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鶴棣 | 花火

王鶴棣在意的是保持真實。無論穿越多少花路,當他卸下角色,穿回自己的衣服,奔向熟悉的球場,找到自身的節奏,都立刻恢復少年的模樣,坦率而簡單。他可以自在地說出:“現在的我就是真實的我啊。”少年胸中存有一團火,持續釋放出極大的能量。王鶴棣就將這真實的光亮和熱度,毫不吝嗇分給了所有靠近他的人。

王鶴棣 | 花火

王鶴棣

聊起最近身在劇組必備的生活小物,王鶴棣不假思索地說:爐子。一是方便,二是為了自制減脂餐,王鶴棣添了一口鍋、一臺電爐,然后準備食材,在房間里水煮食物,“反正吃得清淡了很多’”。他極力推薦電動搗蒜器,輕輕一按,就有蒜泥了,“配料來個全套,小米椒、醬油、醋,加上蒜泥,吃起來就能比較愉快;如果單單白煮,那真的就—只是為了活著”。

作為四川人,怎么離得了火鍋呢?只是王鶴棣最近改吃潮汕牛肉鍋,同樣是為了清淡,至于四川麻辣火鍋,成了非常難得、特別想念的美味,“每周有一次機會吃頓‘欺騙餐’,欺騙一下自己—好歹一周讓我吃一頓滿足一下”。

如此嚴于律己,控制飲食,是為了角色。這幾天正拍著家居戲,需要王鶴棣展露身材,接到這項“指令”后,王鶴棣的自我要求就出現了:“我怕一脫衣服丟人啊,還得減一點。”明明是自己卷自己,王鶴棣的較真勁兒上來,誰也擋不了。上回接了一部短片,王鶴棣出演宅男,導演要求他減重,他就連續20 天不吃碳水,再加運動,一下子掉了10 多斤。

王鶴棣 | 花火

王鶴棣

在此之前,恰是他個人身材的“巔峰時刻”。

“有140 斤!”王鶴棣平時的體重保持在135 斤左右,如果大家感興趣,可以去翻看去年的綜藝《五十公里桃花塢2》,“當時有個劇本,讓我演田徑運動員,我打算把自己練得符合一名運動員的標準,結果,戲沒開,但我已經保持了運動的習慣,后來也一直維持著。”

王鶴棣挺喜歡當時的自己:“無論人的精神狀態,還是打球的感覺,都特別好—真的,每天看鏡子我都忍不住多瞧兩眼。”王鶴棣流露出恰到好處的男孩氣。那時的他可以吃到飽,“保證攝入高蛋白的食物就行,不像現在減脂要求那么苛刻”。

王鶴棣 | 花火

王鶴棣

也并不是每部戲都如此,采訪當天宣布定檔的《今日宜加油》是王鶴棣連續拍完幾部古裝戲后的第一部現代戲,“創作氛圍輕松愉快,我的角色單純可愛,師傅叫我干啥我干啥”。拍攝地點設在真實的寫字樓里,演員們每天8 點進公司開始化妝,晚上六七點收工,王鶴棣體驗了一把公司職員的格子間人生:“那兩個月里,我像真的打卡上班一樣。”

以上是王鶴棣描述的日常,平平淡淡,距離《蒼蘭訣》帶來的那種風起云涌,仿佛已經很遙遠。

王鶴棣 | 花火

王鶴棣

內心的堅定

不僅是《蒼蘭訣》,其實在面對任何一部自己的作品即將播出時,王鶴棣“都有種又緊張、又忐忑、又期待的感覺—它會不會被大家喜歡,會不會被大家吐槽?這部戲也不例外”。

在一年前,王鶴棣曾說,他理想的狀態是一半生活、一半工作,“現在肯定還達不到,可這個年紀不去拼,后面的大把時間要干嗎呢”。那句“一半工作一半生活”隨著《蒼蘭訣》的口碑飆升,如今似乎越來越難實現了。王鶴棣決心將之視作終極目標,“現階段我的狀態是把握時機,用更高的標準完成眼前的工作”。

人的心態始終在變化當中,你擁有了一樣東西,就會發現自己的欲望和野心也隨之變大。“我已經達成第一步想做的事,下一步的目標,我已經有了一些想法,只是沒那么具象,不知道怎么向你表達出來。”

王鶴棣 | 花火

王鶴棣

除了工作的密集程度變化,他所受到的關注也呈幾何倍數增長。

“咱們這工作不就是這樣嗎?對我來說,反倒激發出一種信心,受到大家的喜歡,受到大家的矚目,是對我們工作最直觀的反饋。”王鶴棣沒有假裝客氣,“到了這位置,就要去面對現在該面對的事情。我接受這種‘既來之則安之’的感覺。”

大部分人容易被批評的聲音所影響,比如10 條評論里有8 條是贊美,只有2 條是批評,但人們總會一眼先看到批評,而忽略那些善意。

王鶴棣 | 花火

王鶴棣

“我不是這樣的,”王鶴棣立刻說,“我心態賊好。”

哪怕遇上負面評價,他也認真看完,再琢磨一下對方說得有沒有理。“我內心有自己的評判標準—堅定自己的立場,堅定自己的態度,保持自己的節奏,不受他人的影響—這個叫‘內心的堅定’。”王鶴棣的偶像永遠是籃球運動員勒布朗·詹姆斯,“我覺得,連詹姆斯這么優秀的人都會有那么多批評的聲音,我憑什么只接受贊美呢?比起詹姆斯,我差遠了,這么一想—根本不存在好不好受,這一切我都覺得太正常了。”

