自的夢。

這是我們在南京見到的,工作中的蕭麗河。

“有個聲音告訴我,你應該做個燈光設計”

還是小姑娘的時候,蕭麗河沒想過自己的未來會和燈光如此緊密地纏繞在一起。她從小學習美術,理想是成為純藝術家,然而報考上海戲劇學院時,可選擇的僅有舞美設計與燈光設計。兩相權衡下,蕭麗河在申請表上寫下了舞美設計,可就在她交了申請表,拿著蓋好章的準考證走出校門口的時候,卻聽見有個聲音對她說:“你應該做個燈光設計。”

everywomen|蕭麗河:光是愛,是給予,是對生命從容的照見

蕭麗河舞臺燈光設計作品《紅樓夢》,圖片由江蘇大劇院提供

這戲劇性的一刻改變了蕭麗河的人生軌跡,她當即修改了志愿,報考了燈光設計專業,并成為中國第一批學習燈光設計的女性設計師。剛入學不久,重重困難擺在蕭麗河面前:粗獷的燈具、復雜的電線、難度不小的課業,加上老師的一句“做一個好的燈光設計需要30年”,這讓當時坐在講臺下的蕭麗河只有一個念想,就是“逃離”。

everywomen|蕭麗河:光是愛,是給予,是對生命從容的照見

蕭麗河舞臺燈光設計作品《紅樓夢》,圖片由江蘇大劇院提供

30年后再來細品老師的這句話,蕭麗河深有同感:“現在我知道了,成為一個靠譜的燈光設計師真的需要30年,這其中涉及太多方面的知識和經驗了。就像戲劇服裝設計是為了塑造一個人物,燈光設計就是在舞臺上營造一個世界,一個符合劇情人物生存和情感的世界。而一個好的燈光設計也不只是完成營造,還要有能力融入個人審美和風格,提升作品的內涵并引領觀眾。”

1987年大學畢業時,蕭麗河一度以為自己可以告別燈光設計,誰料被留校任教,并分配至崇明參加講師團工作了一年。作為在城市長大的孩子,蕭麗河見慣了萬家燈火,卻像是頭一回感受到大自然的光亮。從清晨到午夜,每天望著映照在綿延不斷的田野上瞬息萬變的光色。蕭麗河被深深感動了。

everywomen|蕭麗河:光是愛,是給予,是對生命從容的照見

蕭麗河舞臺燈光設計作品《春之祭》,圖片由蕭麗河提供

結束講師團的工作后,蕭麗河又被安排去西藏支教半年。在西藏的日子,她對光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在空氣稀薄的高地,世界變得很澄澈,所有的光線都有色彩。蕭麗河回憶道:“西藏云和光線的變幻無窮、酥油燈的溫馨和暖意讓我感動,讓我覺得光是直達神性的。那一刻,我愛上了光, 我決定這輩子都在光中修行,做光的門徒。”

回憶起學生時代,蕭麗河還特別感念三位對她十分重要的恩師。在中國燈光界有著“燈光詩人”之稱的金長烈教授將她帶進了燈光設計的課堂,對美國舞臺界影響深遠的已故耶魯戲劇學院李名覺教授為她打開了舞美設計的大門,而美國舞臺燈光泰斗級教授珍妮弗·蒂普頓(Jennifer Tipton)以嚴酷的教學方式讓她對每一道設計的燈光都惜墨如金。

everywomen|蕭麗河:光是愛,是給予,是對生命從容的照見

蕭麗河舞臺燈光設計作品《趙氏孤兒》,圖片由蕭麗河提供

縱然這過程中也有不少辛酸故事——被扔在偏遠的城市獨自做戲,被老師罵到大哭,熬夜趕設計挑戰極限,但想起三位恩師,蕭麗河唯有感激:“每當碰到困難的時候,我會想到他們,然后就會知道應該怎么樣來解決這些問題。這個時候其實就知道,老師給了我一個很好的拐杖,為我指引了一條很好的路。他們不僅是我的專業導師,更是我的人生恩師。我是何其幸運!”

