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心彤:當(dāng)非典型INFP 成為相聲演員

舞臺上,她是穿著旗袍說段子的“女先生”,嘴皮子利落,眼神又帶點害羞 ;舞臺下,她是東北姑娘、INFP體質(zhì)、前體育生轉(zhuǎn)型演員、夢想“說一輩子相聲”的文藝女孩。如果你想知道相聲界有沒有“異類”,那王心彤就是那個一邊“嘬嘬嘬嘬”嘴巴預(yù)熱,一邊默默練臺詞的例外選手。

王心彤:當(dāng)非典型INFP 成為相聲演員

王心彤(抖音 @ 唐錦竹)

來自東北的包袱鋪花旦

“東北人不都得說二人轉(zhuǎn)嗎?”——這種根深蒂固的地域刻板印象曾讓她哭笑不得,卻也激發(fā)了她用實力證明自己的決心。她半路學(xué)說相聲并非什么家學(xué)淵源,只是因為熱愛上了臺上“那個感覺”。第一次演出時,她緊張得要命,說話開了二倍速:40分鐘的節(jié)目,她和搭檔只用了20分鐘就說完了。但觀眾的笑聲和掌聲,就像是她命里的一劑強心針。

她承認,相聲行業(yè)確實是“男性多、女演員少”,有些城市甚至幾乎不給女性演員機會——反倒是北京這邊“機會均等”,讓她能站穩(wěn)舞臺。她不急著突破性別標簽,但也不想被誰歸類為“女演員就該怎樣”。她說 :“我想挑戰(zhàn)的是那種特別成熟、特別能‘打’的角色。”不是娃娃音,也不是撒嬌包,而是那種一開口就能讓你心一震的——深諳世事、包袱穩(wěn)準狠的女人味。傳統(tǒng)不是用來復(fù)制的,而是用來對話的,“我想找到一種新的相聲表達方式。”

在這個追求速成與流量的時代,王心彤選擇了一條需要慢火細熬的道路。她用女子的細膩與敏感打磨每個包袱,在傳統(tǒng)相聲的框架里編織屬于當(dāng)代女性的幽默密碼。如今的她,活躍在嘻哈包袱鋪的舞臺上,燈光亮起,果盤飲料就位,那些乍看溫吞的段子,往往藏著后勁十足的笑料,就像她這個人——初識或覺平淡,越品越有滋味。

王心彤:當(dāng)非典型INFP 成為相聲演員

王心彤

“臺上要臉,就是不要臉”

如果你對 INFP 的印象還停留在“羞澀內(nèi)向”、“不善表達”,那你沒見過她上臺。臺下,她確實是個標準的INFP——安靜、略帶社恐,喜歡獨處思考;可一旦登上舞臺,某種神奇的轉(zhuǎn)變就會發(fā)生。“燈光打下來的那一刻,我感覺自己變成了另一個人,”她描述道,“所有的羞澀都轉(zhuǎn)化成了表演的能量。”這種反差讓人想起某些偉大的喜劇演員——他們在生活中可能憂郁沉默,卻在舞臺上光芒四射。

當(dāng)然,也不是一開始就這么順。她也有過忘詞、包袱冷場、觀眾沉默得能聽見心跳的階段。但她說 :“觀眾其實是很親切的,他們天然就想喜歡你。”正是這種善意和期待,支撐她走過了那段“把緊張寫在臉上”的新手期。

“臺上要臉,就是不要臉”——這句相聲行當(dāng)?shù)摹昂谠挕保谕跣耐砩系玫搅俗钌鷦拥脑忈尅K谄炫鄣亩饲f束縛里迸出令人捧腹的犀利臺詞,眼神犀利如刀,嘴皮子翻飛似電,正是這份臺上豁得出去的勁兒,讓她的表演總帶著股生猛鮮活的煙火氣。

她說自己沒有什么舞臺“怪癖”,但有個挺可愛的熱身動作 :每次報幕的時候,她為了讓嘴放松,會在后臺像逗狗一樣“嘬嘬嘬嘬”幾下。你聽不出她是真的覺得有用,還是只是心理暗示。但這份“自己給自己打氣”的方式,反而有點笨拙的可愛。

王心彤:當(dāng)非典型INFP 成為相聲演員

王心彤

“我想說一輩子相聲”

王心彤特別喜歡單田芳,從小在東北聽評書長大的東北女孩,對這位老藝術(shù)家的感情,帶著一層廣播電臺的濾鏡的溫暖。她也喜歡賈玲當(dāng)年做相聲演員時的樣子——那時候的女性演員少,也沒那么多“該不該說這個”的聲音。如今在北京這個對新鮮事物更加包容的環(huán)境里,她也會和同行切磋,相互學(xué)習(xí)對方的優(yōu)點:有人的尾音特別好聽,有人的節(jié)奏感讓人佩服,她都會記下來、試一試。

“如果哪天不說相聲了,我也不知道要干嗎,反正我還是想說一輩子。”王心彤說。曾經(jīng)因為運動傷病,從體育路上轉(zhuǎn)了彎的她,比任何時候都更珍惜亮相在舞臺上的時刻。談起她最難忘的舞臺經(jīng)歷,她說她一輩子都不會忘記天津那個風(fēng)雪交加的夜晚,本以為不會有人到場,但是兩位觀眾冒雪前來,說專門來看他們的演出。

當(dāng)然,王心彤也拿出了她的最好狀態(tài)。這種“雙向奔赴”,讓她更加堅定地選擇自己正在走的路。藝術(shù)道路上的艱難時刻,往往最能檢驗一個人的熱愛是否純粹。

她不討好,但她在乎,不刻意,但會記得每個笑聲。她是那個在現(xiàn)場才能真正被你看見的女孩,一個不靠“出圈梗”走紅,但能讓你在回家的路上,越想越好笑的相聲演員。

編輯=劉海倫、AIGC=柴志邦+張皓宸ShakingX、撰文=沚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