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 | 筑 |
創造了空間的劇場性特征
| 自 | 然 |
培育了空間的多樣性變化
當糖火藝文祭的中心裝置“入木火塘”在陽朔糖舍藝文祭的進程中不斷串聯起新故事的同時,藝文祭的另一個新媒體藝術作品“逆流而上”于喀斯特花園的巖壁上被呈現。
“入木火塘”為我們帶來了人與人之間不同的可能性,而即將被呈現于喀斯特花園巖壁上的“逆流而上”,將為我們在自然多樣的變化中創造不斷向上的新希望。
喀斯特花園被群山環繞,在山體之上,自然的神來之筆在茂盛且四季常青的植被中,開辟了幾塊裸露于人們視野中的巖壁。當藝術家在初次面對這幾塊裸露的巖壁時,便閃現了令人激動且欣喜的靈感。
INSPIRATION藝術家的靈感
▲3D掃描山體模型
“2020年6月我在北京居住的地方升級為了中?險,導致我錯過了糖舍三周年店慶活動,所以我是在7月底才第一次來到糖舍采?的。這是我第二次來桂林,當時來到糖舍的我剛好還帶著一些創作目的,所以在入住的整個過程中,我一直關注著酒店內是否有能給予我靈感的地方。糖舍比我之前在各種社交媒體上看到的感覺小一些(這里是指整個酒店和周圍群山的對比效果),建筑也比想象中緊湊一些。半天的探索之后,我發現日常空間中沒有適合創作新作品的區域,感覺整個酒店無論是自然景觀,還是建筑設計,亦或是場域空間,所有目之所及的地方都平衡得恰到好處。吃過晚飯在回房間的路上,夜晚的燈光比我想象的要黑,但偶爾影子投射到老廠房的磚墻上時,卻又顯得別有一番韻味。回到房間后,我突然發現陽臺正對著山體的位置,在黑暗中被一束清淡的白光微微打亮了,可能就是在那一瞬間,我似乎看到了泛著白色光芒,又氤氳著微弱藍光的水流。那一刻我決定,這就是我想要做的新作品,而這件作品將是一個能在逆境中給更多人傳遞能量的作品。”
——劉佳玉寫于2020年10月
PROJECT作品簡介
喀斯特地貌是由地下水與地表水對可溶性巖石溶蝕與沉淀后形成的地貌。自然的力量帶來了多樣的變化,萬物在自然的作用下相互制約,又在制約中找到平衡。
▲映射光路分析示意圖
▲逆流而上作品實景圖
作品中藝術家呈現于山體巖壁上的水流,正是想要表現附著于喀斯特山體結構表面的水流狀態。通過Houdini對使用無人機3D掃描得到的山體表面模型進行真實的水流數據的生成,此后再將真實水流數據使用VVVV進行再次渲染演算與視覺?格塑造,并將其生成的立體投影以水墨式的漂浮效果呈現于山體表面。與此同時,使用水流數據模擬生成的數字化自然聲音也將同時被展現。
"逆流而上"的另一個組成部分是聲音,本次作品的聲音部分使用的是電子樂藝術家&合成器設計師孟奇設計制作的電子合成器“振翅”生成的三軌水流音效,并輔以Max程序制作的音效共同完成,人工合成的數字聲音與虛擬的現實水流聲相得益彰。
INTRODUCTION藝術家簡介
劉佳玉 | Liu Jiayu
1990年出生于中國遼寧2014年畢業于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目前生活工作于北京,倫敦。
大自然中自然的反射性促使她的創作一直在試圖探討人與自然之間的多重關系,探究人們所持有觀察自然的各種視角,探索數據源作為本質線索成為物件網絡中的交流節點在不同的場域間互相穿梭,遭遇,排斥,滲透與融合。通過空間的拼貼與置換從而引起觀眾的行為反應與情感共鳴,這使得她的創作本身永遠處于人們的“再創作”中。
她的裝置和影片在國際上被報道于ITN N2K,Inhabitat,VICE,WIRED,TheCreatorsprojector,Arduino,Designboom,Fubiz等。作品多次參展于V&A,Watersman Art Centre,Helen Hamlyn Centre,英國約克美術館, 今日美術館,金雞湖美術館,時代美術館,關山月美術館,何香凝美術館,寶?美術館,中央美院美術館,K11藝術中心等 ,她曾入圍Lumen Digital Art藝術獎以及Aesthetica Art 藝術獎并多次參加倫敦藝術節,倫敦動態藝術博覽會以及倫敦時裝周等。同時她也與眾多品牌進行合作:愛彼, 羅博報告, MO&Co, OPPO, 雷克薩斯,嘉人等,也多次與公共藝術空間的商業項目合作,例如:瑞虹天地,上海漢中路地鐵站,三亞華宇酒店。
本次的新作品“逆流而上”,劉佳玉還是與來自倫敦的技術制作團隊一起完成創作,他們曾一起完成了許多重要的作品, 但這次有些不同的是,由于疫情的原因,他們只能通過skype來溝通交流。最終劉佳玉和英國團隊還是在遠距離的溝通和創造中,完成了本次的作品。
作品名為“逆流而上”,也是一種在自然的制約中尋求突破,達到平衡的狀態,這種狀態承載著向上的力量,最終作品由多臺高流明工程投影機映射于糖舍攀巖場地的山體之上,故此該作品也將傳遞著逆流而上的人文精神與力量。
孟奇 | Meng Qi
電子樂藝術家 先鋒合成器設計師
孟奇是當代的先鋒合成器設計師和電子樂藝術家,他創作的音樂和樂器讓他名聲在外,這些樂器已經被世界各地的電子音樂家所使用。對演奏界面的強烈興趣,以及多年的經驗和研究,讓孟奇善于從樂器的角度深入理解、設計和演奏合成器系統。近期,孟奇發布了他最新的兩個電子樂器設計——振翅和小羽。振翅是把混沌與旋律結合在高演奏性界面上的模擬電子樂器;小羽是自帶麥克風的一款手持立體聲共鳴器。本次參與“逆流而上”作品的聲音部分,孟奇便使用了他最新設計的“振翅”。我們期待在12月23日“逆流而上”作品正式呈現的當天,能聽到他完成版的配樂作品。
漓江之畔“入木火塘”的“火”元素與喀斯特花園“逆流而上”的“水”元素各據一方,在陽朔最具代表性的山水間,我們用新的元素,改變著固有的空間特征,讓存在于空間中的一切事物產生了戲劇性的變化。
“火”觸發可能性,“水”激發意志力,無論是“入木火塘”的結構主旨,還是“逆流而上”的精神主旨,都秉持著向上的原則。在2020年的最后,我們希望來到糖舍的每一個你都能帶上這份溫暖和力量,與糖舍一起邁向嶄新的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