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適、烏爾善、娜然
烏爾善
烏爾善導演像一個有野心又技法高超的建筑師,一磚一瓦,從《封神演義》這個流傳三千年的中國經典神話故事出發,創作劇本,培訓新人演員,搭建劇組,高效而富有秩序拍攝18個月,最終成就《封神三部曲》這部中國神話史詩巨作。成就這一切的,除了他的志趣和野心,還有十年磨一劍的堅定、富有技法和理性。他像魔術師,卻也同樣擅長構筑現實。
十年磨一劍,其中一等就是三年。
2020年10月,十多年來習慣喝烈酒和威士忌、每天在劇組收工都要喝一杯的烏爾善許下一個愿望,戒酒,什么時候《封神三部曲》上映什么時候開喝。到2023年7月20日《封神第一部》上映,終于破戒,烏爾善等待了1022天。
那是上映當天他從無錫到南京路演的高速上,整個劇組的主創都等著看他喝酒。路上休息,有人去超市買了罐啤酒,他在眾人期待下喝掉,最大感覺是有點微醺。三年不喝,他感慨身體對酒精的耐受性降低了。
“至少告一個段落了,雖然第二部第三部還沒有上,起碼我做到了讓它上映。”坐在我們面前的烏爾善講起那一刻的感受。眼前的他一身黑衣,和影像中看到的一樣,戴著銀飾、紅色鏡框,個人風格十足,看似粗獷其實說話輕聲細語。
入行12年來,從《畫皮Ⅱ》到《尋龍訣》再到《封神三部曲》,烏爾善對魔幻片有著典型的興趣,野心是打造表達中國傳統文化的神話史詩巨制。他遇見了《封神演義》,“這個故事值得講給全世界人,它觸及的情感是人類非常基本的情感,家庭、父親,跟自我的選擇和回歸,是能夠跨越文化差異的一個故事。而且這個故事很珍貴,這是中國流傳了3000年的一個非常經典的故事。”
十年,雖然波折,好在結果喜人。從上映以來,《封神第一部》是如此有魔力的電影,質子團讓人瘋狂、自來水對電影無限安利、其創造的中國電影工業化新水準讓人津津樂道……
而成功背后的故事,讓人看見烏爾善的野心、志趣,以及強大的穩定內核。
烏爾善
野心
把中國神話史詩故事講給全世界聽,是烏爾善做《封神三部曲》的出發點。
2012年烏爾善因為腿受傷坐了三個月輪椅,趁機把《封神演義》的小說又看了一遍,跟團隊把這個故事100章回的每一回縮寫成一兩百字的梗概,最終他決定要把它拍成一個電影。商周更替,兩個家族大戰,更是中國走向另一個時期的節點。
劇本寫了近五年。烏爾善說最折磨的,是用神話史詩這個類型的寫作方式去處理《封神演義》素材,信息龐雜,到底從哪個角度寫、怎么達到神話隱喻的色彩同時又達到史詩的敘事格局。更重要的是,一個古老的神話故事如何打動現代年輕人。
電影落腳在姬發的成長,他為什么成為質子、對應的情感是怎樣的、他如何覺醒并做出自己的選擇……烏爾善說,故事只是講父親和兒子。
姬發和哥哥、父親的關系是電影最大的淚點,也是最打動烏爾善的。電影中兩對父子關系互為鏡像。殷壽和殷郊關系非常矛盾,在《封神演義》中后段殷郊復活獲得法力之后,本來要來伐紂,但最終站到了父親那一邊。同時殷壽在父子親情和權力欲望之間,選擇了權利欲望。對比之下,姬昌與姬發一家卻是彼此犧牲,彼此拯救。