everywomen|蕭麗河:光是愛,是給予,是對生命從容的照見

蕭麗河舞臺燈光設計作品《紅樓夢》,圖片由江蘇大劇院提供

“我們的傳統藝術真美”

在耶魯戲劇學院設計系畢業后,因為對建筑設計的夢想,蕭麗河在紐約的一個建筑燈光設計事務所開始學習研究建筑藝術,這段經歷對她日后的創作意義深遠。

2006年,蕭麗河回到國內,受田沁鑫導演邀請,擔任了江蘇省昆劇院的昆曲《1699桃花扇》的舞美與燈光設計。不同于傳統戲曲的舞臺,蕭麗河為這部作品設計了一個具有建筑感的博物館展演式的空間,沒有擯除傳統的一桌二椅,而是將現代與傳統相結合,就如同在觀眾與昆曲之間架起一座橋梁,讓觀眾有一種在博物館看了場展演的感覺。這樣的創意吸引了不少年輕觀眾,在演出期間,年輕觀眾們過于熱情,甚至把劇院的門都沖破了。昆曲開始走向年輕化,這也讓作為舞臺設計者的蕭麗河深感欣慰。

everywomen|蕭麗河:光是愛,是給予,是對生命從容的照見

everywomen|蕭麗河:光是愛,是給予,是對生命從容的照見

蕭麗河舞臺燈光設計作品《1699·桃花扇》,圖片由蕭麗河提供

她坦言,在美國求學期間常有思鄉之情,每每思及故鄉,就深深體悟到中國的傳統文化其實很美,但她也深知,要以現代手段傳承傳統審美并非易事。這也是蕭麗河近幾年苦苦探索的命題:如何在古典和現代美學之間找到一種融洽的表達。在她的作品中,都可以看到這樣的探索旅程,如裝置歌劇《驚園》、舞蹈劇場《中國制造/游園驚夢》《十面埋伏》等等。

在楊麗萍舞蹈劇場《十面埋伏》的舞臺上,最引人矚目的是懸在半空中的一萬把剪刀,看起來相當危險。蕭麗河用燈光和投影制造出了銳利感,使觀眾相信剪刀是真的很尖銳。通過燈光與布景之間的互動,為觀眾呈現了一個殘酷無比的戰爭場景。

everywomen|蕭麗河:光是愛,是給予,是對生命從容的照見

蕭麗河舞臺燈光設計作品《紅樓夢》,圖片由江蘇大劇院提供

對于蕭麗河而言,創作的過程往往是從整體到細節,再從細節回到整體。“我一直試圖跳出創作,在一部劇的設計即將完成的時候,像一名普通觀眾一樣來看待自己的作品,我覺得這很重要,這樣你才能檢驗自己的設計是否合理。”

除了傳統的劇場作品,蕭麗河還創作了不少引人深思的燈光裝置作品,用光與意象配合著聲音,與觀眾一起打造一個戲劇場景。例如,第二屆上海西岸建筑與當代藝術雙年展開幕式燈光裝置作品《光啟》,第十一屆上海國際雙年展參展燈光裝置作品《猶在鏡中》等。

“所有的表達都要建立在理解之上”

蕭麗河為觀眾熟知的作品還有音樂劇《趙氏孤兒》與舞劇《紅樓夢》,前者大氣磅礴,后者美輪美奐。站在創作者的角度,蕭麗河在這兩部作品中收獲了截然不同的創作體驗。 

everywomen|蕭麗河:光是愛,是給予,是對生命從容的照見

蕭麗河舞臺燈光設計作品《趙氏孤兒》,圖片由蕭麗河提供

音樂劇《趙氏孤兒》將古老的中國經典進行全新的當代演繹,讓觀眾為之沸騰。巨型不規則石板化為傾斜的城墻與素色的大地,角色們在長軸畫框里緩緩登場。作為本劇的燈光設計與光影媒體設計,蕭麗河為這座舞臺注入了光影、色彩與情感,用光講述了這個關于命運與因果的故事,也希望用光和影呼喚信念、呼喚人性的光芒。雖然這是一個極簡的舞臺,但蕭麗河坦言自己為此做的設計并不簡單。為了讓光中有影,影中生光,她在劇中用到了八臺投影儀和上百架燈具,配合著澎湃悲壯的音樂,在舞臺上埋下一個又一個耐人尋味的隱喻。

