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鷹:執黑先行

圍棋起源于中國,距今已有4000的歷史。在這漫長的歷史進程中,我國目前有6000萬圍棋人口,而達到職業級別的選手,區區千人。戰鷹,是其中之一。在圍棋規則中,執黑子的一方先走第一步,如今,戰鷹本人成了整個圍棋界的第一顆黑子,她憑借著網絡平臺,走出了縱橫19條線的棋盤,從黑子變成了黑馬,帶火了圍棋,成就了自己,真的先行了起來。

戰鷹:執黑先行

戰鷹

初 段

無論在互聯網還是線下,任何一個你看得到有關戰鷹報道的地方,都要先從這幾個事件講起。看完了這些,在了解戰鷹方面如果有段位的話,那么你已經達成了初段成就。

Fast fact  快速了解戰鷹

1.戰鷹是誰?

戰鷹,出生于1995年,中國職業圍棋運動員。

2.男的女的?

女的。   

3.女的叫戰鷹?

是,戰鷹的父親曾經是一名優秀的空軍飛行員,于是給女兒取名戰鷹。

(就姓戰)

4.主要成就:

2014年全國定段賽第五名,由此成為職業棋手;

2020年全國女子圍棋聯賽團體季軍;

2023年“虎撲女神”冠軍;

2023年“B站”直播年度黑馬。

戰鷹:執黑先行

戰鷹

從女神說起 

2023年,虎撲體育網第八屆“虎撲女神”大賽如期展開投票,前七屆的“廝殺”異常慘烈,林志玲、王祖賢、周慧敏這樣如雷貫耳的人間尤物,到最后也只落得個亞軍或季軍的頭銜。為什么?因為直男的眼光看似來者不拒,實則苛刻至極。在“虎撲女神”大賽中,“完美”是環繞在整個賽場的警世名言,是無法動搖的金規鐵律。

戰鷹的出現,徹底撕碎了這個藩籬。

“你是說戰鷹不完美嗎?”

“不。也許我們應該重新定義完美。”

據投過票的一位朋友說,這句話是一位虎撲先知留下的啟示。

戰鷹:執黑先行

戰鷹

第七屆“虎撲大賽”的冠軍是劉亦菲,作為唯一一個兩次問鼎冠軍的“女神”,第八屆的呼聲仍是最高。因為彼時一個App的興起,使得“劉亦菲”變成了一個代詞,類似于客服的“親”、直播間的“家人”和“老鐵”。“劉亦菲們”成了女孩的統稱,她是“完美”的同義詞。

但當“棋手戰鷹”的名字出現之后,很多人的目光錯愕了起來,在這場影視明星是主流的比賽中,體育圈的女運動員們想突圍可能性微乎其微。尤其是圍棋這種在體育圈都是冷門的項目,在大家看來這根本是兩個不同的集合。

32進16的比賽中,棋手戰鷹以17.6萬票淘汰了5.8萬票的鄧紫棋之后,大家才真正沉下心來正視戰鷹的存在。

此時,很多兄弟們明白了,人的魅力是無法依靠主觀來賦予的,你越正視客觀存在的個體差異,越能發現背后隱藏的神秘。

后來人們稱之為——“抽象”。

戰鷹:執黑先行

戰鷹

而那些按兵不動的人們從戰鷹身上看出門道之后,算是開啟了新世界的大門,他們也在戰鷹身上找到了嶄新的樂趣和燃燒的青春。在戰鷹與倪妮16進8的淘汰賽中,戰鷹打出了43.08萬票的歷史單場最高成績,以93%的得票率淘汰了倪妮。

這時人們開始意識到,這不僅僅是“虎撲”的行為,更是圍棋界的一顆啟明星再次閃亮的情景。要知道,圍棋界“出圈兒”的人寥寥無幾。上上次是聶衛平,他被國人尊稱為“棋圣”;上次是柯潔,他代表人類大戰“阿爾法狗”。這一次,毫無疑問是戰鷹。有人說這是圍棋仙人寄存在人間的“神之一手”。也有人說戰鷹身上的能量與一般的棋手不同,她濃縮了4000年來圍棋的靈氣,像轉世十次化身為唐三藏的金蟬子,吃一口即可長生不老。

