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亦菲:熱愛予我

與劉亦菲洋洋灑灑地聊一會兒。所談論的是變化、是確認、是內核,更是熱愛。12小時的拍攝后,夜色深沉,我們和相識已久的劉亦菲,也來到了一些深層的談話中。有一些溫暖、鼓舞,有一些充盈、自由。有一些變化,有一些奇妙。有一些作品表達,有一些不被定義。

劉亦菲:熱愛予我

劉亦菲

她說起自己曾在大理的沙溪古鎮買的手工藝品:“就是想提醒自己,很多東西都是一念之間的選擇——無論是我能量充足或者不足的時候,都希望它會提醒我,人原來是自己的創造者。”

劉亦菲:熱愛予我

劉亦菲

“擋在你面前的,只有你自己。”   ——《黑天鵝》

春節將至,歡悅的節日氛圍下,冷空氣依舊盤亙在夜空中,使人激醒。時鐘指向夜晚十點,劉亦菲終于在攝影棚內拍完了一整天的LOOK。布景工人在叮叮當當地拆卸,工作人員忙著道別,珠寶璀璨,華服光耀,已被浸潤在場景和氛圍中的鏡頭悉數捕捉。

夜濃墨重彩地欲做收稍,劉亦菲來到化妝間,才開始面對采訪。她經歷了12小時連軸的工作,不過,一句不滿或催促的話也沒說,周身也未見疲態,只是一開始,會微微有些發愣。她是累了,卻不會放過該有的認真。

劉亦菲先是笑著讓所有人坐下,她不想制造壓力。當狀態和語句都調整好自己的節奏,她微微一笑,就又成了我們熟悉已久的那個人。

但在燈光下,任誰也會恍神一劉亦菲的臉上還帶著未卸的妝,發梢也訴說著適才的跳動,依舊美得動人心魄,只是添了成熟、舒展、自信與從容的神色。剛剛的拍攝中,她有簡約的、廓形的、性感的造型,但那些也并非一時興起的硬拗,而是妥貼地符合她現階段的內在自我。近幾年來,她的變化似是絲滑順暢的,但早已和往昔不同。這不同,觀感也沒有任何取悅感,令人心神舒暢。

劉亦菲:熱愛予我

劉亦菲

她的音色依舊有著嬌柔的底調,說出來的話卻娓娓、穩定。

不由得說起她溫暖和鼓勵過很多女孩。她的思辯、明晰的想法,更引發人群認同和思考的內核部分。隨即劉亦菲大笑起來:“其實這樣有時候也挺痛苦的!”話鋒一轉:“但不堅持更痛苦!”

“在痛苦和更痛苦中間選擇了痛苦。”隨即用笑聲替自己總結。

劉亦菲自己呢?她有自己的溫暖者嗎?

在這兩年接觸過的人中,《去有風的地方》里一起合作的吳彥姝老師,給予過劉亦菲能量和溫度。“每個人每個階段的想法感受不同,你的關注點也會隨著時間、契機的不同而變化,但吳老師讓我看到了她身上跨越時空和年紀的東西。她和我們沒有年齡的差異感,她很勇敢,她對生活的態度,也都很鼓舞人。”

劉亦菲:熱愛予我

劉亦菲

和吳老師拍一場對手戲,小春開車送許紅豆和阿奶,阿奶生氣地帶著紅豆小跑。當時,劉亦菲和吳老師還不認識,下意識地便扶了她一把,結果一“吳老師飛來一個眼神,似乎在說,你在干什么?”后來劉亦菲才知道80多歲的吳老師常年鍛煉,身體素質極高,走路健步如飛。“好厲害。”

拍戲的那幾個月,劉亦菲也在跑步,鍛煉心肺。“我8公里跑的巔峰期也在那個時候。”

戲外,劉亦菲同樣被自己曾塑造的人物所充盈著。從《夢華錄》、《去有風的地方》到最近拍攝的《玫瑰故事》,與其闡述每個角色和個性或者優缺點,她說:“我更愿意將重點放在她們的中間地帶,拉扯的、矛盾的部分。一個劇沒有說出來的部分,才更是充滿的,是潛臺詞,就像每個人沒有說出口的話語。“

