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穎
這一次,我們選擇致敬千禧年。
2000年,聽起來也不算太遙遠,但其實那已經是四分之一個世紀以前了。現在是個很合適的時間節點,所有人雖然都已經不太小,但也還算不太老,正是可以把經歷當成回憶,細細述說的好時候。
瞿穎
我們邀請了干禧年前后開始嶄露頭角的瞿穎來復刻自己當年的角色造型。那幾年,她都陸續有了自己的代表作。瞿穎則主演了內地第一部由香港劇組拍攝的偶像劇《真情告白》,也讓自己的演員生涯步入了新階段。
瞿穎
20多年過去了,再次提起那個充滿希望的年代,我們都很想念它。
我們的當下和未來,也都由那時而來,其實它從未遠去。
瞿穎
20世紀90年代末我演了《真情告別》,那是香港劇組在內地拍的第一部偶像劇。也是從那時候開始,我們慢慢有了“偶像劇”的概念,報紙上宣傳我和胡兵是“金童玉女”。
得到這個機會,我沒有經歷太多“挑選”。因為之前胡兵拍過一部《千秋家國夢》,我去客串了一點戲份,那個公司覺得我們搭得很好,所以就一起簽約,有了這個為我們量身定制的作品。
瞿穎
現在回憶起來,當時拍這部劇特別辛苦。香港劇組帶來了AB組的制度,也是從那時候開始才有了出“25個小時通告”這樣的概念,比如25號的25點”,就是要干到第二天的凌晨1點。那時候港片都是這樣快節奏拍出來的,有一次我還哭了鼻子,因為拍到凌晨,我以為能回酒店了,結果被拉到B組,我特別困,導演過來安慰我說“不要這樣子啦”,然后我們就接著拍。
瞿穎
從造型到氛圍,《真情告別》都是很洋氣的,別人會認為我們是領先時尚潮流的。這部戲講的是上海廣告新人的故事,當時這個行業剛興起,上海開始有了世界級的合資廣告公司,在這個職場里的男男女女是非常有標志性的一群人,他們很能代表時尚的都市生活。
雖然我本人不是廣告行業的,但也接觸過時尚行業,我記得當時上海最洋氣的人都聚集在復興公園附近,各種燈紅酒綠的party上,環境都是熱氣騰騰、生機勃勃的,有一種稍微高于生活的感覺,大家都很向往。在這部戲之前,我演過一些戰爭年代的戲,需要自己找感覺,但演《真情告白》,就像是演自己生活中認識的這些人,角色跟我們年齡相仿,生活環境也差不多,所以我們都是很生活化的表演,很自然也很輕松。
瞿穎
從20世紀90年代初到90年代末的那十年,其實行業變化是非常快的,我們的適應能力也很強,90年代初我第一次拍電影的時候,還有時間去體驗生活,去警察學校待了兩個星期,跟那些同學一起睡上下鋪,吃住都在一起。但拍《真情告白》,經常是剛改好的劇本,從復印機里打出來,送到我手上還是溫熱的,一切節奏都很快,變化也很多,我們就要在很高壓的環境下完成這些工作。當時在這樣的香港劇組里,導演沒什么架子,大家都在做好自己分內的事情,交流方式也特別平等。
而且這部戲是內地和香港一起播的,香港觀眾也喜歡看,所以我們那時候在香港的知名度也比較高。其實“瞿穎”這兩個字在粵語里是不太好發音的,但我記得去香港宣傳的時候,我們出去逛街買衣服,有很多人都能說出我的名字。
瞿穎
當時在香港逛街也很有意思,我們不買“大牌子”,而是經常去逛一些小店,有些獨立設計師或者剛畢業的學生,會做自己的小工作室,收一些歐洲獨立設計師的衣服來賣,我特別喜歡這些很有設計感的衣服。現在想想,我們當時對時尚的理解還比較單薄,就是發現和追隨,從簡單的穿著入手,吸收也特別快,就是看誰更洋氣、看誰用的新東西又多又快,僅限于穿衣打扮方面。反而是后來見得多了,到了當下這個年代,再去理解時尚,就不會那么單一了,知道它是更全面的選擇和態度。現在再提起時尚,我會覺得它不光是在說穿著,而是看你能不能與時俱進,能不能堅持自己獨特的想法,敢不敢去表達自己,總之,就是對它的理解更內化了。
瞿穎
現在偶爾刷短視頻,我也能看到《真情告白》的一些片段,當時播劇的時候我都沒有完整地回看,但現在點到了就會進去看一眼。再看的時候,我其實會有一點陌生的感覺,因為時間太久遠了,好多細節都不太記得了。但有時候,我也會因為看到一些片段,就能想起拍攝時戲外的很多場景。比如有個鏡頭里眼睛有點腫,就知道那天起得很早。
瞿穎
25年過去,真的會有那種恍如隔世的感覺,時間太快了,但又覺得好像是剛剛發生的一樣。
攝影:章超 / 形象:王昊 / 編輯:張婧璇 / 采訪、撰文:張凡 / 統籌:王禹斯LilyWang / 瞿穎妝發:付天驕 / 服裝統籌:XIXI、康康 / 統籌助理:段雨、BK / 攝影助理:洛桑 / 服裝助理:思字、慧慧、Alison、玉穎、小璇、閃閃、dimo、晚成、美華、大彤、Bimbi、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