“以這兩個家庭為核心去寫這個故事,是最打動我的一種創作角度。因為我們自己被感動不是因為神魔大戰,神仙斗法,越是幻想的電影越要落在實處。我們看一個故事是要找到感同身受的部分,每個人都有家庭,都有父母,將來也會成為別人的父母,這種親情體驗所有人都有共鳴。”
烏爾善還去紐約拜訪了導演李安的劇本顧問詹姆斯·沙姆士,并跟李安導演三個人一起討論這個項目。詹姆斯身兼編劇、制片人、導演,在西方的文化背景里又對中國文化有深入了解,一開始烏爾善就給他寄了一本《封神演義》英文版,后來《封神三部曲》從劇本的梗概、大綱、分場和臺詞每一稿都翻譯成英文,請詹姆斯反饋意見。
詹姆斯不理解,紂王寫了一首詩贊美女媧,女媧派了三個妖精禍害他的大商,直至毀滅。一個男人贊美女人為什么能引起這樣強烈的仇恨?烏爾善告訴他,女媧對中國人來說意味著是創造人類的始祖,紂王相當于給祖奶奶寫情詩,在倫理上是錯誤的。
還有《封神演義》寫到文王吃了伯邑考的肉餅后逃回西岐路上,吐出三個小白兔,兔子在西方文化里有性的意象,詹姆斯疑惑難道文王在監獄里受到性侵犯,烏爾善解釋兔子代表吐出兒子。但這警醒他在創作中避免有類似的誤解。
這些讓烏爾善對講述這個中國古老的故事多了一重跨文化的視角。
除了扎實的劇本,烏爾善分析《封神第一部》的父子戲如此動人,還在于演員的選擇。李雪健出演姬昌,被烏爾善形容“演得入骨,你覺得他就是姬昌本人。”在他看來,李雪健身上有一種慈悲、善良又堅韌氣質,跟角色是完全融為一體。“質感是演員特別寶貴的,最重要的并不是演技,是有沒有質感。”
烏爾善
技法
烏爾善4歲隨父母來到北京,在北京生活了40多年,4歲前的記憶已很模糊。上幼兒園時,每周末操場上都會放露天電影,他看得很過癮,但每周都是同一部《地道戰》。
同時他學畫畫,高中考到中央美院附中,大學考入中央美院。大二時因為和老師在專業問題上有分歧,烏爾善選擇了退學,“重要的是我捍衛了自己的準則。”父親對此卻不責難,而是支持他。
這時烏爾善喜歡上了攝影,隨后考入了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畢業后他做了多年廣告導演和藝術創作,一直到2006至2007年萌發了做導演拍電影的想法。2011年37歲他拍攝了人生的第一部商業電影《刀見笑》,不僅拿下大獎票房也喜人。第二部商業電影《畫皮Ⅱ》則成為2012年暑期檔票房冠軍,超過7億。到2023年,烏爾善入電影這一行其實才12年。
這一路他和父親的關系堪稱模范,“我們做的不是同行業,他是音樂家,我是拍電影的。首先彼此尊重,他基本上不太干預我的選擇,需要幫助的時候會幫助我,也沒有沖突。”
如此輕松的父子關系,這是不是成就了烏爾善成為情緒穩定且有條不紊的“水豚導演”?烏爾善分析,“可能我以前學畫畫比較沉默,內心感受可能比較豐富,但比較控制表達。我如果意識到情緒化了,馬上就提醒自己,負面情緒會浪費你的時間和能量,有問題馬上解決問題。”
做了電影導演后,從《畫皮Ⅱ》到《尋龍訣》,烏爾善開始跟團隊探討如何優化工作效率。《尋龍訣》他不僅是導演,自己的公司也承擔制作,他在制片管理上摸索和實踐了一種高效工作模式。
同時他還一直研究那些高難度的電影《指環王》《星球大戰》《阿凡達》到底是怎么做到的。《指環王》曾出了一套18張的DVD,從導演剪輯版、各部門的采訪和幕后花絮,烏爾善研究了很多遍,并實地去新西蘭拜訪了核心主創,參觀了他們的片場。