采訪到后面,聊起了娜塔莉·波特曼主演的電影《黑天鵝》。那是劉亦菲喜歡了太多年的劇和表演。極致的、矛盾的、黑白的、拉扯的、統一的。“要講一個人多么有力量,可能就要講她有多么脆弱。沒有白天鵝,就沒有黑天鵝。”她說。

劉亦菲:熱愛予我

劉亦菲

”風吹過,帶來了改變的力量。”   ——《去有風的地方》

7歲,擁有了《亂世佳人》中郝思嘉造型的費雯麗的芭比娃娃,誰也不知,隱約的夢,哪一刻發的芽。

是錄影帶鋪天蓋地的年代,明星們也引發了少男少女的夢。劉亦菲的記憶里,有段時間《亂世佳人》全城風靡,所有人都在入了迷般,將它翻來覆去地看上許多遍,包括她和她的同學。其他經典片亦有同樣巨大的影響力回味電光幻影的世界,披著床單在家里“演戲”,津津有味地談論影視劇、故事、情感和人一似真似夢的造就,吉光片羽的留存,是女孩們永遠的回憶與眷戀。

往昔之味已漸淡,那時的她當然對電影、表演、演員所知甚少。“小孩子,什么也不懂,但電影和藝術就是跨越時間的,你就是會被莫名地吸引。”

劉亦菲:熱愛予我

劉亦菲

“非常感恩,我很早的時候就走上了最喜歡的道路,沒有在任何別的路途上浪費精力。”劉亦菲說。

從此間回望過往,十幾歲,現在看來還是個孩子。“但出道時都將我當大人看,自己也是,一心只想要進步。”去試鏡也好,確知自己得到角色后雀躍也好,“雖然嘴巴笨說不出什么道理,但都是潛意識帶著自己向前奔跑”。

22歲是個分水嶺。“那時候覺得自己真正長大了。你希望自己的熱愛被看見,你希望感受角色帶來的未知的體驗和挑戰,你希望得到認可和掌聲。但所有的希望,都源自一股強烈的內在力量一你所熱愛的核心。”

劉亦菲:熱愛予我

劉亦菲

經歷過榮光、星耀、贊美與掌聲,自然也經歷過波折、挫敗、低能量期。對劉亦菲來說:“從容的是,不直接追求結果,而是追求核心之后,其他東西都變得不重要了。追求結果當然很重要,但它還不夠有驅動力。內在的驅動力一角色和劇本本身所帶來的那些——更強烈。”

相較結果,劉亦菲更愿意先說說純粹。“一切都有跡可循。人的精力放在塑造角色和創造作品上,付出了、投入了,結果就會是對等的。我們要表演的是過程,努力的也是過程,那么,當自己純粹地全部投入之后,它給你的能量的回饋,就已經沒有意外了。”

現在,更專注、更純粹、更沉浸。通過作品表達,成為劉亦菲的常態。在另一面的世界里,比如微博上,她偶然發發自拍,和玩偶、“工作犬”“工作貓”的合照,一些輕松愉悅的生活瞬間,有風、有樹、有海水、有沙漠,有夜間騎駱駝的浪漫,有一個自由自在的靈魂。

劉亦菲:熱愛予我

劉亦菲

在阿布扎比,她會輕輕地驚呼,這里一半是沙漠、一半是海水,很特別。“那些氛圍讓你覺得一下子就放松下來。”欣賞了蔚藍的海水,去了陶藝館,跟著瑜伽老師做瑜伽,多年的頸椎病也沒有再犯,還吃到了好吃的火鍋,劉亦菲度過了身心愉悅的幾天。她甚至給賽車換了輪胎。“現學現賣,因為旁邊我們團隊那一組實在太垮,所以顯得我挺厲害。”這是第一次的嘗試,結果是她發現:“啊,原來工具用順了之后,換輪胎就會特別快啊!”

同時,也擁有過很多款芭比娃娃,劉亦菲雖然還沒來得及看電影《芭比》,也知道那已是個全新的故事。“藝術總是在不斷地更新概念和可能性。很多題材和故事經久不衰,也是提供了不斷的營養和可能性。就像《安娜·卡列尼娜》的每個版本,都會有不同的側面和呈現。”

或輕快、悠揚,或有思考、有愛地說著這些,不由讓人想到,劉亦菲這幾年聽從著內心所做的所有選擇:享受工作、享受生活,不過度闡釋自己,也從不會被定義。

“心是會說話的。人的每一步、每一個階段,不都是在聽從內心的選擇嗎?”