王鶴棣 | 花火

王鶴棣

球場的血性

王鶴棣沒覺得被這種持續的關注束手束腳,他認為自己對生活的要求很簡單:“能吃好吃的,能打球就行!這些就是我‘自由’的體現。”在自己劃分的框架里,他自得其樂。

《蒼蘭訣》后,當然也會有一些小小變化:“比如我打球都先和球館的館長加上微信,聯系好場地,或是托朋友介紹,等球館營業結束后,我再去—這樣會方便很多。約的朋友都是以前的球友,或是藝人朋友。其實,也會認識一些球場上偶爾遇到的人。”

他覺得,“和新鮮的對手打球”才是籃球好玩的地方。

王鶴棣去海口錄節目,經常跑去公共球場打球,“我喜歡那種氛圍。就算偶爾有人認出我,他們舉著手機拍照,只要保持一個合理的空間、禮貌的距離,互不干涉—我打我的球,你拍就拍了,發也就發了,無所謂”。

王鶴棣 | 花火

王鶴棣

男生在球場上,勝負欲起來了,多少是要爭一爭的,不服氣的時候必定要和兄弟表達一下自己的情緒。“打嗨了、打爽了,做出有態度的表達,沒毛病啊。男生得有點血性。在這種運動中,我覺得要保持這股勁兒,這是球場上很正常的交流。”

“不過現在的我更多時間會處于自我保護的狀態,打球相對保守許多—我是說真的,以前我敢沖、敢對抗,也會受點小傷什么的。現在心里想著,后面那部戲還得拍,明天還有什么工作,受傷了會很麻煩,總要有責任感啊。”

用籃球交流,很純粹。“球場上沒人在乎你,他們在乎的是,多打你幾個球,多在你頭上得分”。

王鶴棣 | 花火

王鶴棣

王鶴棣在蘇州拍戲,球場的男孩很年輕,都才18、19 歲,“跟我上學那會兒差不多大,體能好,跑得又快,跳得又高,特別敢沖。我很羨慕”。打了一會兒才有人認出他是王鶴棣,“關鍵知道我是誰之后,他們打得更猛了,要壓著我打,我就跟他們較勁”。

在蘇州拍戲的幾個月里,只要收工早,王鶴棣就跑去籃球場,“每次都跟同一撥人打,大家混熟了,在蘇州有了兄弟的感覺”。戲殺青后,最后一次去球場,王鶴棣說,“下次來蘇州再找你們打球”。

球場上的兄弟話不多,只是比平時又多打了一場。

王鶴棣 | 花火

王鶴棣

表演的火花

這段時間,手頭劇本多了不少,王鶴棣發現套路隨處可見:“往往看完這一集的劇情,就能猜出下一集是什么樣子,新鮮感就慢慢被打磨掉了,這種時候突然遇到新的類型、新的人物,就會激發出我的表演欲望和熱情。”

或許,《浮圖緣》就提供了這樣的“新人物”。

第一次接觸到《浮圖緣》的劇本,王鶴棣是有顧慮的。導演再次找到王鶴棣,當面跟他聊劇本、聊角色,“他對戲的信心格外打動人”。年輕偶像演員愿意接下肖鐸這個的人物設定,已算得上大膽挑戰。王鶴棣焦慮過,他的焦慮是在如何呈現人物上,他不希望重復傳統影視劇里對肖鐸所任官職的刻板呈現,這點和其他主創不謀而合:“我身邊的人都很推薦這個角色,這次探索和琢磨的過程對我來說頗有收獲。”

王鶴棣 | 花火

王鶴棣

19 歲時被選中成為《流星花園》的道明寺開始,王鶴棣飾演的角色性格大多和他本人接近。他當然知道,“貼近自己的角色演起來會比較輕松。但漸漸地,你會開始覺得,再繼續這樣演下去有點無聊,就像打游戲,熟練了上下左右的操作,總希望接受更難一點的挑戰,你開始想要塑造一個角色。”

曾經,導演會因為他像角色而找到他;之后,他希望導演“因為我可以演好一個角色而找到我”。王鶴棣的直率在于,他坦陳:“導演們說的好多東西都挺深奧,但他們會看到一些我自己都沒察覺的部分,我通過他們的眼睛認知自己。當他們說出口的時候,我覺得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王鶴棣 | 花火

王鶴棣

從《蒼蘭訣》到即將播出的《以愛為營》,從古代到現代,從仙界到職場,王鶴棣“霸道又傲嬌”的形象算是深入人心了,都說角色千萬別上升到演員,從戲里走出,王鶴棣的標簽又成了“社牛”“搞笑”“氣氛擔當”。

他說,最近想去的旅行地是樂山,“我家鄉呀,也算旅行景點吧”!王鶴棣保持一個習慣,每次回家,只要時間充裕,就叫上發小們,一塊去爬峨眉山。那條上山的路再熟悉不過了,他享受著和發小們一起出游的感覺。

提到發小,王鶴棣特別開心:“有一個還真成了我的鐵粉,天天追著要我給他劇透。”

“那他覺得熒幕上的你和現實中的你有什么差別?”

“他老說我,”王鶴棣笑道,“戲里你咋那么會裝呢。”

攝影:EdwinZhang / 策劃、造型:楊威 / 編輯、統籌:何驕 / 采訪、文字:陳驚雷 / 妝發:巴特 / 服裝統籌:石卉 / 服裝助理:Kar / 美術:封瑞華 / 執行美術:Gu Jiaq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