正是這樣富有效率和方法的工作方式,最終讓烏爾善用《封神三部曲》從劇本創作、美術風格、新人演員培訓、18個月拍攝和后期制作,建立了中國電影工業化的新標準。
18個月的拍攝,烏爾善管理的是最龐大的劇組,1萬平米的棚、2000多名工作人員,現場有不少挖掘機、吊車,像一個大工地。但所有人都能按時上下班,上6天則休1天。為了營養和安全,劇組建立了一個有餐飲執照的食堂,組織了一個廚師班,面點師來自世界各國的。楊玏曾透露最懷念在青島的食堂,烏爾善后來則發現這里的廚師長是當地五星級酒店的廚師長。
一年半拍攝,烏爾善要解決無數的問題,卻幾乎從沒發過脾氣。“客觀上導演在權力最高點可以無所禁忌,但我覺得那樣太孩子氣。優化所有的工作和流程是為了讓創作更好的實現。”
烏爾善
魔法
本次《芭莎男士》拍攝前一天,《封神第一部》票房達到了22億。一個月路演,烏爾善深感欣慰的是,每個角色無論戲多戲少,都有觀眾喜歡。飾演伯邑考的楊玏只有四場戲,甚至第一場戲就自盡了的蘇全孝都有很多粉絲。
《封神第一部》的魔力還在于有大量“自來水”觀眾,并給出很多宣發建議,比如建議烏爾善去直播。他真的參與了進來。
關于廣受矚目的第二部和第三部,烏爾善透露延續第一部的善惡斗爭,姬發從情感和戰斗層面都有了新挑戰,會有很多大場面、新角色。《封神第二部》預計明年上映。
十年磨一劍,時間在他身上流過的痕跡,頭發稀疏了點,胡子由全黑到白了一半。但他的落腳點是,“珍惜你現在做的每一件事情。”他花在自己身上的時間很少,每次公開場合都一身黑,有很多件同款黑T恤,笑稱,“大家以為老不換衣服,其實我每天都換。在我身上花太多時間,我覺得浪費。”
事實上烏爾善有非常穩定的個人風格,眼鏡、胡子、項鏈、手鐲、耳環。手鐲是太太送的,項鏈是媽媽送給他的30歲禮物,耳環是自己買的。眼鏡在一個設計師店里配了很多副,看著都是紅的,細節卻富有變化。
這十年他更確定了生命的意義,去創造。“我們生命的成本就是時間,我選擇做有意義的事情,雖然有風險,但會讓我的生命很充實。我的興趣還是能夠通過電影去探索一些沒人探索過的領域,去表達一些我認為有價值的觀點,去呈現我一直希望呈現的美學形態。”
烏爾善對心理學、人類學、神話感興趣,讓人驚訝的是他排了未來大概30年的工作計劃,排序標準是看自己的精力和條件適合做什么。比如現在拍《封神三部曲》這種主流娛樂電影,等年紀大了就拍規模小一點的文藝片。
他是否會拍現實主義作品?“我表達現實的方式不是用現實主義風格。我的創作風格更接近于魔幻現實主義或超現實主義,這是觸及現實的另一種形式。我對現實的理解是,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是真實的,真實是多維度的,有形象層面的,心理層面的,這都是我們心靈的投射。”
在烏爾善看來電影是心理的真實。在戲和現實之間,他不介意做個技法高超的魔術師。
娜然
娜然
娜然這個女孩,熱情、真誠,她用自己的理解和演繹,將妲己這個歷史上被認為是最“著名”的紅顏禍水,在《封神三部曲》中回歸到單純的狐妖狀態,她塑造了全新的妲己,造型優美,舞姿曼妙,美艷靈動,顛覆了人們對狐妖的刻板印象。
一開始為什么要參加《封神三部曲》海選?