劉亦菲:熱愛予我

劉亦菲

“時間寶貴,先愛夠了再說。”   ——《玫瑰故事》

2023年,從6月到11月,劉亦菲將時間都給了《玫瑰故事》,給了黃亦玫。劉亦菲也在微博中寫道:“這一程相遇,黃亦玫在愛中勇敢前行。”

愛黃亦玫的人對她說:“你對愛情充滿好奇,毫不畏懼。”

說起主動性,在《玫瑰故事》里,“調整人物的血肉,這是你的主動性,你能放進去多少就能收獲多少”。黃亦玫是為愛而活、肆意而活的人,對劉亦菲來說,很想探究的是:“燃燒她的是什么?”

劉亦菲:熱愛予我

劉亦菲

談論起愛情,記者便說起,很可能,我們是通過愛愛情中的對方,去愛那個尋找自由的自己。劉亦菲點點頭:“其實很多出色的電影和角色,都是講自我探索。通過描寫一個人和別人的關系,其實是描寫了這個人自己的探索和成長,對嗎?”

“不過,在時間的流淌中,我并沒有有預知地去做很多事。有一段時間享受工作,投入之后,又有一段時間我需要獨處,恢復養分,就會將能量留到更值得做的事情上去。我不會給自己一個計劃,今年怎么樣、明年怎么樣,更多的還是看看自己的心,你覺得當下什么最有意義,想做什么,就去做吧。”她說。

對劉亦菲來說,無所畏懼,也是她在深處有的一面。

劉亦菲:熱愛予我

劉亦菲

之前扮演過的花木蘭、趙盼兒,有人說想象不到這會是劉亦菲的塑造。“很多人看我的樣子,可能很難想到我有這些面。但很多東西是內核。找準了內核,你自然就會呈現出一種氣質。”

拍完《夢華錄》,有一段時間,劉亦菲回看趙盼兒。“會覺得她也挺酷的,怎么能那么清醒、那么獨立,還有一種隱藏的、不想被別人看到的倔勁兒。”而許紅豆的松弛感,也讓她感到神奇。“你看,到了某個點,她知道要給自己放幾個月的假,去哪兒,去做什么或者什么也不做一-永遠在自己的節奏里。云南的環境已經給予了人很松弛的節奏,但她還有自己的節奏,還不容易被別人干擾。可能有些人天生就有這種自我調節的能力,有的人需要后天學習。我是需要后天學習的類型。”

“隨著時間、隨著學習,到了這個時間節點,你才知道,很多東西在劇本里,很多東西在劇本外一一接下來拍戲的幾個月,你用什么樣的視角去看,去挖人物,將一個真實的人加上去,才是你最后收獲的呈現。”

延伸下去,是知曉了:“原來執念、茫然都是真的存在。人物不是單一的,甚至情緒也不是單一的,很多時候是混合在一起的。所以我能做到的,就是盡力地讓我演繹一個真的人,然后盡量地有細節、有層次。”

劉亦菲:熱愛予我

劉亦菲

沒有預設,去拍攝自己充滿好奇和探索欲的劇本,去塑造和靠近擁有很多可能性和燃燒性的人物;她也會和《花木蘭》的女導演妮基·卡羅去野山徒步,驚喜“原來登山可以這樣”;會在其他城市工作時多留幾天,工作完畢再在那個城市轉一轉,去不同的書店流連;有時來到了小說里的

事件發生地,驚喜又欣然,譬如《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意大利小鎮一一在此刻,對劉亦菲來說,時間和空間,既是寶貴的,也是自主的。

“有句話我覺得特別好:其實最遠的距離和最近的距離,就是你從自己的一個想法到另一個想法。無論走多少路、做多少事、看多少風景,你的心情是類似的,外界對你來說也是類似的。但你帶著不同的眼光去看世界、不同的認知去做事情,外界就會因你的內在改變而改變。”

 

 

監制:衛甜 / 編輯:yoanna / 攝影:子千 / 策劃、造型:王昊 / 化妝:蔡文琰 / 發型:建偉ONTIME / 美術:Mia / 文字:孫三好 / 統籌制片:Cathy / 美甲:陳一 / 造型統籌:Xixi / 制片助理:千辰 / 造型助理:康康、房子、次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