最終,戰鷹以90%的得票率戰勝了高圓圓,榮獲“第八屆虎撲女神”桂冠。風波得以平息,戰鷹走上神壇,作為唯一一個勸大家別給自己投票的“虎撲女神”,人們從來沒有看見她戰斗的痕跡,但就是她和千千萬萬人,書寫了一部尚未被歸納的血淚詩篇。

網名為“虎撲JR0033166415”的兄弟說:“其他人不會在意這個冠軍,但是戰鷹,這可能是她這輩子唯一一個冠軍。”

網名為“JR0510173727”的兄弟說:“我這四票是投給戰鷹嗎?不!我是投給一般聰明、一般漂亮、平凡普通又充滿希望,勇敢追光的,如向日葵一般的,我自己!”   

戰鷹:執黑先行

戰鷹

抽象圣體

演員黃渤說,出名之后,身邊都是好人。這話放在戰鷹身上,一樣。她見識過熱情能融化千年冰雪的網友,也見識過能冰封她千年的寒冰。

2020年,戰鷹開始在直播間講圍棋。 

在此前長達6年的時間里,戰鷹的棋手生涯,可以說是暗淡無光。

2016年全國圍棋女子個人賽,第26名;2017年全國圍棋女子個人賽,第35名;2017-2018年,在韓國首爾沖巖圍棋道場進修,成功獲得韓語2級資格證……;2018年全國圍棋女子個人賽,第33名。

在沖擊職業棋手的路上,戰鷹從2007年開始,參加了8次定段賽,直到2014年才成功成為職業二段選手。因為棋手柯潔曾經是八冠王,所以網友戲稱戰鷹是“八定王”。

此后的幾年,戰鷹利用業余時間開直播,到了2022年末,她第一次突破了圍棋的限制,以一種悲愴的方式與另一個種族完成了快速鏈接。

一次直播中,她與直播間的網友聊天,有人提到,你有本事就去貼吧逛一逛,保證給你諷刺到哭。戰鷹不服,因為她見識過圍棋貼吧網友們對柯潔的“輸出”,她覺得都是閑言碎語罷了,可以置之不理。于是她開始瀏覽貼吧,看自己的帖子,一開始還能頂住,幾個回合下來,戰鷹的笑容逐漸消失,變為表情凝固,后來刺耳的話語成了一把利劍,直刺戰鷹的心房。貼吧老哥們的真實傷害,讓戰鷹破了大防。

戰鷹:執黑先行

戰鷹

戰鷹哭了。

就是這一哭,戰鷹像是一下子辦理好了進入善意世界的第一道手續,她重新找回了別人對自己應有的尊重。有人覺得她很可愛,有人覺得她很可憐,也有人從此開始看她的“樂子”。這些“樂子”被剪輯成“切片”放到了互聯網上,很多人看了之后,覺得她這個人很“抽象”。

戰鷹從小就學圍棋,像是《請回答1988》里的崔澤一樣,她對外面的世界,尤其是互聯網的“流量”、“梗”,其實不是很懂,這種單純,反而又變成了“抽象”的土壤。

戰鷹沒有那些精雕細琢的痕跡,也沒有被思維定式束縛,棋手的身份負責顛覆眾人的認知,戰鷹本人主要負責放飛自我,這無形中又變成了一種關于抽象本身的挖掘。你說圍棋死了?戰鷹親手給它的墳刨了。你說抽象死了?真正的抽象圣體,講究無招勝有招,戰鷹參透了其中的精深法門,同時還能在自己的領域深度挖掘出更大的潛能。

你說戰鷹跟女神沾邊嗎?我個人認為,不沾邊。但是,大家在意的是標準化嗎?當你徹底消除女神的門檻,回歸本心觀察戰鷹時,你我她的每次出手,都已達到了返璞歸真的抽象境界。