“想當演員。”娜然說。她從小喜歡看電影,有著做演員的夢想,但當時覺得遙不可及。直到17歲做模特,夢想一點點打開了門,才有了如今26歲的演員娜然。
參加海選面試時,娜然20歲,她不會說中文,更不會表演,但就是有種我一定能選上的自信。她認為是無知無畏,“我當時不了解《封神三部曲》多么重要,所以我覺得我可以。”
而她最終從14000多人,經歷三輪篩選,六個月的訓練,四次考核,成為了妲己。導演烏爾善分享選擇娜然,是因為她的眼睛,更因為她很努力,很勇敢,也很自信。
娜然
成為狐妖
在《封神第一部》演員里,娜然可謂是萬綠叢中一點紅,她和袁泉是為數不多的女演員。而娜然的角色妲己又是個如此關鍵的角色,她是誘惑的化身,是野心的載體,不僅要誘惑殷壽,還要與姜子牙、姬發等人斗智斗勇。而娜然演出了妲己的“狐性”甚至單純,顛覆了紅顏禍水的刻板印象。
其實一開始路演,她在臺上看起來有點手足無措,不太自信。但一個月下來,每天站在臺上必須要說話,她漸漸知道自己該說什么。最重要的是,觀眾的熱情讓她變得自信。大家說她把狐貍精演得很像,還有人叫她紂王的哈基米。
眼前的娜然中文很好,不太有口音。她一頭長發,個子高而瘦,穿超短裙出現,有一雙讓人眼睛發光的長腿。
娜然
娜然來自貝加爾湖畔,2016年做了兩年模特的她到臺灣工作,有一天是拍MV。之前她只拍過廣告,這次MV拍了一天,她原本以為只是普通的工作。沒想到在現場見到了周杰倫。最后她變身穿著蕾絲長裙和粉色夾克的甜酷長發女孩出現在《告白氣球》的MV里。這也是她的熒幕首秀。
一年后更大的機會來了,20歲的她入選了《封神三部曲》訓練營,一點點朝夢想靠近。
在訓練營時,大概有五六個人一起競爭妲己的角色,但娜然更多是專注于自身的訓練,她說自己付出了百分之百的努力,每天會完成導演交代的任務。她要從零開始學中文,因為初入一個環境的陌生,娜然常有一種迷茫狀態,反而很符合狐貍初入人間的感覺。
娜然
還要學表演課、舞蹈課,觀察狐貍,并主動去上馬術課。表演課主要是解放天性。一開始她會擔心,怕老師覺得自己沒有表演天賦,但慢慢就沒負擔了,“你如果專注一件事情,就沒其他的干擾。”
蘇妲己出場的戲份,娜然排練了很久。烏爾善導演讓她去觀察狐貍,她發現狐貍喜歡吸鼻子,而且它也會傷心,眼睛像人每只狐貍也有自己的性格,有的喜歡一直跑,有的喜歡睡覺。
重頭的是舞蹈課,為了影片中近兩分鐘的舞蹈,娜然練了兩年。她是零基礎,身體從小不協調,別人跳舞三遍可以學會,她必須要練十遍、二十遍。為了這場舞蹈,她練習了芭蕾舞、京劇、佤族舞等多個舞種。
最終成就了影片中妲己在大殿上紅衣曼妙空靈長舞一曲的名場面。在這場戲里,她烏發漆然,扮相亦妖亦仙,雨夜激情長舞,最后還發出滿足的嘆息,魅惑又清新。
娜然
只往前看
演妲己,娜然找到感覺是從開始試裝的時候。之前做模特,她經歷過很多微型表演,這次一穿上衣服、化上妝就感知到了方向。做模特對她的影響還有,對鏡頭很有安全感。“我知道鏡頭在哪,導演在哪,在鏡頭前很自信。”
電影上映后,妲己得到了近乎一致的好評。有評論說妲己對紂王真好,娜然分析,妲己沒有想傷害誰,天生就是吃心,比干、姜皇后都要殺她所以她要反殺。而在廟里紂王看到它狐妖的真面目,卻說她是我的祥瑞。所以妲己被感動,在結尾花了一千年的修為救了紂王。娜然還透露,到第二部、第三部妲己跟紂王關系更復雜,更了解人類,自身也更接近人類。
