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一
平凡最浪漫
林一的家在沈陽。小時候一到冬天,他就會和朋友去結了冰的小河里玩兒冰車,“拿兩個叉子叉地下那種。”今年冬天,他因為錄制一檔關于滑雪的綜藝節目的關系去了吉林,也順便回了趟老家。成長在冬天時常冰天雪地的沈陽,讓林一對于滑雪雖不能說精通,但也是略懂一二,“沒有特意學,2012 年、2013 年那時候也沒找什么教練,就是自己瞎滑。”
拍戲后回歸到腳踏實地的生活的林一,也沒有在綜藝節目中完全放松自己。對于他來說,錄綜藝也是一種工作,況且他其實有點兒社交恐懼癥,人多了會讓他有那么一點兒不自在。但是或許這也不太重要,林一喜歡真實的狀態,就像他對于自己播出的第一部作品《致我們暖暖的小時光》的評價:“它是很真實、很細膩的一部戲,之所以看的人會很喜歡,就是因為大家能夠在這部戲里面感受到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我覺得那個狀態是大家都喜歡的。”
林一
表演是亦假亦真的藝術,假在演員始終扮演的是其他人,真在演員需要把角色扮演得仿佛真實存在的人物。在試鏡自己的小熒幕處女作時,林一還是個十八九歲的男生,試鏡的角色卻是比他成熟的顧未易,于是第一次試鏡的過程并不是非常順利:狀態本就偏小的林一平時愛笑,笑起來更加“減齡”,讓導演有點兒傷腦筋。好在和導演溝通之后,調整狀態的林一貼合了角色不少,順利通過了試鏡。
“第一次喜歡上表演的時候是我上表演課,老師會給一些命題,或者給一段臺本,比如某個命題是憤怒,你要表達這個情緒。我是在那個時候愛上表演的,因為在表演的時候我可以表達出一些我平時不敢表達出來的情緒。”而《致我們暖暖的小時光》中的顧未易是一個被林一形容為很勇敢表達自己情感的人。這讓林一在飾演顧未易的過程中放大了他所有的情緒,“因為我平時比較慢熱,不太擅于和別人表達情感,表演是我發泄情緒的一個出口。”而編劇趙乾乾則在無形中幫了這位新人一把,“這部戲我最大的收獲就是,因為它的劇本寫得特別好,我能在看劇本的同時,學到表演。乾乾姐寫得很細膩,在劇本上會寫一些超出它本身的東西,比如某場戲中人物心理的一些細節的變化,她都會寫進去,對我當時的表演有很大的幫助,也讓我學會了看劇本,在看其他劇本的時候知道怎么去想象人物以及某場戲的心理狀態。”
林一
第一部播出的作品就擔當男主角,對一位新人演員來說難度不小,意義自然也是非凡的。對于林一來說,《致我們暖暖的小時光》是一扇門,跨過這扇門,他來到的是一個關于表演的新世界,是演繹生涯的起點,是關于演員林一的一次不能說光芒閃耀,卻親切實在的亮相。
林一
在生活的軌道上減速
林一很喜歡看《仙劍奇俠轉》,也很喜歡胡歌。很小的時候,他覺得演員是一個很能夠給別人帶來歡樂和輕松感覺,但是又帶著光環的職業。因此,上大學之前,林一從來沒有接觸過表演:“這個職業對我來說是比較神秘而且有距離感的。”然而,十四五歲時候突然躥了大概20 厘米的個子改變了這個本來要繼續跳舞的男生的道路:“突然長高以后發現我跳舞也會有一些弊端,高個子的人肢體非常長,可能跟其他同學的動作是一樣的速度,但是我看起來的視覺效果就會慢一點,舞伴也不太好找。”來到北京體育大學之后,一條來自唐人影視工作人員的微博私信讓林一萌生了做演員的想法。對胡歌的喜愛好像一條隱形的線將林一和演員穿了起來,林一甚至因為這個原因,沒太多想就簽下了合約。
然而簽約后,林一卻沒像大多數藝人一樣,馬上開始拍戲。“我是一個做事情需要做準備的人,不然我會沒有信心去做好這件事情。”學習舞蹈的經歷讓他深刻地了解想要做好一件事情的過程,“從小練基本功,這些東西是必不可少的”。于是大二的暑假他去國外進行了一個暑假的訓練。那段時間與學校生活并無二致,林一每天七點左右起床,自己坐公交去學校上課,晚上下課、練習結束大概九十點左右,每天如此。學習對林一來說似乎并不是一件填鴨式的任務,而是一次關于理解與吸收的旅程:“我需要一個積累的過程,不是這個東西給了我就可以很快消化的,理解對我來比較重要。”