everywomen|蕭麗河:光是愛,是給予,是對生命從容的照見

蕭麗河舞臺燈光設計作品《紅樓夢》,圖片由江蘇大劇院提供

2025年3月,蕭麗河有三個作品正在演出:江蘇大劇院原創民族舞劇《紅樓夢》,江蘇大劇院原創舞蹈劇場《春之祭》,以及浙江小百花越劇團的原創越劇《我的大觀園》。

做舞劇《紅樓夢》的燈光設計讓蕭麗河直呼“過癮”。這部舞劇由江蘇大劇院與黎星工作室聯合制作,民族現代舞的自由律動,民族器樂的美妙音律,以寶黛釵的愛情悲劇為主線,聚焦十二金釵的命運起落。“如何用光在層層疊疊、五彩斑斕的現代布景和傳統服裝變化中尋找一種平衡,一種視角,一種屬于《紅樓夢》的燈光語匯,和著音樂以及舞者一起渾然天成,不著痕跡地在觀眾面前編織一場紅樓大夢”,蕭麗河說,這是《紅樓夢》帶給她的最大挑戰。

everywomen|蕭麗河:光是愛,是給予,是對生命從容的照見

蕭麗河舞臺燈光設計作品《紅樓夢》,圖片由江蘇大劇院提供

《紅樓夢》場景變換繁多,幕起幕落,時節更替,可以說是步移景移。時空流轉遷移的任務便交給了光影:于富麗堂皇的賈府是“光搖朱戶金鋪地”般金燦閃爍的光斑,于“鳥語溪聲”的大觀園是浮光幻影流云,而于黛玉,始終是瀟瀟竹影,在綠意盎然的綠幕上,在蕭瑟凄涼的白紗上。光和影,最大限度地呵護和調和著空間和人物、敘事和情感、傳統美學和現代表達之間的關系。蕭麗河在這一重又一重的“美”的夾縫中完成了燈光設計,不著痕跡地調和著戲服和幕布的色彩關系,“潤物細無聲”地烘托出紅樓的夢幻氛圍。

《紅樓夢》完成得酣暢淋漓,舞蹈劇場《春之祭》的創作則帶給蕭麗河另一種嶄新的體驗。

everywomen|蕭麗河:光是愛,是給予,是對生命從容的照見

蕭麗河舞臺燈光設計作品《紅樓夢》,圖片由江蘇大劇院提供

舞蹈劇場《春之祭》以二十世紀上半葉的法國巴黎為時代背景,聚焦于中西藝術家們,古典與現代交織,東方與西方碰撞,共同探索現代藝術的無限可能。導演李超希望“用身體的本能反應去感受人和人、人和社會的關系”,非線性的結構承載著符號化、元素性、多種身份的藝術家們,強調他們之間的溝通與藝術精神上的互相啟發。“希望觀眾能夠在藝術的溫暖中找到自己、感受情緒、得到慰藉。”相較于《紅樓夢》比較明確的創作表達,《春之祭》相對抽象,創作存在很多不明確和變數。蕭麗河說《春之祭》的舞臺視覺不同于傳統劇場,它是集舞美、多媒體、燈光和光影于一體,彼此緊密融合、共同協作完成的一次大舞美作品。

everywomen|蕭麗河:光是愛,是給予,是對生命從容的照見

everywomen|蕭麗河:光是愛,是給予,是對生命從容的照見

蕭麗河舞臺燈光設計作品《春之祭》,圖片由蕭麗河提供

舞臺上的可旋轉移動的三角平臺,既是遠航的船,也是生命的祭壇,承載著歷史與回憶。《春之祭》動用了11臺投影和移動軌道,全方位以流動的光和影,在簡潔空靈的空間里,與舞者共呼吸。光和影,不只是完成故事的敘述和情緒的表達,更是裹挾生命能量和精神的視覺呈現。