在第一部里,她和紂王、姜皇后水中一場戲張力十足。娜然透露那場戲加排練拍了三天,她幾乎一直在水里待著,手被泡成干西梅。妲己跟姜皇后說何不與我們同修這句話,當時娜然用了幾種表演方法,一種就是要刺激她,一種是認真跟她說這句話,希望三個人一起開心……最后電影中展示的是妲己特別無辜真心地發出了邀請。
娜然
說起對手戲演員,娜然說“袁泉老師是非常厲害的演員,你只要是關專注她的眼睛,她就會把你的表演帶入其中。她的眼睛真的很深,永遠看不夠。”
《封神三部曲》等待三年才上映,而娜然為了保持神秘感,前后度過了無人知曉的六年。拍完電影后,她很期待什么時候上映。但當時全世界是停了,一切無法改變。娜然想,就當花更多時間為上映做準備,她學中文,學古琴,有時候用古琴來冥想。還拍了另一部未官宣的電影。
哪怕當時她也認為這種等待是值得的,“我是普通模特轉行做演員,接了妲己這么大的角色,值得等待。”
娜然
六年過去,娜然說自己還年輕,她并不想要一直停留在18歲,而是希望呈現女生每個年齡段的美和自信。她想要做專業的演員,日常也會做表演練習,比如觀察自己會怎么回家,打開門第一件事是做什么、摸什么東西。她有點遺憾,自己以前沒有這樣的訓練。
在訓練營時,每個新人演員都要分享自己的成長故事,導演去衡量演員和角色的適配度。娜然已不記得當時說了自己什么故事,“我聽到其他同學的故事就覺得都是悲傷,你永遠不知道每個人經歷了什么。”
但白羊座的她不太看重生命里的波折。她當時真的相信自己能拿下這個角色。假如拿不到,哪怕不高興一陣子,她覺得過去也就過去了。“在這個過程中,我學了一些東西,我成長了,我不會執著于過去,而是積極樂觀面向未來。”
于適
于適
于適 , 這個摩羯座男孩,不缺野心、熱情和耐心,終于在這個夏天一鳴驚人。當導演喊“321ACTION”他就能丟掉一切包袱,騎上雪龍駒變身姬發。受到拍攝現場的場景和音樂觸發,他就能充滿激情做了一段《哈姆雷特》即興表演。“一秒入戲”這就是于適。
小提琴樂悠揚舒緩,美少年于適穿著帶有西方古典氣息的輕薄藍襯衫,胸前開了一個口子,露出了他雕塑一樣的胸肌。導演烏爾善開玩笑說“網友質疑我們的肌肉都是假的,貼上去的。”而露出真實胸肌的于適,充滿動人的元氣。
于適
美少年興奮地對著鏡頭舞動身體,音樂更充滿情緒,于適觸景生情,充滿激情即興做了一段《哈姆雷特》大段臺詞的表演。
哪怕從小打籃球、20歲前從未演過戲,于適卻具有某種天生做演員的天賦。比如在新疆的第一場戲導演喊“321action”,他就忘記一切恐懼,放開了一切,變成了姬發。以及他對練獨白上癮,等待《封神三部曲》上映沒戲拍的日子,他自己在家看到微博上某段話會有感情地朗讀起來。還找來《康熙王朝》里最后康熙訓斥大臣的臺詞過癮地練起來。
這可能就解釋了,為什么這個夏天他橫空出世,一鳴驚人。
于適
破圈
最近于適每天大概會有兩個拍攝的工作,在鏡頭前他會不由自主興奮。當然也有疲憊時刻,他愿意藏起那部分。每天回到家或酒店,所有能量在鏡頭前釋放完了,疲憊襲來,他要在沙發上先癱半個小時,才有力氣去卸妝。
他剛結束了一個月的路演。呼和浩特是最后一站路演,于適感覺跟殺青了一樣不舍。他回到酒店已是深夜,當時電影票房飛升20億,所有人都等著他發福利。于是,于適連夜錄制了龍吸水的視頻。錄完已半夜3點40。
路演是對體力的消耗。一般早上趕路,到了酒店化妝,再跑各個影城,晚飯到一個影廳里快速解決,休息半個小時又要路演。從頭到尾,20多個城市雖辛苦他也樂在其中。
于適
觀眾的熱情是最好的犒賞。一開始路演觀眾還比較冷靜,到了成都站氣氛就熱烈多了。再到后面,一進入影廳歡呼聲已經說明一切。