林一
林一的第一部古裝戲《玲瓏》開機后,他大概用了一周的時間進入主角元一的狀態;而每一場戲,他都會提前很久背好臺詞。這部戲中與他合作的演員,無論是袁弘或者趙今麥,都是經驗比他更加豐富的演員,這樣的對手演員在林一看來正是最好的表演老師:“越往后演我越發現能從之前的對手演員身上學到很多東西,因為TA 是在你的面前表演給你,也有一個TA 開機之前的狀態和開機之后的狀態,TA 是怎么進入狀態的,那是一個非常好的過程。”而袁弘作為出演過《仙劍奇俠傳》的演員,自然而然成為了林一認真學習的對象;少年的謹慎和認真很容易就過度而變成了緊張,袁弘會在現場給林一講戲,也會告訴他以什么樣的觀念進行接下來的學習以及如何看劇本。
林一
或許是沈陽這樣一個東北城市的慢速度,或許是摩羯座帶來的踏實溫潤,讓林一對于“慢”情有獨鐘,他喜歡做手工、做拼裝的活兒、拼拼圖、做餅干和蛋糕……認真的工作帶來滿足的成就感:“慢下來的時候才能慢慢地去感受一些東西,因為平時的工作都是比較急促的或者是接的比較緊的,我覺得私下的時候會需要一些慢一點的東西,讓自己靜下來。”
林一
平衡的藝術
2020 年,在拍攝電視劇《昔有琉璃瓦》的過程中,林一學到了一些關于文物修復的專業技藝。
劇中,他飾演文物修復匠的孩子,因此在進組之前就開始了準備,關于修復一幅畫的流程,從清洗,到刷畫紙……對于林一來說,這個步驟沒有想象的那么復雜,卻是一個需要十足細心的工作,正好和喜歡慢下來的林一不謀而合。林一不是個野心勃勃、天馬行空的演員,作為一個新人,他對于選擇角色和劇本的標準是適合自己的、可以駕馭的:“這是一個硬性的、直觀的東西,一個演員的年齡、閱歷就在這里,狀態、面孔在這里,不太可能去完成很大的跨越。但是我覺得跟自己貼不貼合是一個可以選擇、平衡的,也是可以挑戰的地方,就像我之前演的這些角色,我覺得他們大多是有跟我貼合的部分,但都是沒有完全的貼合的。”
這樣的平衡讓林一得以在表演時既有代入感,又有挑戰性,同時保證了作品的完成度和自我的提升。這樣的標準不光在《昔有琉璃瓦》中得以實踐,也同樣體現在2021 年拍攝的電視劇《胡同》中。不同于《昔有琉璃瓦》大部分在橫店的布景中完成,在《胡同》中,林一真正進入了老北京的胡同拍攝。他接觸到了不少真實生活在胡同里的普通人,從他們身上看到了那些平凡的閃光。拍攝《昔有琉璃瓦》讓林一給了觀眾一個機會看到文物修復匠人這群中國文化幕后工匠的生活和精神,而《胡同》讓他通過居委會的工作體會到了胡同生活的苦與甜:“我印象很深的那場戲是下大雨,胡同被淹了,我們居委會幫著居民抽水。我當時想到下雨會有這個問題,但是我沒有想到它會有多么嚴重,胡同里真的能淹到那么深嗎?”后來,拍攝過程中有一天真的下了很大的雨,當林一親眼體會到足以淹到腳踝的積水,一次無比真實的表演體驗課的經歷就這樣成為了他身為演員的一部分。這樣的經歷讓林一十分興奮,因為對他來說,表演就是一次次社會實踐:觀察、體驗生活,并且在之后的表演中“實踐”他的知識。
林一
2021 年,林一終于完成了大學學業。對于2022 年,這位一腳踏入新世界的青年有了更多責任:“越長大會越明白責任在自己的身上,小時候會有家人的保護、老師的保護,但是長大以后會發現有很多東西需要自己來承擔。演員是一個背負著責任的職業,它不光是演好角色就結束了,它是背負著一些社會責任的,你需要在你的作品里面、表演里面傳達出一些價值觀。”
成為一個勇于肩負責任的大人吧,林一,就像你對你的貓—嘎巴那樣。
Photographer:Hooy / 策劃 & 監制:楊威 / 編輯 & 造型:何驕 Fairy He / 化妝:徐天佑(BEAU STUDIO) / 發型:IM DONG HYEOK(BEAU STUDIO) / 采訪 & 撰文:張林鑫 / 服裝統籌:石卉 / 造型協助:小強、Kar / 制片:Francis