一旦進入這種語境,一種新的、只屬于戰鷹的交流模式被喚醒了,對于戰鷹的粉絲來說,真誠地“打擊”,是從根本上提高戰鷹能量的方式,所有的話語都是為了抽象而存在。  

戰鷹:執黑先行

戰鷹

突 圍 

武俠小說中的圍棋,往往都是棋局是假,過招是真,一子落下,對方當場吐血。而戰鷹手中的圍棋,像是一個騎著共享單車唱歌的孩童,你雖然不知道她在想什么,但是你仿佛就是能跟她的元神握握手,握手之后,就能收獲一份純真的快樂。

“戰鷹干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她一定得抽象,這是維持世界運轉的底層邏輯。”一位網友說。

“我跟這個社會其實離得很遠,網友們不理解,世界上還會有這種人?就感覺我是深山老林里剛出來的一樣,這種被他們稱之為抽象,但其實對我來說,這是我的日常,我沒有刻意地要去搞什么東西,我自己知道我真實的樣子是什么。大家覺得我抽象,我‘好活當賞’,我也非常開心,既然故事的展開是這樣,那么咱們就一起開心起來,大家通過我能找到快樂,能了解圍棋,甚至是能在忙碌的生活里通過戰鷹來解解壓,對我而言都是非常值得開心的事情。”戰鷹說。

不難看出,許多人還停留在對“抽象”的追逐中時,真正的高人早已開拓出了新的疆域。

戰鷹說:“我還是希望我可以做自己,因為我深知網絡的殘酷性,今天是熱點,明天可能就輪不到你了,我始終非常感激,但并不影響我想強調的是雖然我或許火不了太久,就不代表我不去努力做事。”

對于直播,戰鷹沒有留人的技巧,這反而是無數主播求而不得的武林絕學,因為戰鷹從來都不是以“播”為主,而是以“人”為宗,直播只是贈品,大家一起玩起來才是綱領。

時間已是2024,戰鷹職業生涯的“正名之戰”仍未來臨,但是墻內開花墻外香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就在2023年年底,戰鷹參加了“BILIBILI 2023百大UP主盛典”,并獲得“直播年度黑馬”稱號。在圍棋賽場之外,戰鷹一直展露著自己強大的滲透力。

戰鷹:執黑先行

戰鷹

戰鷹,真的挺好的 

在《男人裝》拍攝戰鷹之前,她已經是時尚雜志的常客了。

采訪之前,一位北京的宅男朋友跟我說,接觸戰鷹你一定要了解戰鷹,好比看3D電影之前你一定要戴一副3D眼鏡,否則你根本想象不到,這部影片能帶給你怎樣的震撼。

于是我們做了許多功課,最后也證實了朋友的話,戰鷹帶給我們的感受,足以擊穿很多生理局限,像是糖尿病人面對自己心愛的美食,扎著胰島素也要把她吃下去。于是乎,戰鷹從一個受訪者,變成了你們眼前的封面人物。

初次與戰鷹見面,她是如此的普通與不起眼,但是不知道為什么,圓圓的臉蛋會形成一種莫名的巍峨,溫潤、禮貌的氣場之下,暗藏了許多抽象的奧秘,像是夕陽下的老人,不用多說什么,你也能從畫面里讀出幾分旁白。但是你又不敢多看幾眼,因為你會恍惚,這樣一個柔弱的小姑娘,能在龐大的互聯網世界中構建出一整套完整的“戰鷹體系”。導致你多看一眼心腦血管都會承受過量的壓迫感。

遺憾的是,我們在場的所有人都不懂圍棋,不能與她在棋藝上有任何的切磋,但這仍不耽誤她成為我們拍攝后的談資。

“我今天見到戰鷹啦!”

“是嗎?我老公特別喜歡她。”

“啊!我兒子是她的鐵粉。”

沒有圍棋的高雅,戰鷹也能讓每個熟知她的人迅速打開話題,一起討論她身上的那些好玩的梗,哪怕兩個不熟悉的人,也能通過戰鷹讓一次尋常的邂逅變成銘心的交流。

真正的高雅,也許就是世俗吧? 

監制=耿磊、編輯+文=李超、采訪=文豪、攝影=良宇、統籌=劉海倫、服裝=灸灸、道具=姜鑫鑫、化妝=娜娜、攝影助理=徐曉雷、編輯助理=胡效凱、場地鳴謝=樹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