他當然值得這一切。進入訓練營和劇組拍攝兩年,等待三年,他在20歲的年紀付出了最好年華。但如今的一切對他依然是驚喜,“我最開始的預期是電影上映,姬發這個角色在行業內被看到,大家會覺得有這么一個演員。但我沒有奢望過會有這么好的反響,已經算是破圈了。”
一開始演姬發,“我自己覺得姬發很天真,在前半段被洗腦了,隨著拍戲進度,我演姬發覺醒的時候已經很入戲了。但我很怕觀眾get不到姬發被洗腦的點,沒想到大家看得這么細心,不光是只看肌肉,還研究劇本、人物,提出非常專業的問題。”
于適
有人提鏡頭語言。比如營房打架,姬發哥哥伯邑考出場的戲和結尾姬發騎馬回家的戲,是《封神第一部》中唯二有陽光的,那種暖光的畫面讓人喜悅和溫暖,也代表了姬發的內心世界。
粉絲的熱情讓于適難忘,給他寫信,寫詩,探討劇本,講書,甚至提一些職業建議。呼和浩特路演一站,有個女孩喊,她關注了于適5年,從5年前被他的社交平臺被影響學習了射箭,如今把獲獎證書拿給于適,讓他簽名。
和粉絲如此相互成就,是這個夏天于適最開心的事。
于適
收斂
于適在拍攝現場朗誦的《哈姆雷特》臺詞是訓練營中段的表演訓練之一。
問他訓練營有意思嗎,“沒有拍戲有意思。”訓練營更多的是解放天性,調動情緒,但是沒有控制。真正拍戲你會知道情感的濃度,比如哭是含著淚還是大哭,或者不是掉淚而是內心哭。總之更有層次。
就像他從小學吉他,學會之前覺得很枯燥,但當能磕磕絆絆彈唱一曲,他又突然間愛上吉他。騎馬、射箭訓練也是一樣,一旦有了成就感,就會更刻苦去練。
在訓練營一開始于適不知道姬發是主角,更不知道要演姬發。只有一些所謂的小道消息說他是質子團一員。他想的是好好上課,每隔一段時間匯報表演有個好表現。如果沒被選上呢?反正還可以免費上課。
六個月的訓練結束,于適第一個飛新疆,拍攝自己的第一場戲。
于適
那也是《封神第一部》最后一場姬發騎著雪龍駒回家的戲。在拍這場戲前烏爾善導演很緊張,因為姬發太重要了,雖然于適在訓練營很優秀,導演怕他在現場懵掉。于適也非常緊張,那是他人生第一場戲,而且一上來就是躺在馬上的高難度戲,馬只要奔跑太快他就可能飛起來。
劇組提出了一種可能,用替身。于適堅持要自己來,“都已經選我了,我必須自己來。”他要證明自己能不負重托演好姬發。
站在片場,他還是怕的,但現場導演一喊,321ACTION,于適立刻放開了所有顧慮,騎著雪龍駒飛奔起來。那一刻他成為了姬發,從此命運被改變了。
大部分的戲份是在青島的影視基地棚拍。拍攝的日常更像工廠,拍6天休1天。拍攝地和住的地方很近,后面他不坐組里的車,每天騎著自行車去化妝,拍完晚上再騎車回宿舍。
于適
一周里休息的那天,他補覺,再去動作棚排練后面的動作。姬發的戲很多,開了B組。而且不同于普通的戲,后面很多戲都是高難度,吊著飛到天上,在水下打架……鏡頭前呈現5分鐘的大場面戲,可能要拍一個月。
但于適覺得,“第一次拍戲有這樣的體驗,挺有意思的,挺充實的。”
這個摩羯座男孩,對想做的事情充滿熱情和干勁。烏爾善曾透露說,選于適出演姬發是因為他和姬發一樣有種不服輸的勁兒,如今五年過去,對于這一點于適笑了,“還是收斂了許多”。這是他的成長。
策劃、造型:楊威 / 攝影:尹超(Super Studio) / 統籌執行:何驕 / 采訪 & 撰文:細補 / 化妝:Noriko(烏爾善、娜然)潘以達(于適) / 發型:張宸碩(烏爾善、娜然)潘以達(于適) / 置景、美術:Mia / 服裝助理:小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