everywomen|蕭麗河:光是愛,是給予,是對生命從容的照見

蕭麗河(中)與胡艷君(左)、李昆(右)在《春之祭》中再次合作,圖片由蕭麗河提供

蕭麗河說,身邊的朋友們受她影響,總聽她談論舞臺上的光,走進劇院后,便真的在意起了光。她希望未來能有更多觀眾可以在演出中看見光,看見由光而生的美和情趣。

從學校到劇場,從崇明的晚霞到西藏的天光,從這一個舞臺到下一個舞臺,蕭麗河的燈光是寫意的、浪漫的、狂放的、克制的、銳利的、游散的,千般模樣中隱著千言萬語,一眼電光火石,一眼地久天長。故事總是從燈亮而起,燈滅而終,你可以永遠期待下一次燈光亮起,到那時,蕭麗河或許又會給我們帶來全新的故事。

everywomen|蕭麗河:光是愛,是給予,是對生命從容的照見

Q&A:

V:從你的角度如何理解其他共同創作者的工作?

蕭麗河:舞臺燈光是通過光線照射的景或人被看到和感知的,舞臺視覺因為不同的光線會呈現出不同的質感,所以燈光和舞美、服裝設計可以說是唇齒相依、彼此糾纏又相互成就的關系。舞美空間是光的生存容器,也是光的約束者。拿胡艷君設計的《紅樓夢》來說,頻繁移動、色彩各異的帷幔布景對于燈光就像被腳鐐捆綁的舞者,但恰恰是這份約束成就了光影在《紅樓夢》里獨特的表達。艷君是一個極有天賦并敢為人先的舞美設計師,她的每一次設計對我來說都是一次不小的挑戰。所幸我們都不懼行走刀鋒,每每合作都是不瘋魔不成活的體驗。和服裝設計李昆的合作也是充滿各種驚喜。舞蹈演員出生的她在服裝設計上獨有靈性,她對服裝色彩和細節的拿捏極為精準,讓每一套服裝下的人物在燈光下都栩栩如生。我們同樣結緣于舞劇《紅樓夢》,又在舞蹈劇場《春之祭》相遇,在最近的越劇《我的大觀園》合作中,我們嘗試使用最新研制的去色燈讓本是色彩斑斕的十二金釵的服飾魔術般地失去了原有的色彩,贏得觀眾聲聲驚嘆......

V:對你產生過具體積極影響的一位女性?

蕭麗河:我在耶魯戲劇學院的燈光設計教授珍妮弗·蒂普頓(Jennifer Tipton)是對我影響深遠的一位女性藝術家。1995年,我接受了亞洲文化協會的獎助金前往美國訪學半年,期間在耶魯戲劇學院旁聽設計課程。去美國之前,我已經在上海戲劇學院教了幾年的設計課程,我不知天高地厚地覺得自己已經是個成熟的燈光設計了,不免對課堂上討論的學生作業表示出倦怠。Jennifer沒有任何指責,而是讓我去觀看各種演出,包括旁觀她演出的合成。漸漸地,我被她的燈光設計吸引,那般慈祥、潤物無聲地用光托舉著舞臺上的每一個生命。她讓我明白光是愛,是給予,是對生命從容的照見。兩年后,我如愿做了她的學生。Jennifer不僅拓寬了我職業的視野,更讓我成為虔誠的“光的門徒”。

V:給即將或剛剛進入你所在的這個行業的年輕女性一個建議。

蕭麗河:如果你真的熱愛舞臺、熱愛燈光,就請堅持,有一天你會找到自己的光。

出品:李曉娟 / 監制:滕雪菲 / 策劃:韋祎 / 采訪:金詩敏 / 撰文:上海文化廣場劇藝堂 / 人物攝影:SHU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